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很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而网络安全特性及其实现机制是保障网络安全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网络安全的特性、机制与评价》分为九章,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特性为主线,论述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和计算机网络用户安全的三个方面的八大特性与机制,并对各个实现机制的意义、定义、导致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评价标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分类和实例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网络安全的特性、机制与评价》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网络安全特性及其实现机制的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具有完整性、实用性和学术性。非常适合我国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工程应用参考。既可以供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大学高年级学生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供计算机网络研究开发人员、网络运营商等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背景随着因特网、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目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高度,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进和发展使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不断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发展到系统服务的安全性,包括网络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用性、可控性及行为的可信性等,随之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安全防范机制,如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等。虽然安全防范的技术在不断增强增多,但恶意攻击和恶意程序的破坏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或减弱。为保证信息安全,人们只好把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等做得越来越复杂,但随着维护与管理复杂度的增加,整个信息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维护,也使得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因此网络正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网络的安全特性是描述和评价网络安全的重要指标,它为网络安全的定量评价与分析提供基础,其机制的实现是保障网络安全的主要途径,所以网络安全特性的准确含义、实现思路、评价标准、具体实现机制及机制的评价与改进成为提高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
本书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特性为主线,论述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和计算机网络用户安全的三个方面的八大特性与机制(即,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的可用性、计算机网络的可控性,用户身份可鉴别性、用户行为可信性和用户不可抵赖性,网络数据的保密性、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并对各个实现机制的意义、定义、导致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评价标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分类和实例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本书特点与读者对象
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1)完整性:内容丰富全面,结构合理,体系完整,对网络安全特性与机制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介绍。
(2)实用性:结合当前网络环境的特点,将网络安全特性与机制应用于云计算等新型网络应用中,给出具体的应用实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学术性: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学术价值,书中大部分内容取材于作者近期已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全面展示了网络安全特性与机制最新的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第1章 网络安全特性概述
1.1 网络安全与网络安全特性概述
1.2 网络安全含义
1.3 网络安全的辩证观
1.3.1 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辩证关系
1.3.2 网络安全与资金投入的辩证关系
1.3.3 网络安全与网络性能的辩证关系
1.3.4 网络不安全的内因与外因及其辩证关系
1.3.5 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作用的辩证关系
1.4 网络安全特性含义
1.4.1 网络的可靠性
1.4.2 网络的可用性
1.4.3 网络的可维护性
1.4.4 网络访问的可控性
1.4.5 数据的保密性
1.4.6 数据的完整性
1.4.7 用户身份的可鉴别性
1.4.8 用户的不可抵赖性
1.4.9 用户行为有可信性
1.5 网络不安全的根本原因
1.5.1 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自身的脆弱性
1.5.2 网络和系统的开放性
1.5.3 威胁存在的普遍性
1.5.4 安全管理的困难性
1.6 两种网络安全基本模型与攻击方式
1.6.1 网络安全基本模型
1.6.2 P2DR模型
1.6.3 网络攻击的类型
1.7 网络安全的服务与机制
1.7.1 五大网络安全服务
1.7.2 八大网络安全机制
1.7.3 安全机制与安全服务的关系对照
1.8 实现网络安全特性机制的评价标准
1.8.1 实现安全特性的机制达到安全要求的程度
1.8.2 实现安全特性的机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1.8.3 实现安全特性的机制对信息有效率的影响
1.8.4 实现安全特性的机制所付出的代价
1.9 安全管理在保障网络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1.9.1 网络安全管理的具体目标
1.9.2 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基本元素
1.9.3 网络安全管理原则
1.9.4 网络安全计划的制订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策略
第一部分 网络系统的安全特性、机制与评价
第2章 网络可靠性实现机制与评价
2.1 网络可靠性概述
2.2 造成网络系统不可靠的原因
2.3 网络可靠性机制的评价标准
2.4 提高网络可靠性机制与评价
2.4.1 基于避错方法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与评价
2.4.2 基于容错方法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与评价
2.5 网络可靠性的量化评估
2.5.1 设备串联形成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2.5.2 设备并联形成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2.5.3 设备备份形成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2.5.4 模冗余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
2.6 基于优先级的区分可靠性保障机制
2.6.1 区分可靠性保障的必要性
2.6.2 基于优先级的区分可靠性保障的基本思路
2.7 区分可靠性保障的关键技术——报文分类机制
2.7.1 区分可靠性的报文分类概述
2.7.2 文中用到的符号术语及报文分类定义
2.7.3 区分可靠性的报文分类的例子
2.7.4 区分可靠性的报文分类的几何解释
2.7.5 可用作报文分类的字段及常见的分类组合
2.7.6 区分可靠性的分类在网络中的位置及其模型示意图
……
第二部分 数据的安全特性、机制与评价
第三部分 用户的安全特性、机制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