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组织成本管控与组织间合作绩效研究》基于价值链管理理论,对跨组织成本管控、跨组织合作绩效和组织间激励三大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组织间关系管理相关研究的理论框架。然后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阐释了跨组织成本管理与绩效激励,通过不同案例分析了企业实施跨组织成本管控的范式,为组织间管理控制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永恒话题。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成本管理的局限性日益显著,主要表现在:(1)传统的成本管理以成本降低为主要目标,强调企业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包括购入成本)来尽可能增加自身的盈利,因此较易引起产品生产者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导致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2)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狭窄,从空间范围看局限于企业的内部,很少将供应商和客户等考虑在内;从时间范围看主要考虑产品投产后的成本问题,而较少考虑投产前所发生的设计研发等成本。(3)对成本动因的分析过于简单,仅仅将单一驱动因素作为成本产生的动因,但实际上成本产生的驱动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战略层面的,又有作业层面的。
事实上,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制造商与其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和顾客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在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上相互依存。一个企业要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理解整个价值链。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成本降低,更多的是价值增值;成本管理的范围也不仅仅是生产环节,而是包括了从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直至客户的全过程,只有使整个价值链整体增值,才能保证价值链和构成企业的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跨组织成本管控越来越受到重视,组织间合作绩效是企业绩效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书基于价值链管理理论,对跨组织控制、跨组织合作业绩和组织间激励三大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整理,梳理出了长时间以来这三大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整理出了组织间关系管理相关研究的理论框架。然后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更为深入地分析了跨组织成本管理与绩效激励,总结了跨组织管控的创新之所在,讨论了跨组织管控的绩效问题,并试图寻找未来中国企业管控的新途径。本书的新意体现在:(1)超越企业边界研究跨组织管控问题。依据文献综述,我们看到前人很少有对超越组织边界管控的研究。本书结合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中价值链管理的研究成果,借鉴战略成本分析框架,分析了企业跨组织的价值链管控活动。(2)研究虚拟价值链的管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经济越来越活跃,很多实体经济也参与到“互联网+”的经营模式中来,本书结合当前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研究了虚拟价值链的管控以及所产生的绩效,对丰富现代价值链管理理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书第七章中的“跨组织的价值星系管理与合作绩效案例分析”是由中央财经大学敖小波博士所撰写,赵雅娟、张南南、黄文、贾英然、高文亭为本书做了大量的资料梳理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面上项目——跨组织控制:激励模式与合作绩效研究(项目编号11YJA6300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项目的研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价值链视角下轻资产运营非线性成长研究(项目编号14BGILl88)、北京社科基金项目——价值管理视角:北京市企业集团轻资产模式财务风险研究(项目编号13JGB056)的资助。
穆林娟
2017年6月于北京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2006年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0年在香港何铁文会计师行研修审计与税务。主讲“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价值评估”、“管理会计试验”“高级管理会计“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致力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价值链管理、公司治理及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动机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问题的基础理论演绎
一、价值链、价值链跨组织成本管理的相关文献
二、价值链跨组织成本管理研究的发展
三、跨组织管控与合作绩效的相关文献
第三章 基于价值链的跨组织成本管理特征
一、价值链跨组织成本管理的内涵
二、基于价值链的跨组织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价值链跨组织成本管理的构成要素
第四章 价值链组织间成本驱动因素分析
一、已有的研究成果
二、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三、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第五章 组织间交易成本分析
一、价值链中的组织间交易成本
二、供应商关系管理
三、客户关系管理
四、价值链组织间成本协同管理
第六章 价值链跨组织成本管理工具
一、目标成本法:市场需求拉动
二、作业成本法:流程改善
三、价值链管理工具选择的思考
第七章 跨组织成本管控和合作绩效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研究总体设计
二、深南电路跨组织管控与合作绩效分析
三、牡丹集团虚拟价值链的跨组织管控以及管控绩效
四、跨组织的价值星系管理与合作绩效案例分析
五、三大汽车企业的价值链管理结构性驱动因素分析
六、执行性驱动:丰田放弃订单式生产与奥迪DIY
第八章 基于价值链的跨组织合作绩效的保障机制
一、信任与激励:跨组织合作的保障机制
二、研究逻辑和研究方法
三、实验研究设计与检验
附录:试验内容和资料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研究的困难和局限性
三、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