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某种性格的人?你是不是坚信大五人格、九型人格的测验结果?是否认为自己的性格适合或不适合某种行业?是否认为许多情况下的不成功都是因为性格中的局限?我们常常习惯于将自己当作某一类人,将自己限制在某一种生活模式上,但这却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在《突破天性》中,布赖恩·利特尔告诉我们,人格不是稳定不变的,我们不只有固有性格还有自由人格,每个人都能掌控和改变性格,提高对不同场合的适应力,让性格成为你工作和生活的助力!
● 《突破天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通过个人计划、个人建构、稳定特质、自由特质等多个层次、多种视角来认识自己和他人。布赖恩·利特尔告诉我们,想要了解他人,不能问你属于什么人格类型,而应问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人格与幸福、成功有什么关系?在《突破天性》一书中,通过对人格与情境、健康、控制感、环境、创造力等方面关系的论述,布赖恩·利特尔论述了人格与幸福、成功的关系,为你追寻幸福与成功提供明确的指引。
● 布赖恩·利特尔是人格心理学大师,连续3年被评为哈佛大学zui受欢迎教授,他开设的人格心理学课曾在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引起大量学生追捧!
● 颠覆所有对性格进行分类的理论,认为没有人的性格是稳定不变的,改变性格,是一种适应生活的策略,也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在做自己的同时,选择性地不去做自己,以实现生活和工作的双赢。
●
提供一套新的认识人和世界的方式,让你从人格建构、稳定特质、自由特质、自我监控倾向、控制感倾向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
解读人格与健康、情境、环境、创造力、工作等的关系,告诉你如何更有成效地追求幸福与成功。
●
本书通俗有趣,具有非常详实的案例和丰富的测试,将人格心理学的内容讲得非常生动鲜活。
●
湛庐文化出品
[序言/前言/推荐序]
掌控人格的力量
《突破天性》所探讨的虽然是源于人类意识起源的问题,但探讨的方式却像早餐时的闲聊一样轻松自然。这些问题非常个人化,关系到你和你的自我。例如,我真的很内向吗?为什么我能够激励员工,却根本无法与我的孩子交流?为什么我在工作中和在家里完全像是两个人?我真的能够掌控那些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事情吗?我似乎快乐得有点不同寻常,这是说明我有什么问题吗?我是不是真的像传言中的那样,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这些问题有些与你有关,有些与你生活中的其他人有关,尤其是那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例如,为什么我的前夫会做那样的事?我能相信公司里的新同事吗?为什么我的祖母比我妈妈快乐得多?女儿对网友比对家人更上心,我应该为此担忧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援引人格心理学的全新成果,并探讨理解人格的几种重要方法。首先,我们会来看一看你的人格建构(personal constructs),也就是你用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视角。接下来,我们会探究你的性格、目标、承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反应,并展示每一个因素如何塑造了你的人生道路,了解它们在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探索未来的人生将何去何从等方面有何帮助。
颠覆传统的人格理论
20 世纪30 年代,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学术专业诞生了,不过,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 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和医学理论。当时,极有影响力的理论是气质体液说,认为人体中的四种体液,包括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使人形成了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虽然人们现在已经不再相信这类观点,但几个世纪以来,这类理论一直是人格研究领域的主流学说。因此,如果你在中世纪讨论人格的问题,而你又被认为是一个粗蠢之人,那么,无论这种说法是否荒唐可笑,你的粗蠢都很可能会被归因于黄胆汁过剩。而且,按照当时的理论,人们会认为粗蠢就是你的本性,根本无法改变。
这与如今强调类型的人格理论异曲同工。强调类型的人格理论认为,通过人格测试,你可以知道自己的人格类型,例如是外向型人格还是A 型人格。你一定会好奇这种看待自己的方法是否具有科学依据,本书将会详细探讨这些问题,而且答案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对于强调人的行为源于无意识驱动力和冲动的人格理论,学过心理学的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20 世纪初,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和卡尔· 荣格的理论大放异彩,如今依然影响着临床心理学和文学领域,但人格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已经不再青睐它们了。如果你相信潜意识力量,主要是性欲望塑造了你的人格,那对你来说,本书的内容无疑是一种挑战。
尽管人意识不到的力量可能在驱使着人们做出各种行为,但这类影响并不是本书的重点,本书将要探讨的是你的目标、抱负和个人计划,即你认为能带给自己人生意义的冒险行为,如何积极主动地塑造着你的人生。以这种方式看待人格能促使你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你会明白,对于生活而言,你并非被动的人质,也并非完全在不可控力的操纵下前行。
当然,你也可能是通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来看待人格的。20 世纪中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极为繁荣的时期,代表人物有卡尔·
