自从达尔文开始,思想家难以从根本上找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差异所在。心理学思想家迈克尔?托马塞洛以数据和实证讲述了一个人类思维诞生的故事。故事将从我们的祖先类人猿开始,以现代人类和他们的文明结束。
“思维”是人类个体独自的狂欢吗?与类人猿相比,人类的思维独特性到底是什么?在进化成为现代人的历程中,人类这一物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思维变革?托马塞洛超过二十年的人类和类人猿比较研究指出,一旦我们的祖先学会与他人一起追求共同的目标,人类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进化之路。
迈克尔·托马塞洛(Michael Tomasello)美国发展与比较心理学家。德国马克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院联合主任,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系荣誉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名誉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起,多项学术大奖荣誉加身,被公认为当代的发展与比较心理学家,是世界范围内少数被多学科领域认可的学术之一。他关于社会认知起源的先锋性研究,开启了发展心理学与灵长类认知研究的独特视角。
前言
第一章 共享意图假设
第二章 个体意图性
认知的演化
像类人猿一样思考
服务于竞争的认知
第三章 联合意图性
新的合作形式
一种新的合作交流形式
第二人思维
视角性:彼此之见
第四章 集体意图性
文化的出现
习俗化交流的出现
中立于行动者的思维
客观性:本然观点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
第五章 合作中的人类思维
人类认知演化相关理论
社会性和思维
个体发生的作用
……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
合作性轮替
黑猩猩和其他类人猿生活在高度竞争性的社会中,个体要整日与他者竞争有价值的资源,而且就像前文讲过的,这会深刻塑造他们的认知。然而黑猩猩和其他类人猿也会经常投入一些重要的需要合作的活动中。比如,黑猩猩会以小群体为单位一起迁徙并觅食,群体内发生冲突时会互相支援,雄性在与外来者发生冲突时也会群起防御(Muller&Mitani,2005)。这种一起迁徙、战斗、保卫的群体行为在其他哺乳类中也十分常见。
为了阐明黑猩猩的合作与人类合作的差异,让我们先看看觅食。显然,这是所有类人猿的一种重要行为。黑猩猩群体中发生的典型场景是,一小群黑猩猩来到了一棵果树前。每只黑猩猩独自爬上去,找好位置独自摘得食物,自己抓取一个或几个食物,然后与其他黑猩猩间隔几米开始吃。在一个近期的研究中,当黑猩猩可以选择合作或独自获取食物的时候,它们更愿意独自获取食物(Bullingereta1.,2011a)。在另一个近期实验中,当被试可以选择和一个群体内成员一起进食或者独自进食的时候,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更愿意独自进食(Bullingereta1.,2013)。如果发生了任何与食物有关的冲突,支配性个体(最终取决于战斗能力)会获得胜利。一般来说,通过个体争夺和支配性竞争来获取食物,实际上是所有四种类人猿的觅食方式。
这种常见模式也有例外,主要在某些黑猩猩群体集体猎捕猴子的时候被系统地观察到过(Boesch&Boesch,1989;Watts&Mitani,2002)。典型的情境是一小群雄性黑猩猩包围并猎捕一只与群体走失的红疣猴。通常,一只黑猩猩会先开始追逐,其他黑猩猩堵截在猴子可能逃跑的路径以及空地上。有一只黑猩猩会具体实施抓捕猴子的工作,最后它会得到最多最好的肉。但它无法完全占有全部战利品,因此,所有的参与者(很多旁观者)通常都会得到一点肉,这取决于它们的支配性,以及会以多强烈的姿态请求及威胁猎捕者(Gilby,2006)。
在黑猩猩群体捕猎中涉及的社会和认知过程可能是很复杂的,但是它们也可以相当简单。“复杂化”的解读是把它们看成像人类一样,即认为黑猩猩有一起猎捕猴子的共同目标,在其中它们各自协调配合以达成目标(Boesch,2005)。不过从我们的观点来说,“简洁”的解释更有可能(Tomaselloeta1.,2005)。在这种解释中,每个个体都试图依靠自己抓到猴子(这样可以得到的肉最多),但是它们会考虑其他黑猩猩的行为,也许还有意图,因为这些会影响捕猎的最终结果。说得更复杂一些,个体宁愿其他黑猩猩抓到猴子(这样它们还能通过乞求和捣乱而分到一点肉)也不愿意猴子跑掉(这样它们就没肉吃了)。从这个观点来说,群体捕猎中黑猩猩在实现猎捕猴子这个个体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了某种联合行动[图梅勒(Tuomela)在2007年将其称为“以‘我’模式形成的群体行为”]。一般来说,没有清晰的证据表明黑猩猩群体捕猎猴子与其他哺乳类(如狮子和狼)在群体猎捕中的认知过程是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