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前一年发生的事情。
写这本书的念头是几年前偶然产生的。那是因为工作需要,我接触到1975年前后的一些文献资料。翻看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心里忽然涌起一种冲动,产生了较强的写作欲望。
作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翻阅当年的史料,在心灵上产生奇妙的感应和契合,是十分自然的。不过,产生这股涌动的思绪,或许还与回顾历史时有了新的发现有关。对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但是,个人的经历毕竟有限,我们可能至今不清楚当时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压根儿不会想到一件看似平常的事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会对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至于现在的年轻人,对于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可能就更感到困惑了。现在,既然自己有幸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就应该把自己了解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告诉同辈的和后来的人,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昨天,认识中国的今天。
从当代中国历史发展来看,1975年是少有的波澜激荡的一段历程。
在这一年,震撼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天下大乱”、“打倒一切”造成的后果积重难返。也在这一年,被打倒多年的邓小平在奇迹般复出后,走到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开始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党心民心大为振奋。在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时刻,邓小平等国家领导和一些思想敏锐的干部群众对中国前途的深沉思考,以及为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表现出的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境界和风骨,是感人至深的。今天看来,当年积累起的一些真知灼见和政治经验,无疑连接着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并导向了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这种历史内在的逻辑,使1975年成为值得记述的一年。这是本书要着重研究和叙述的内容。
在1975年,另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方面是,全国开展的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谈话,是继他在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作出“五七指示”、1969年进行“斗、批、改”之后,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次集中反映。虽然,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可是,对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动机是很难简单地予以否定的,更何况那个年代遗留下的一些问题至今仍在缠绕着人们。比如,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除了要打倒他认定的党内“走资派”以外,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社会目标?在上层建筑领域坚持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果?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能够反对官僚主义、防止干部队伍出现腐败现象吗?1975年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历史环境,这是本书将加以考察和研究的又一个方面。
为了全面而系统地反映1975年整顿的全貌,本书在按时间顺序从总体上反映整顿进程的同时,适当集中材料反映整顿在重要领域和方面的进展概况,尽量做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当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只能由读者来评价。
张化于北京大有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