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是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主办的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专业性学术集刊,宗旨是瞄准中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重大问题,努力推进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战略研究、个案研究和综合研究。本辑对于2015年中国周边外交方方面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观察、评估和展望。
2015年是中国周边外交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一带一路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前期已经有所收获,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也从理念向实践迈进,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亚投行等中国主导的新型国际机制建设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前景看好。与此同时,中美战略性博弈凸显、南海问题升温、朝鲜半岛局势趋紧,但总的来说对中国安全大局的影响有限,中国周边地区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基本上得到了维护。
本辑收入论文及会议综述十九篇,对于2015年中国周边外交方方面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观察、评估和展望。内容翔实,条分缕析,适合对国际关系、政治学等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卷首语
石源华
2015年,中国周边外交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带一路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前期已经有所收获,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也从理念向实践迈进,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亚投行等中国主导的新型国际机制建设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前景看好,尽管中美战略性博弈凸显、南海问题升温、朝鲜半岛局势趋紧,一些挑战性问题突出,但对中国总体安全大局的影响有限,热点问题没有引发大的冲突和动荡,中国周边地区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基本上得到了维护。本辑学刊收入19篇论文及会议综述,将展现我们对于2015年周边外交方方面面问题的观察、评估和展望,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评点。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研究员将他和任晶晶副研究员共同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2015~2016)》惠赐本辑刊。该报告的权威性、科学性、前沿性、现实性已经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所公认。该报告指出,2015年以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和周边外交呈现新动向。一是大国关系稳中有进,对话、协商与合作的基本态势得以保持和延续,战略性理解为相关国家在复杂形势下维护协商合作的关系大局奠定了基础。二是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化解分歧和矛盾的大方针,避免了热点问题过度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争取了战略上的主动。三是中国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措施,力求扮演负责任和有作为的大国角色,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四是中国外交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把塑造和构建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作为重点,把一带一路作为推进大国外交的主场,彰显大国外交的风范。该报告认为,2016年将是一个多事之年,一些矛盾冲突点将会继续发热,大国博弈的联发效应会继续扩散。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塑造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妥善管控分歧,维护周边局势的基本稳定,避免局部冲击整体,让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得以维持和延续。
周边外交综述栏目刊载的另一篇论文是石源华的《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性新进展》,该文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逐步上升为中国外交全局的重中之重,取得了历史性新进展,主要体现在推行了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包括倡议建设命运共同体、绘制一带一路新宏图、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主导创设亚投行四大战略性新措施;创新了中国周边外交路径,包括提出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实行中美两安全体系的兼容共存、构建与俄、印、日地区大国新型关系、创建周边友邻外交新特色、运用底线思维保障中国和平发展、统筹六大板块和印太两洋等新路径;提出了未来中国周边外交新课题,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的周边大国外交、谋划大周边外交顶层设计、明确中国周边争端国家和争端问题的战略定位、注重陆海统筹、海海统筹的布局和方略、大力推进周边外交人才工程建设等新课题。强调研究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新战略、新路径和新课题,对于理解中国外交的发展全局和周边外交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带一路研究栏目中刊载了孟加位学者穆希伯·拉赫曼的《南亚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和新加坡学者林庆瑞、李明江的《对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地区回应出于经济需要、国内问题和地缘政治考量》,这是本学刊首次刊载外国学者的论文,今后我们将增加此类论文,以便于中外学者间的交流。前者重点关注印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三国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MSR,以下简称海上丝路)做出的回应。作者认为,尽管将海上丝路视为海上往来沟通的桥梁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共识,但南亚国家在落实具体决策时仍旧面临着外交和政策困境。虽然经济的相互依存、基础建设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经济向海洋定位为中国与南亚国家创造了大量合作互补的可能性,但小国所要承担的地缘和外交压力以及国内政治共识的缺乏,使它们很难对中国的倡议做出有效回应。