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文在独立执编读书乐时,正处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一些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名人,如施蛰存、夏衍、冰心、章克标、赵家璧、徐铸成、王元化、罗竹风、徐中玉、秦牧、蒋星煜先生……都还健在,曹正文亲自上门,请这些文化名宿谈自己读书经验与当年从事文化活动的经历,我看,米舒编报,他很注意文化传承,他尊老敬老,在编版之余,常常去这些文化老人家中聆听教诲,日积月累,获得了不少文化名宿的口述历史。今天,曹正文将这些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访谈录,对读者了解当年历史,学习这些文化名宿读书、写作与独立思考的精神,对广大读者是有启发的。这本访谈录只是曹正文当年编读书乐的副产品,但它带给读者同样有益智与启迪作用。
赵启正
屈指数来,我认识米舒(曹正文)同志已33年了。1985年我在一个上海青年作家的座谈会上,认识了他。后来我邀请米舒来上海市委组织部坐坐,他参加了几次上海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活动,如知识分子接待日活动。他还跟随我一天的工作,翌日写出了一篇《我在上海市委组织部的一天》的长篇通讯,由此我们结下了友谊。这33年来,我读到他写的不少文章,前年他赠送我一套八卷本的《米舒文存》。在米舒创办的读书乐举行50期、100期、200期与1000期的座谈会,我都应邀参加了书香弥漫的书友活动。去年上海儿童博物馆又设立了读书乐陈列室,鼓励更多的人热爱读书,并让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孩子们从小播下读书的种子,米舒与他的读书乐陈列室对促进上海读书活动,是有助益的。
近日,米舒把他在执编读书乐期间,访问二十余位文化老人的笔记加以整理,推出了一本《文化名宿访谈录》的新书,请我先睹为快,我看了书的目录与部分章节,很有感触。
应该说,米舒从小迷书,热爱读书,他在读初中二年级时,已把报上读到的好文章剪贴成册,加以学习。在他31岁报考《新民晚报》时,他取出一本从14岁开始剪贴《新民晚报》好文章的剪报册给众多考官过目,使他获得了一个好的印象分。
米舒在独立执编读书乐时,正处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一些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名家,如施蛰存、夏衍、冰心、章克标、赵家璧、徐铸成王元化、罗竹风、徐中玉、秦牧、蒋星煜先生……都还健在,米舒亲自上门,请这些文化名宿谈自己的读书经验与当年从事文化活动的经历,现在将这些文化名人的访谈录整理出来,供年轻的同志们阅读,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冰心怎么会写《寄小读者》,25岁的施蛰存在执编《现代》时如何组稿,郑逸梅何故称补白大王,冯英子谈自己当战地记者,30未到的赵家璧编起了新文学大系,秦瘦鸥怎么会写《秋海棠》,徐铸成怎样采访到被软禁的冯玉祥将军……凡此种种,都由当事人回忆自述,读来倍感亲切。在这些文化名人中,我比较熟悉王元化、罗竹风、冯英子几位。在读书乐举办的书友座谈会上,听赵家璧、徐中玉先生作过读书的发言。我在正文生日的聚会上,见到了罗竹风与冯英子先生,我们作过亲切的交谈。罗老是个老资格的革命干部,学识又渊博,但他为人很谦逊,他那天问我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包含哪些内容,和无产阶级物质文明有什么区别。我知道我的回答并不准确,但他却有较深刻的许肯与评议,我对他的学识和谦虚很是钦佩。王元化先生与我同住一个小区,在夏日的晚上,我们会在散步中相遇,于是便海阔天空地聊起来,元化先生是个很有正义感、学识渊博的儒雅学者,他或谈历史,或谈读书,在褒贬时事中,敢于直言又蕴含哲理。我手头还保存着一张珍贵的合影:2008年4月30日我从北京抵沪,获悉王元化先生正住院,我便赶到瑞金医院去看望病中的元化先生,他在病床上问我北京的近况,但未及我回答,他就半睡着了。半晌,他又睁眼问我:你怎么样?我正待回答,他又沉睡了。我只能用双手紧紧握着元化先生的手,以体温作感情的交流。这也许是王元化先生最后的留影,九天后,元化先生就与世长辞了。我想,今天重读这些文化名宿的经历与他们对现代中国文化的贡献,对我们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个继承传统文化的很好教育,而对广大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文化熏陶。
我看米舒编报,他很注意文化传承,他尊老敬老,在编版之余,常常去这些文化老人家中聆听教诲,日积月累,为此,他便获得不少文化名宿的口述历史。今天,他将这些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访谈录,对读者了解当年历史,学习这些文化名宿读书、写作与独立思考的精神,是有启发的。
读书乐已走完了22年历程,但我以为,读书给人的快乐是永恒的,书比人长寿。这本访谈录只是米舒当年编读书乐的副产品,但它带给读者同样有益智与启迪作用。
2018年4月28日
曹正文, 1950年生于上海,经自学考试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新民晚报》资深编辑兼专栏作家。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1993年荣获上海市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 共发表各类文字计1000万字。著作编为《米舒文存》。
序言 赵启正 /1
补白大王郑逸梅谈民国掌故 /1
与章克标交往二三事 /8
冰心谈文学创作与她的小读者 /15
夏衍谈《武训传》事件 /23
唐圭璋说《全宋词》 /31
向施蛰存约稿琐记 /39
徐铸成谈报海旧闻 /46
赵家璧谈主编《新文学大系》 /57
秦瘦鸥说《秋海棠》 /63
罗竹风讲:编辑应是杂家 /71
书痴冯亦代印象记 /79
徐中玉谈中国文论研究 /87
冯英老教我当报人 /97
金性尧说《唐诗三百首新注》 /105
认识民国作家无名氏 /114
徐兴业谈宝庆路3号 /124
秦牧谈文人贵正直 /136
曾彦修讲移山风波 /143
王元化谈读书与独立思考 /150
柏杨谈以史为鉴 /156
蒋星煜的文史癖与历史小说成就 /166
魏绍昌讲鸳鸯蝴蝶派 /176
红学家冯其庸说金学 /184
秦孝仪谈中国故宫文物收藏 /193
范伯群致力填平雅俗鸿沟 /200
章培恒评点《李自成》 /206
附录:为我写序的文化人 /214
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