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冀西北地区社火研究

冀西北地区社火研究

定  价:28 元

丛书名: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冀西北地区社火研究最终成果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农业经济管理”经费支持出版

        

  • 作者:梁俊仙 著
  • 出版时间:2018/6/1
  • ISBN:9787514194494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892.18 
  • 页码:22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9
7
1
8
9
7
4
5
4
1
9
4
4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农耕文化,社即土地之神,火即火神,社火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生民对土地和火的崇拜。社火与秦汉时期流行的“百戏”也有密切关系,《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短、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包括找鼎、寻檀、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以及舞蹈和器乐演奏与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与社火形式已极其相似。《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封三年春,皇家在京师举行百戏表现,”“三百里内皆(来)观。”至宋代.“社火”一词正式出现,社火从祭祀活动中逐渐向民间娱乐活动靠拢,并形成了一种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灌口二郎神生日,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有:“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之句,并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社火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在宋代基本定型,并传承至今。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留存有大量春节时期社火习俗资料,如《万全县志》(民国23年张家口统一商行印刷部出版)卷九“礼俗志·民俗·娱乐”条下记录:“社伙与秧歌,皆年节后民间娱乐之组织也。社伙……全班百余人,化装古今男女老少,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始终如一,毫无变更。更其舞也,全班乱舞,杂以锣鼓之声;其唱也,皆系片段,并无标准,完全为取乐而设。数日即止”。与今日冀西北地区流行的社火殊无二致。我们从当今的社火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祖先的生存信仰、生活方式和思维特点。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