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我写的所有的诗,都在这本书里了。
中年以后,似乎多了一层个人生活:与字、词、句子交流,与语言交流。很难说以前就没有这样的时候,但没有清楚的意识,没有成为生活需求的一种方式,是肯定的。现在则不同,这种交流在日常相处中发生,不必刻意,却也不可缺少。
在这样一层生活里,似乎很自然,写一些诗。写诗,不过是相处交流的多种形式中的一种而已。
同时也有些奇怪,因为很早之前就认定,自己不是写诗的人。朋友曾经为我出过一小册《二十五首诗和无名的纪念》,薄到几乎没有书脊,而所以会出这样一本诗集,不过是留存年轻时代的一点痕迹,也是说,以后不会写这种形式的东西了。
要慢慢地才想明白,原来我有一种几乎是根深蒂固的偏见:如果写诗是使用字、词、句子,使用语言,那么,我不喜欢这种使用行为,还是不写为好。年轻的时候没有想得这么明确,却本能地避开了这种与语言的关系。
如此我也多少向自己解释了何以中年写起诗来这么一个变化。
与字、词、句子的相处交流关系,与语言相处交流的关系,从意识的模糊缝隙,逐渐开阔为生活的实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写诗不再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使用语言。不是使用语言,语言才敞开了。敞开了它自身,也敞开了与万物百汇的关系。没有封闭的语言,也不会去封闭事物。
这样,就不妨一试,在普通的字、词、句子中,写平常的经验、平凡的呼吸,写中年自甘平庸的诗。
张新颖
二○一七年六月六日
张新颖
一九六七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等;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等;随笔集《迷恋记》《有情》《风吹小集》等。
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