罗杰斯(Carl Rogers)和亚伯拉罕·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等。与强调潜意识力量决定人格的理论相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行为中更具能动性、以成长为导向的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深信人类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未来,这种能力包括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他们满腔热情地支持着这种人类潜能观。然而,严谨的科学无法证明他们的这些豪言壮语。确实,科学的客观性本身似乎便是我们真正理解人类本性的一个障碍,而在运用新时代的方法来理解我们自己时,这种障碍性显得尤为突出。
如今,认为人们有能力过有意义的生活的是积极心理学,它研究能够促进个人、社群、组织和国家繁荣发展的因素。积极心理学明确指出,它在理解人类幸福方面运用了严谨的科学方法,将自己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一些没有足够的依据却过度宣扬人的能动性的理论划清了界线。
尽管《突破天性》并不是一本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但它与积极心理学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关注幸福、快乐和生活的意义,尤其是人格如何影响着美好生活中的这三个方面。将人格科学的启示应用于个人生活绝不是简单地按步就班地操作或公式化地计算,它涉及幸福的艺术,即思考人生独特的个人方式。
人格的意义在于被超越
有些读者可能知道,20 世纪70 年代,沃尔特·
米歇尔(Walter Mischel)的一本书使人格心理学陷入了危机,这本书就是出版于1968 年的《人格与评估》(Personality and Assessment )。这本书挑战了人格特质稳定不变的观点,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人格特质是显著而稳定的,相反,人们的日常行为是以其所面对的情境以及解释情境的方式为基础而产生的。许多人把这一观点看作对整个人格心理学的控诉,它也影响了这之后的一批心理学学生,他们开始学习从其他角度而非人格的角度来理解行为的原因。
如今,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格心理学的行情看涨,并且已经扩展成了基础非常广泛的人格科学。人们研究各种各样的影响人格的因素,从神经元到叙述模式,并且借鉴了与之毫不相干的生物化学、经济学和文学传记等领域的研究。在这个得到扩展的领域中,人格特质研究也恢复了活力。
在本书中,我将探讨人格中稳定的特质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健康、幸福和成功,也会讲到这些人格特质具有的生物学基础,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但本书不会止步于此,因为人格远比其表现出的生物学倾向更复杂。在这里,我会介绍稳定的人格特质与我所说的自由的人格特质之间的区别。当与同事们一起唱歌或在其他场合时,一个内向的人或许会表现得非常外向;或者一个很难相处的人,突然在某一个周末变得非常讨人喜欢;或许你自己有时也会一反常态。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表现出这样的性格,这又会对人们产生什么影响呢?
除了复兴了人格心理学,当代人格心理学还在其他四个重要方面取得了进步。第一,关于生物学因素对人格,即第一本性的影响的认识,在过去十几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旧有的先天与后天的二分法逐渐被更复杂、更有趣的观点取代,那就是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格特质。
第二,关于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我们的认识发生了改变。现在我们认为,社会背景、物质背景以及象征性的背景构成了人的第二本性。从iPod 中的歌曲播放列表到所生活的城市的特质,这些因素都影响并塑造着人的人格。
第三,关于人格与人类动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曾杜撰出一个第三本性的说法来指称这个改变。第三本性源于个人承诺和在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核心计划。从这种新的视角看,基因和环境对我们都有影响,但我们并不是它们的人质,核心计划使我们能够超越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能力,我们才能清晰地洞察人格的微妙与复杂。
第四,与某些传统人格心理学强调病态不同,当代人格心理学还关注积极的特性,比如创造力、复原力和人类的繁荣发展。从这个方面来说,它与积极心理学存在重叠之处。
《突破天性》借鉴了人格研究中的这些进步,探究那些会影响人们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的问题。我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不可靠的吗?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不太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吗?我们的人格特质是否像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
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的那样,到30 岁时便像石膏一样稳定不变了?相信我们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是否绝对有益?是否存在某种人格模式,能够将强壮健康的人与有患心脏病风险的人区分开?我们独特的人格是构成了统一的自我,还是自我的联盟?如果是后者,那么在婚姻和企业并购中体现的分别是哪一个小我?是否有些人天生就是快乐的?追求幸福和因追求而幸福,哪一个更能促进人类的繁荣与发展?
本书探讨了这些问题,并对人类的本质及幸福的种类提出了新的观点。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个框架,通过这个框架,能够探究人格科学更深入、更个人的含义。这种探究或许能够解释人们日常行为中一些奇怪的方面,使你自己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看起来不那么令人困惑,并且变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