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8 元
丛书名: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冀西北地区社火研究最终成果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农业经济管理”经费支持出版
- 作者:梁俊仙 著
- 出版时间:2018/6/1
- ISBN:9787514194494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892.18
- 页码:22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农耕文化,社即土地之神,火即火神,社火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生民对土地和火的崇拜。社火与秦汉时期流行的“百戏”也有密切关系,《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短、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包括找鼎、寻檀、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以及舞蹈和器乐演奏与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与社火形式已极其相似。《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封三年春,皇家在京师举行百戏表现,”“三百里内皆(来)观。”至宋代.“社火”一词正式出现,社火从祭祀活动中逐渐向民间娱乐活动靠拢,并形成了一种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灌口二郎神生日,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有:“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之句,并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社火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在宋代基本定型,并传承至今。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留存有大量春节时期社火习俗资料,如《万全县志》(民国23年张家口统一商行印刷部出版)卷九“礼俗志·民俗·娱乐”条下记录:“社伙与秧歌,皆年节后民间娱乐之组织也。社伙……全班百余人,化装古今男女老少,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始终如一,毫无变更。更其舞也,全班乱舞,杂以锣鼓之声;其唱也,皆系片段,并无标准,完全为取乐而设。数日即止”。与今日冀西北地区流行的社火殊无二致。我们从当今的社火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祖先的生存信仰、生活方式和思维特点。
民间有句俗语:“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耍社火。”“耍社火”习俗是在漫长的农耕条件下,约定俗成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承载着乡民祭神祈福的信仰和愿望。是汉民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重大娱乐活动之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农耕文化,社即土地之神,火即火神,社火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生民对土地和火的崇拜。社火与秦汉时期流行的“百戏”也有密切关系,《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短、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包括找鼎、寻檀、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以及舞蹈和器乐演奏与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与社火形式已极其相似。《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封三年春,皇家在京师举行百戏表现,”“三百里内皆(来)观。”至宋代.“社火”一词正式出现,社火从祭祀活动中逐渐向民间娱乐活动靠拢,并形成了一种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灌口二郎神生日,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有:“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之句,并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社火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在宋代基本定型,并传承至今。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留存有大量春节时期社火习俗资料,如《万全县志》(民国23年张家口统一商行印刷部出版)卷九“礼俗志·民俗·娱乐”条下记录:“社伙与秧歌,皆年节后民间娱乐之组织也。社伙……全班百余人,化装古今男女老少,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始终如一,毫无变更。更其舞也,全班乱舞,杂以锣鼓之声;其唱也,皆系片段,并无标准,完全为取乐而设。数日即止”。与今日冀西北地区流行的社火殊无二致。我们从当今的社火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祖先的生存信仰、生活方式和思维特点。
梁俊仙,1975年出生,河北省万全人,河北北方学院教师,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张家口市地方文化。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形成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 社火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节 社火的含义和文化溯源
第二节 社火表演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文化特点
第三节 社火艺术研究
第四节 社火的文化价值与功能
第五节 社火的现状和保护研究
第六节 当前社火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章 冀西北地区综论
第一节 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文化遗存
第二节 独特的地理位置——兵家必争之地,陆路商埠重镇
第三节 淳朴的民风,多彩的年俗
第四章 冀西北社火习俗沿革
第一节 地方志中有关冀西北地区社火习俗的记载
第二节 冀西北地区社火习俗源远流长
第三节 冀西北社火当代持存情况
第五章 冀西北社火艺术展演形态
第一节 社火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社火的规模和表演
第三节 社火的角色简介和表演内容
第六章 冀西北地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火种类
第一节 蔚县“拜灯山”
第二节 蔚县打树花
第三节 蔚州高跷戏
第四节 代国战鼓
第五节 蔚州活马舞
第六节 阳原曲长城背阁
第七节 万全打棍
第八节 怀安、万全的蹦鼓子舞
第九节 怀安县胡家屯社火
第十节 怀安、怀来九曲黄河灯
第十一节 宣化王河湾挎鼓
第十二节 涿鹿“绕花”
第七章 冀西北社火的民俗特点和文化内涵
第一节 冀西北地区社火积淀着先人祭祀天地,驱凶趋吉的古老文化传统
第二节 冀西北地区社火具有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并存与交融的特色
第三节 冀西北地区社火幽默诙谐,具有普天同庆的节日狂欢特色
第八章 冀西北社火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 孕育当地民间文艺的沃土
第二节 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第四节 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第九章 城镇化背景下冀西北地区社火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一节 冀西北地区社火在新时代的变迁
第二节 冀西北地区社火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加强冀西北地区社火保护利用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结语
附录 作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