作者坦率指出,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一直努力寻求以一种务实平衡的方式加入丝绸之路倡议。然而,印度仍然对中国海上丝路倡议的长远动机存疑,并采取模糊立场。尽管认识到海上丝路倡议有符合印度重要经济利益的潜力,但印度对中国崛起的地缘政治担忧以及对中国在印度洋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的不安,使海上丝路在印度发展充满坎坷。本文对于观察南亚国家与一带一路实施的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后者主要分析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对海上丝路倡议的回应。首先分析了影响这些国家态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利益、国内政治环境以及地区地缘政治考量。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在决定如何回应海上丝路倡议时,会综合性地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并据此可划分为三个阵营:第一阵营取高度热情态度,全力支持中国倡议,包括东南亚的文莱、柬埔寨、老挝和泰国,以及南亚的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和巴基斯坦。第二阵营取谨慎的热情态度,对海上丝路倡议表现出热情,但有所保留。包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与越南。第三阵营取审慎的中立态度,没有热情地接受海上丝路倡议,包括东南亚的缅甸、菲律宾和南亚的印度和斯里兰卡。其结论是:中国海上丝路倡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国了解当地情况的水平,以及在行为上是否灵活变通。
本栏目还刊载了江天骄的《一带一路上的政治风波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比较研究》,是作者对于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运作的实例研究,本文指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走向经济欠发达、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战略背后的大国博弈、小国平衡外交以及民主化转型等因素使得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作者通过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比较研究,认为中资企业在东道国投资项目时的利益分配不均是导致企业承担政治风险的主要原因。作者强调走出去的企业应当落实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推行分散风险、利益均沾的投资模式,尽快建立自主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周边区域研究栏目刊载了贺平、钱亚平的《TPP
和RCEP背景下的中国FTA战略》,印尼学者安琪尔·达玛延蒂的《东盟中国海洋合作:维护海洋安全和地区稳定》,以及郭锐、樊丛维的《西亚地区乱局与中国的西亚外交政策调整》。贺平和钱亚平的论文基于近年来亚太区域一体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和TPP、RCEP的大背景,分析中国FTA建设的步伐,指出中国应着力提升FTA层级,实现FTA网络的查漏补缺和市场开放水平的高低兼容。着眼长远,使FTA建设与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的拓展和深化相适应;未雨绸缪,提早研判TPP的潜在扩容,努力实现与之相向而行;夯实基础,着力强化与周边国家和南南伙伴间的FTA建设等。安琪尔·达玛延蒂的论文主要探讨亚太各国在海洋合作问题上的共同关切以及东盟在促进海洋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指出各国所拥有的共同关切主要源于缺乏海洋安全和治理所导致的来自海洋及海上的挑战和威胁,如南海及马六甲海域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为了维护良好的海洋秩序,东盟成员国应与中国建立海洋伙伴关系,东盟与中国以及亚太其他主要大国间的包容性和全面性合作,对于保障经济发展与繁荣以及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郭锐和樊丛维的论文分析了当前西亚地区乱局呈现全方位、多层次、新常态、无序化的特点与趋向,指出美国在西亚地区的主导权逐步丧失,其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下降势头均比较明显。因应西亚地区局势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中国对西亚外交政策做出了一系列的新调整,包括介入地区热点问题解决,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强调中国要主动参与西亚地区新秩序构建,统筹好中国、美国、西亚三边关系,把西亚地区打造为中国构筑新型周边关系的新基轴和新支点。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栏目刊载了张家栋的《中印关系中的问题和超越》,作者曾赴印度工作两年,所刊载论文是他在当地观察和研究的结晶。文章分析了影响中印关系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包括边境冲突、中巴关系、水资源争端和国际地位竞争等;非结构性因素包括贸易不平衡、签证问题、历史认知问题和战略差异等。指出这两类问题都呈分化、泛化趋势,对中印关系的影响和重要性也在变动之中。进而提议中印两国要稳定结构性因素,推动两国在非结构性因素领域的合作,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与空间,以软化、弱化、淡化传统问题给中印关系造成的障碍,在中印间塑造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周边国情研究栏目刊载了张慧智的《朝鲜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与外生变量研究》和孙雪岩的《浅析韩国对太平洋岛国外交》。前文作者每年访问朝鲜,长期关注朝鲜经济发展和变化,在此基础上,专意研究朝鲜在国际制裁日益严厉的背景下,
依然连年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原因。该文认为,朝鲜经济增长动力的内生动力主要体现为朝鲜式经济管理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扩大,推动了商业发展和内需增加,对科技的重视与投入,
促进了技术进步。但是,由于朝鲜贸易投资环境恶劣,国际贸易与引进外资对朝鲜来说依然只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其研究结论是,鉴于朝鲜产业结构的脆弱性和长期技术投入不足等问题,朝鲜只有将贸易引资等外生变量内生化,提高贸易开放度,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其技术外溢效应,真正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此文对于观察朝鲜的内外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后者对近年来韩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指出,目前韩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多管齐下,通过多边外交、援助外交、环境外交、文化外交等多种途径,韩国与太平洋岛国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合作关系稳步发展,韩国日渐成为南太平洋区域的一支域外新兴力量。但双方合作的水平与模式仍亟待改善,合作的内容和层次有待扩大和提高。
