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国家银行部门外国直接投资》总结了新兴市场大国银行业管制与开放的经验,为中国银行业开放提供了启示;提出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国际化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维度,从“引进来”的角度探讨了新兴市场国家对银行业的管制与自由化之间的动态均衡,得出了由金融体系初始条件决定的金融脆弱性边界曲线,指出新兴市场国家推进银行业自由化的关键点就在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优化本国金融体系的初始条件,渐进式地提高银行业自由化程度;从“走出去”的角度,提出中国银行业在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竞争的同时,要通过提高国际化程度促进绩效改善。
20世纪80一90年代以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不断增加。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体经济部门FDI占比在下降,而服务业占比逐年提高,其中包含大量金融部门的FDI。在跨国银行海外扩张的第三次浪潮中,金融部门FDI流入拉美、中东欧和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使得这些国家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外资银行资产占比大幅上升。
尽管目前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市场大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但其巨大的市场容量对外资银行有很大的吸引力,未来极有可能出现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的状况。自2015年起,中国开始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进一步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管制要求,银行业市场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银行部门FDI的流入能否达到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自由化政策的预期,能否改变银行体系的低效状况,并且降低其脆弱性,是政府、商业银行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大问题,因此,对银行部门FDI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紧迫性和前瞻性。
立足于新兴市场大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经验和趋势,探讨银行部门FDI的理论和效应,通过理论研究、实证检验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运用经典跨国公司理论解释了银行部门FDI的动因,并分别从供给方和需求方视角对其进行了扩展,认为母国银行海外扩张的驱动力以及东道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拉动力共同决定了银行部门FDI行为。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基于52个和43个新兴市场国家数据,从“一国对一国”和“多国对一国”的角度验证了“追随客户假说”,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GDP水平、货币的升贬值幅度、实际利率水平以及国家风险等变量都对跨国银行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海外扩张具有显著影响,并发现跨国银行在邻近国家的投资对其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扩张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跨国银行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借贷行为。
第二,总结了新兴市场国家银行部门FDI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国家银行部门FDI的新形势;探讨了跨国银行与东道国政府、跨国银行与东道国银行间在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进入方式上的博弈,认为东道国在政策选择方面要综合技术溢出和产品市场价格两方面对东道国福利状况进行考虑。
第三,外资股权通过改变商业银行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对其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量了“金砖五国”拥有外资股权的主要银行的效率,并对外资股权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外资股权与其纯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分布,即随着商业银行外资股权比例的不断提升,纯技术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最高点出现在当外资股权比例为37.89%,得出了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外资持股的最优比例,这为新兴市场国家逐步放宽乃至全部放开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限制政策提供了参考。
原雪梅,女,1966年11月生,教授,济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曾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和远东国际金融学院,于1989年和1994年分别于该校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曾任上海亚洲商务投资咨询公司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曾为香港第一财经报纸《信报.财经新闻》“中国汇市”栏目撰稿人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的界定
1.4 本书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对银行部门FDI的解释
2.1 比较优势理论
2.2 垄断优势理论
2.3 寡占反应理论
2.4 横向和纵向一体化理论
2.5 内部化理论
2.6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7 简要评述
第3章 银行部门FDI供给方的动因
3.1 跨国银行资产特定性因素
3.2 信息成本因素
3.3 经济一体化下的追随客户假说:经验与实证
3.4 银行部门FDI的空间依赖效应
第4章 银行部门FDI需求方的动因
4.1 新兴市场国家对银行部门FDI的内生需求
4.2 新兴市场国家的区位优势
4.3 小结
第5章 新兴市场国家银行部门FDI的发展
5.1 跨国银行扩张的三次浪潮
5.2 新兴市场国家银行部门FDI的流入
5.3 后危机时代银行部门FDI的特征
5.4 小结
第6章 银行部门FDI的市场进人方式选择
6.1 银行部门FDI的主要进入方式
6.2 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6.3 银行部门FDI方式选择的多方博弈
6.4 社会福利考量下的新兴市场国家选择
6.5 小结
第7章 外资股权与东道国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7.1 既有研究中存在的争议
7.2 商业银行外资股权对经营绩效影响的传递渠道
7.3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测量
7.4 商业银行外资股权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7.5 小结
第8章 开放经济下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8.1 研究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三个维度
8.2 竞争机制与东道国银行体系脆弱性
8.3 跨国银行信贷行为与东道国银行体系脆弱性
8.4 跨国银行进入与东道国银行危机
第9章 银行部门FDI与中小企业信贷:博弈与实证
9.1 基于信息内生视角的博弈分析
9.2 跨国银行进入与新兴市场国家中小企业信贷困境:实证分析
9.3 小结
第10章 外资银行进人与中国银行业风险实证研究
10.1 数据的来源
10.2 变量的选择和假设的提出
10.3 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10.4 模型的设定
10.5 回归分析
10.6 小结
第11章 新兴市场大国银行业管制与开放案例
11.1 金砖国家外资银行管制情况
11.2 金砖国家外资银行机构设置情况
11.3 金砖国家外资银行经营发展情况
11.4 小结
第12章 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自由化路径
12.1 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管制与自由化程度的动态优化
12.2 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的海外扩张
12.3 小结
第13章 后危机时代银行业的国际监管合作
13.1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国际银行业监管选择
13.2 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国际监管联盟形成
13.3 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监管合作的推动
13.4 对新兴市场国家参与国际监管合作的建议
第14章 结束语
14.1 主要结论
14.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1 部分原始数据
附录2 距离矩阵
附录3 中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股权比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