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立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扣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科学、系统地涵盖了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教材。这些教材适用于经济、管理学科,尤其是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成人教育的教学,对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取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崔晓燕(1977.10——),女,山东省平度市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1999年7月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金融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保险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第1章 国际收支
1.1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1.2 国际收支调节
第2章 外汇与汇率
2.1 外汇概述
2.2 汇率
2.3 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第3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3.1 弹性论
3.2 乘数论
3.3 吸收论
3.4 货币论
3.5 结构论
第4章 汇率决定理论
4.1 购买力平价说
4.2 利率平价说
4.3 国际收支说
4.4 资产市场说
第5章 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
5.1 国际金融市场
5.2 国际金融机构
第6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6.1 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
6.2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6.3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第7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7.1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原理
7.2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第8章 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
8.1 汇率制度
8.2 汇率管理与外汇管制
第9章 国际储备
9.1 国际储备的内涵及构成
9.2 国际储备管理
第10章 国际货币合作
10.1 国际金本位体系
10.2 布雷顿森林体系
10.3 牙买加体系
第11章 区域货币合作
11.1 最优货币区理论
11.2 欧洲货币合作
11.3 东亚货币合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