南海争端热点栏目刊载了韦宗友的《南海局势新发展与应对新思路》。该文指出,2015年南海局势出现了两个于我不利的重要新变化。一是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受理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决定并择期于2016年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二是美国国会和行政当局对南海问题的关注骤然上升,并首次派遣军舰驶入我南海在建岛礁12海里内。认为,对于南海问题的处理,不能仅从南海本身或海洋战略本身来看待,而是要从全局和国家大战略角度进行审视和谋划,使之最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目标。为此,提出中国应对南海争端的新思维,内容包括谨防南海战略陷阱、审慎处理南海维权与维稳关系、继续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加强对南海问题的国际法研究、启动中美海洋问题对话等。
战略新边疆研究栏目刊载了韩常顺的《美国全球公域安全战略的塑造者评新美国安全中心战略报告〈决战公域〉》,蒋建忠的《试论中国外层空间防务战略的框架设计》以及包霞琴、杨玉清的《浅析安倍内阁的宇宙战略和宇宙外交基于安倍内阁两部〈宇宙基本计划〉的解读》。全球公域秩序与中国应对战略是我们设立的研究新课题,2015年先后举办了以全球公域秩序和中国战略应对和外空秩序与中国应对战略为主题的两次内部研讨会,收入栏目的论文是其中部分成果。韩常顺论文是对新美国安全中心战略报告《决战公域》的书评,该文指出,新美国安全中心战略研究报告对美国在全球公域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为美国继续保持全球公域控制权设计了一个内容具体、极具操作性的三维战略,即在多边层面上主导建立全球性机制;在双边层面上接触负责任的关键行为体;在单边层面上重塑美国硬实力。该报告是后冷战时期有关美国大战略辩论的产物,并因新美国安全中心、报告撰写人及评审人浓厚的政府背景和美国特色的旋转门制度而在宏观上影响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在微观上影响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该文值得国内学界和政界高度关注。蒋建忠的论文着重阐述中国外空安全防务的战略目标,客观评估了影响外空战略目标实现的正向和负向约束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个既符合中国外空安全与发展需求,又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太空防务战略框架。作者认为,从理念上看,中国外层空间防务战略需要从哲学上进行思考;从能力上看,要增强中国外空的防务技术的提升;从软实力上看,要提升掌握外空的制度性话语权;从形象上看,中国要进一步担负起外空的责任。包霞琴、杨玉清的论文基于日本宇宙战略的历史进程,针对安倍两部《宇宙基本计划》的出台背景、动因和战略目标进行了分析,剖析了日本宇宙战略及其宇宙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对于读者了解日本外空战略的动向和进程具有参考价值。
会议综述栏目刊载了中国东盟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研讨会、2015年中国周边外交的评估与展望研讨会、全球公域秩序与中国应对战略研究研讨会、文化往与身份认同: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走向研讨会的会议综述,这些会议是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和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在2015年举办的部分国内外会议,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我们的学术活动动向和达到的水平,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第三辑如期出版,是各位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在严寒之中辛勤修改文稿,有的还根据外审意见和编辑部的要求多次往返修改,确保了学刊的质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忻华副教授协助了本辑的英文翻译校勘工作。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陈妙玲老师协助了部分工作。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资助了本刊的编辑和出版,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石源华
2016年5月16日
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同时亦称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库项目),成立于2013年10月,隶属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心以复旦大学优势学科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为依托,着力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民族、宗教与文化关系研究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问题研究。中心积极充当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和中国边海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问题研究者、政策建言者、思想提供者和舆论塑造者,凝聚研究队伍,努力形成复旦特色的中国周边外交研究学派。
卷首语【石源华】
周边外交综述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2015~2016)【张蕴岭 任晶晶】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性新进展【石源华】
一带一路研究
南亚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孟〕穆希伯?拉赫曼】
对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地区回应
出于经济需要、国内问题和地缘政治考量【〔新〕林庆瑞 〔新〕李明江】
一带一路上的政治风险
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比较研究【江天骄】
周边区域研究
TPP与RCEP背景下的中国FTA战略【贺 平 钱亚平】
东盟中国海洋合作:维护海洋安全和地区稳定【〔印尼〕安琪尔?达玛延蒂】
西亚地区乱局与中国的西亚外交政策调整【郭 锐 樊丛维】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
中印关系中的问题与超越【张家栋】
周边国情研究
朝鲜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与外生变量研究【张慧智】
试析韩国对太平洋岛国外交【孙雪岩】
南海争端热点
南海局势新发展与应对新思路【韦宗友】
战略新边疆研究
美国全球公域安全战略的塑造者
评新美国安全中心战略报告《决战公域》【韩常顺】
试论中国外层空间防务战略的框架设计【蒋建忠】
浅析安倍内阁的宇宙战略和宇宙外交
基于安倍内阁两部《宇宙基本计划》的解读【包霞琴 杨雨清】
会议综述
中国东盟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国际研讨会综述【张 群】
2015年中国周边外交的评估与展望研讨会综述【张 弛】
全球公域秩序与中国应对战略研究
研讨会综述【南振声】
文化交往与身份认同: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走向研讨会综述【毛颖辉】
附
录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简介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