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芦荻白露霜
写在冯翔小说《策马羌寨》再版之际
冯飞
1
春去、夏来,秋走、冬至……
那在四月新垒的坟头,野花开了,枯了,深深地融进泥土。那长歌当哭,思念无尽,在一年年后的春、一年年后的秋,深深地刻进骨里。
在那一个薄雾轻寒的清晨,你用深沉父爱,完成了与儿子冯瀚墨的悲情相聚。从此以后,在北川老县城曲山小学那棵枯萎的皂角树下,你们父子永生永世亘古相依。天堂好吗?我无数次在心底想轻轻地问你。九年过去,世间的悲与苦你早已远离,你和瀚墨居住在那有风的天堂里。
2
此刻的故乡,月未圆。冬雪飘飘洒洒,装扮着那连绵起伏的山峦,把世界变成银装素裹的幻境。那一座座碉楼披着白纱静静耸立在崇山峻岭间,羌寨的灯火早已熄灭,故乡沉睡在冬的怀抱中。
在这样一个夜里,往事在我眼前迷离……
祖辈们在这片土地上马入厩、刀入鞘,从游牧民族变成农耕民族,开始刀耕火种、薪火相传的岁月。高山峡谷地带,他们取石切片,垒石成墙,一座座羌寨筑起的是厚重的过往,是斑斑的历史。
我们是多么幸运,能生于羌寨,长于羌寨!耸立的碉楼珍藏着我们无数的童年秘密,寨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曾洒下我们的欢笑。
身为教师的父亲甚为严厉,当别家的孩子还在睡懒觉的时候,我们已在碉楼上开始读书、练字。父亲当时还特意订制了铁笔,让我们在沙堆上悬腕练字。后来你的毛笔字写得特好,以至于家乡山寨里,至今还有很多人家留有你的笔墨。
父亲那简陋得不算书房的书房里,堆着一大堆厚厚的书,于是我俩从能认字开始,便一本接一本地读完了它们。也许出于对文学的敏感和着迷,从小我们就对文字有天然的亲切感。初中时,因为文章写得好,你被大家称为小诗人;师范时,你更是一头扎进文学的海洋,不断地在报章杂志上发表作品。1995年,你的诗集《蓝鹰草》出版,我写了后记,还记得里面有一句话:青春之所以让人铭记一生,在于它深刻的内涵、沉甸甸的情感和丰美的过往。二十二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丰美的过往早已过去,而我们的青春也铭刻了太多沉甸甸的苦痛。
3
从2005年起,你开始了长篇小说《策马羌寨》的创作,你要写下我们故乡伟岸的山、静美的水,写下那曾经硝烟四起的烽火,那曾经在每一座羌寨下埋藏的历史尘埃。于是在工作闲暇时刻,你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书写着,即使在外出差,也背着笔记本。2008年5月,时任县委书记的宋明先生读到了你完成后的初稿,非常惊喜,便安排你到乡下潜心写作,争取在当年的羌历新年就把作品推出来。5月11日,你做好了下乡写作的所有准备。然而第二天,悲剧突如其来沉睡千百年的故乡在那个午后疯狂地颤抖,把我们的故园摧毁得支离破碎。也许是有神灵在冥冥中护佑着你,因为要下乡写作,你没有到办公室去,便躲过了一劫。王家岩那巨大的滑坡体推着几十米高的废墟滚滚而下,却刚好在你居住的楼前停止了魔鬼的脚步。废墟堆到你居住的五楼,你和妈妈艰难地从瓦砾间爬出来,方躲过了那致命的一击。可是你可爱的宝贝儿子瀚墨,却与数万个北川居民、数百个曲山小学同学以及他四十多位同班同学一起,被埋在了曲山镇那深深的泥土里。
北川人的泪啊,源源不断地汇入湔江,和哭泣的波涛一同哀鸣呜咽……
地震后日子的艰辛可想而知,你说自己就像浮萍一样漂泊无根。因为电脑等一切家当都被虚墟所掩埋,你以为手稿已全部丢失,更加绝望。不幸中的万幸,我的邮箱里有你发给我的备份稿子。就这样,在灾后重建的极度繁忙中,你又再度找到了方向,开始修改和创作,并最终完成了迄今唯一一部由羌族作家自己书写的本民族长篇历史小说。
我为你的离去感到悲伤,又为你的坚强感到骄傲。
4
岁月依依,羌寨未老。你虽离去,但作品永存。
《策马羌寨》成为你用文字把我们的民族符号刻在世界的铭文,那里面有着我们民族千百年的爱与恨。那里面深含着我们蓬勃向上的民族基因,隐藏着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密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知你所居住的天堂里,是否有成片的芦苇随风飘荡。在出版的你散文遗著《风居住的天堂》里,收录了你年少时代纯真的诗篇,收藏了你青年时代与故乡山山水水一起成长的过往,记载了你曾经逝去的幸福、恬淡的生活,更铭记了地震后你悲苦的心路历程。《风居住的天堂》就是你生命的墓碑,因为它记载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更记载了一个羌寨血性文人那高洁的魂灵。
你永远与故乡同在。
5
请允许我代表你,感谢为这两部书的首版和再版付出努力的每一个人。
感谢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对你遗作出版的关心,县委宣传部专门拨付专款用于作品出版。
北京出版界原本素不相识的人民出版社的脚印大姐、周昌义大哥,作家出版社的林金荣老师、懿翎老师,他们对你的作品出版给予帮助。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金丽红老师、黎波社长,出版合同签订后,即刻商议出版的细节。还有社里的才女刘莉和杨仙,她们在编辑上非常用心,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而且坚持做到尽善尽美方可。
真的很感动,感动于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那句做人、做书,感动于金总和黎社对你的认同、对家人和故乡的那份深情厚谊。
6
光阴荏苒,时光真的很快,很快就是地震10周年,也是你离开这个世界9周年了。
故乡已经换了模样,新县城已经耸立在安昌河畔。
而你,没有走远,一直没有走远,就在我们的心里。这么多年,从来不需要想起,也从来不会忘记。
感谢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先生,感谢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张春晓女士,王其进先生,感谢四川人民出版社鲸歌团队的所有朋友,在这些逝去的日子里一直记得你。
2016年,在你的挚友安昌河先生的引荐下,黄立新社长和张春晓主任、王其进编辑就你作品的再版进行了详尽的沟通,你的作品又得以回归到故土再版。
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在蓉城的冬夜,写下这样的文字,给天堂的灵魂,给尘世的人们,给所有关爱我们的朋友。也给你,我们的冯翔……
冯飞
2010年1月25日初写于成都
2017年12月19日修改于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