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和凝聚力。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黄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下80年代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至今……
他创建了中国*个民间美术系,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是徐悲鸿的学生、徐冰的老师,他是80年代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人杨先让。
4年,他14次带领队伍走进黄河流域,足迹遍布8省区,汇集近千张图片,整理出20多万字的文本,一心搜集失落的民艺,只为追寻中华文明的根。
《黄河十四走》,一部让黄永玉叹为观止的书!
黄永玉、陈丹青、吕胜中、林海音撰文推荐!
台湾汉声首次在大陆正版授权,简体版《黄河十四走》经典重现!
序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在这一带广阔乡野,积淀了丰富而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生活于封闭、偏僻农村里的妇女,经过一代又一代母女传承,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俗技艺。有时,一件民艺作品居然会呈现出中华文明初期的图像符号,令今日的学者专家观之不禁大感惊奇。他们称此为民族『母体文化』所保存下来的珍贵『活化石』。
就以下面这两幅摄自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农村的照片为例,可以看到老百姓生命礼俗活动中,乡民相互赠送既是食品又属吉祥驱邪物的『礼馍』面花。第一幅照片中面花被放在骡车上的大箩筐里,是外婆亲手为小外孙满百日的庆典而做的。再加上赠送小儿的百日被面、衣、帽等礼品,便由舅妈、表兄弟欢欢喜喜地赶着车子送礼去了……
翻页第二幅照片里,娶媳妇人家收到新娘的姥姥家送来两人合抱的大面花。仔细看面花奇特的造型双虎头、龙身、鱼尾它可不是哪家老大娘『灵感来了』的即兴创作,而是经过『母体文化』世代传承,这神秘的造型可能包藏了史前各图腾民族迁移、冲突和融合的真实历史;而面花上的虎面造型,更可以与商周古器物中的虎形,甚至与五千年前良渚文化中的虎图腾进行比较研究,其中或藏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面花只是民俗事物中的一项例子,说明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在这里,多种民俗艺术历经千百年传承,至今犹鲜活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它们就像五彩缤纷的宝石,散布在古老大地上,熠熠生光。然而,有谁是识宝、爱宝,甚至把这些珍宝慎重地拾掇、串结起来的人呢?
今天,残存的古老民俗正面临前所未有剧烈的文化转型危机。现代化工商狂潮以决堤之势,席卷中原大地。我们担心:对于这些积淀数千年的民俗『活化石』,若不能及早、尽快、大量进行调查、记录和保存,三五年后,许多珍贵的民俗事物或都将永远由乡野中消失无踪。
一九八八年,《汉声》杂志编辑赴大陆进行民俗调查,结识了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系主任杨先让。说起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民间美术系』,便是由他创办的。初见面,杨先让便满怀热情地与我们畅谈『走黄河、访民俗』的精彩经验,其间种种的艰辛与动人之处,使我们激动不已。
『现在大家都知道说民间美术好,说民间美术重要,可是,好在哪里,重要又在哪里?』杨先让以兴奋、急切的语气说:『直到我下定决心,率队走访黄河流域各地,才像捅破窗户纸,看清楚民间美术的来龙去脉,也摸着了民间美术的根……』
为组织『民间美术系』的教学工作、收集教材并建立民间美术的理论,杨先让于一九八六年年底接受美国乔治·索罗斯基金会资助,开始了他组队『黄河十四走』的壮举。
前后持续四年的黄河民艺考察,杨先让一行人的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八省(区),从黄河上游一直搜寻到黄河入海口。其间,他们更数度出入民俗活动特别丰富的中游地带,如新绛、华县等地,以便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记录工作。
十四走下来,累积的成绩是丰硕无比的,其中包括了几万字笔记、数千张照片、上百种民艺收集,以及调查者终生难忘的亲身体验……
为达成《黄河十四走》出版,《汉声》编辑曾多次赴北京,专程与杨先让重看一遍采访幻灯片,再商量一回写作方法……如此,书中的游记,配合一百零三篇『特写』,便在几年中渐渐成形了。
在这里我们以无比的兴奋,推出《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三巨册。多年来,汉声以抢救民俗、建立『中华传统民间文化基因库』为职志,而杨先让《黄河十四走》搜集多种多样民艺瑰宝,正足以构成一座丰硕的民间美术文化博物馆……
现在,就让我们随民艺考察者的脚步,开始黄河第一走!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第 11 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国内外大奖,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杨先让文集》《徐悲鸿》《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杨阳,1957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