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高职语文(上册)
定 价:34 元
丛书名: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
- 作者:刘金同 ,李晓辉 ,李德刚 ,等 编
- 出版时间:2013/4/1
- ISBN:9787302313779
-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19
- 页码:25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高职语文(上册)》是根据高职高专《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精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以主题的形式划分成不同单元,每一单元义根据体裁安排了“口语交际”、“写作训练”、“知识拓展”等内容,并在文章后附有“思考练习”,以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高尚道德品质。《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高职语文(上册)》分为:“绚丽青春”、“编织梦想”、“探索奥秘”、“青鸟使者”、“诗情古韵”、“星火启智”、“感悟生命”、“和谐自然”、“走进科学”、“世相百态”、“融人社会”、“求学之志”12个单元。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高职语文(上册)》适用于高职、高专类学生使用,特别是“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也可作为高级技工学校及中职学校的基础教材。
高职语文是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面向普通高职类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既强调实用性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实现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所以,高职语文在教学内容设定方面,不仅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还要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作为“引子”,对学生课外文化生活作出科学的编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造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平台,真正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工作落实到位。
高职语文教材如何做到既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又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呢?高职语文教材在出版后,是否能得到教师、学生的普遍认可?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众多专家、学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从当前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的情况来看,高职语文教材建设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这为高职语文学科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这本由刘金同教授和李晓辉老师担任主编、一线教师集体编写的《高职语文》,是在继承现有高职语文教材,又充分结合一线教师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对高职语文学习现实需要的基础上,集合众人智慧的高职语文力作。
本教材最初是以讲义的形式出现,先由高校一线语文教师试用该讲义,并在试用三年之后,又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一线教师、专家、学者、学生等进行专门的调研,从教材框架、单元结构、作品选择、整体性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汇总分析,获得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与诸多专家、学者的建设性意见,再次对试教讲义进行修订,又在高校试用两年,最后才出版,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是教材所有编纂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高职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的载体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佳作,学生只有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才能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所以,高职语文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从高职教学实际出发,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既要强调实用性,也要保持人文性。只有这样,学生步入社会后,才能做到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上述编纂理念出发,本教材一直坚持实用性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教材内的作品在选择过程中坚持“选材范围广、风格多样化”的原则,对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进行反复鉴别,选取人文性与实用性俱佳的作品,在拓宽文化视野的同时,还能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就是注意将能体现深刻思想内涵、独到的审美趣味的人文作品纳入教材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品质;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传承文化成果;适应当前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交叉发展趋势的要求,实现人文与自然的有机融合。高职语文(上册)前言 本教材在编写体例上,将作品主题作为单元,上册由“绚丽青春”、“编织梦想”、“探索奥秘”、“青鸟使者”、“诗情古韵”、“星火启智”、“感悟生命”、“和谐自然”、“走进科学”“世相百态”、“融入社会”、“求学之志”12个部分组成;下册由“故乡情深”、“演讲大厅”、“关注生态”、“立志成才”、“词达乾坤”、“借你慧眼”、“辩证思维”、“花木寄情”、“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戏剧人生”、“历史回声”12个部分组成,每一个单元后面又根据体裁不同安排了“口语交际”、“写作训练”、“知识拓展”等,并在相应的课文后面还附有思考练习。该编排体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以及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在《高职语文》(上、下册)编写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第一,编排体例创新。根据高职语文教学的需要,采用主题的形式来划分单元,全书共24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突出一个特色。比如“感悟生命”,精选了《给我三天视力》、《谈生命》、《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获得教养的途径》、《我的梦想》几篇文章,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生命,学会感恩。从海伦·凯勒那里看到了“身残志坚”的毅力,使我们有更大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此同时,作为身体健全的人,更应该珍惜生命;从冰心的“一江春水”与“一棵小树”认识生命的规律与生命中幸福、痛苦相伴的人生法则,学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从马克思那里,我们知道了职业理想,为人类幸福与自身完美而工作,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完美;从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那里懂得了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强调了读书的重要作用,鼓励人们多读经典作品,进而能认识社会,提升自我修养;从史铁生身上学习如何在苦难中思索人生、品味人生和创造人生。
第二,体现人文精神。将人文素养贯穿于整部教材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提升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比如“星火启智”中的《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庖丁解牛》、《察今》几篇文章,从一些日常小事中感受智慧之光。《论语十则》中谈的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明确了为人处世、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的基本方法。《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主张性善论,指出人应具有羞恶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与辞让之心。《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以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君王广开言路,广纳意见,作为今后施政根据。《庖丁解牛》通过厨师的讲解,明白了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情才能得心应手。《察今》指出做事情要从一定的法度出发,变法一定要依据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第三,突出实用性。教材充分结合高职语文教学特点,适当编排了实用性项目,有的是在每一单元之后,比如“口语交际”、“知识扩展”、“写作训练”等;有的是以单独的单元来出现,比如“青鸟使者”重点探讨了“求职信”、“应聘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倡议书”、“建议书”、“申请书”等,让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书信格式的认识,还在本单元后附加了“中文和英文书信格式对比”,让学生掌握更多书信方面的知识。
本教材由刘金同、李晓辉担任主编,负责教材的策划、编写方案的制定;由李德刚、付芳云担任副主编,主要负责教材的编辑、整理工作,最后由李昌武、张子泉主审。教材编写人员具体分工如下: 刘金同、李德刚负责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编写;付芳云、李文静负责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编写;李龙华、王双同负责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的编写;王金梅、付清海、王玉文负责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编写;吴正、李腾波、丁丰负责第九单元、第十单元的编写;李晓辉、李春波、杨恒森负责第十一单元、第十二单元的编写。
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借鉴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观点,并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料,还参阅了兄弟院校的《高职语文》教材,同时对有关人士一并表示致谢!同时我们也代表千万学子对课文的作者,再次表示感谢!
因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书中错讹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单元 绚丽青春
1.十八岁和其他(杨子)
2.我很重要(毕淑敏)
3.我的四季(张洁)
4.青春(苏雪林)
5.带上三句话上路(李小刀)
口语交际(一) 介绍
写作训练(一) 记叙文写作——记事写人
第二单元 编织梦想
1.致橡树(舒婷)
2.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
3.风流歌(纪宇)
4.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江河)
5.相信未来(食指)
口语交际(二) 复述
知识拓展(一) 现代诗歌
第三单元 探索奥秘
1.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2.一个好树种——泡桐
3.谈谈记忆(邵道生)
4.台湾蝴蝶甲天下(丛培香)
5.现代人的智能(郑国胜)
写作训练(二)说明文写作——说明文的语言
知识拓展(二)奇妙的植物
第四单元 青鸟使者
1.求职信应聘信
2.感谢信慰问信贺信
3.倡议书建议书申请书
写作训练(三) 应用文的写作——书信
知识拓展(三) 中文书信标准格式和英文书信的格式
第五单元 诗情古韵
1.关雎 蒹葭(《诗经》)
2.国殇(屈原)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5.琵琶行(白居易)
口语交际(三) 交谈
知识拓展(四) 古代诗歌
第六单元 星火启智
1.《论语》十则(《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4.庖丁解牛(《庄子》)
5.察今(《吕氏春秋》)
口语交际(四) 答询
知识拓展(五) 文言虚词
第七单元 感悟生命
1.给我三天视力(海伦·凯勒)
2.谈生命(冰心)
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马克思)
4.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5.我的梦想(史铁生)
写作训练(四) 提炼记叙文的中心
知识拓展(六) 学会感恩
第八单元 和谐自然
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天山景物记(碧野)
3.幼学纪事(于是之)
4.莲池老人(贾大山)
5.萝卜(汪曾祺)
写作训练(五)散文写作——写景状物的要点
……
第九单元 走近科学
第十单元 世相百态
第十一单元 融入社会
第十二单元 求学之志
参考文献
科学家眼里的智能
现代生物学家认为,智能离不开人脑中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是它们对现实世界的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的力量,即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其中包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尽管人的左脑和右脑的构造无甚差别,但它们各自掌管的智能却显然不同。譬如,人脑左半球遭受损伤,那么他的语言能力丧失殆尽,而对音乐才能、空间想象能力及处理人事关系能力的影响却十分有限。如果受伤部位在右半脑,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生物学家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专门的智能,它同音乐、空间想象等智能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就为智能的多元性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智能最活跃的园地。一位美国学者认为,构成人的智能的因素很多,用一种数学方法是无法表示这些因素的。他把构成智能的因素,看成三个变项,像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那样。每个变项中都由一些相关要素组成。第一项包括人的认识、记忆、分散思维、复合思维和评价,第二项是形象、符号、语义和行为,第三项中有单元、类别、系统关系、转换及含蓄。将每个变项中任一要素组合,便可得出120种因素。那么,由此组成的人类智能形式有多少种呢?
人有几种智能
人的智能,目前已鉴别出来的形式有七种。今天,人们通常所说的智能,一般是指语言和逻辑数学这两方面的智能。因为,这两种智能高的人,学习和工作往往比较出色。事实上还有其他五种形式智能,就是音乐才能、空间想象力、运动能力和两种形式的个人智能——交际能力和个人自处能力(即自知之明)。在每个人身上,这七种智能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尽管大多数人都具有这七种智能的潜在才华,但表现突出的一般只有二到三种。心理学家把这两三种智能,归纳成一个智能组合型。用这种组合类型来评价一个人的智力倾向,无疑要比传统的智商测验,更接近客观实际。当然,这种智力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一个儿童的智能组合是语言、空间想象和运动能力,也许到青年时代,他的智能组合是语言、数学逻辑和交际能力,年老体衰时,可能又有新的组合。智能形式不但随时间、年龄而变化,而且依社会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每一种智能都有它独特的重要性,不能扬此而抑彼。诸葛亮和孙悟空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他们却是不同智力类型组合的典型。诸葛亮在茅庐中已预料天下三足鼎立之势;他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进西川,出祁山,用兵如神;他舌战群儒,骂死王朗;他写的前后《出师表》,感人肺腑,动人心魄。这些都是他卓越的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的非凡表现。孙悟空却迥然不同,他大闹天官,力挫群魔,充分显示了杰出的运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事实表明,这七种智能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