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馆》系列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些“小而可贵的书”,都是以大手笔写小文章,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博引,但见肉见骨的精华,令人受益匪浅。它们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为一般读者可读、可懂、可藏。
自首辑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一直居于各大网店图书畅销榜。《文言浅说》获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协会推选“2015中国好书”,为28种“2015中国好书”之一;《国文趣味》入选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学诗浅说》入选凤凰网周榜榜首图书、百道好书榜,获共识网2014年度“十佳好书”,入围《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提名;《中国政治二千年》入选百道好书榜。
目前已出版21种。
第一辑
《我们怎样读书》(范寿康 编)
《书法指南》(俞剑华 著)
《国学概论讲话》(谭正璧 著)
《国文趣味》(姜建邦 编著)
《中国人文小史》(叶鋆生 著)
《中国哲学小史》(冯友兰著)
《中国政治二千年》(张纯明 著)
《学诗浅说》(瞿蜕园 周紫宜 著)
《人间词话讲疏》(许文雨 编著)
《曾国藩治学方法》(胡哲敷 著)
第二辑
《北平杂记》(齐如山 著)
《东坡小品》(陈迩冬 郭隽杰 选注)
《古代风俗诗画》(孙民 选注 王弘力 插图)
《日本文明小史》(【美】布赖恩 著 健者 译)
《文言浅说》(瞿蜕园 周紫宜 著)
《犹太民族史》(【英】布拉恩著 倪秀章 译)
《怎样学习〈说文解字〉》(章季涛 著)
《古汉语入门》(蒋绍愚 李新建 著)
《中国京剧小史》(徐城北 著)
《中国庭院记》(叶广度 著)
第三辑
《尺牍丛话》(郑逸梅 著)
写在前面
北宋江西诗派著名诗人陈师道曾在《后山词话》中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说的是北宋神宗年间,汴京城里有一位舞蹈艺人叫雷中庆,时人笔记称其舞技天下极工。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跳舞本来是女子的行当,
你雷大使昂藏一男儿,虽然跳到了数一数二,终归说不上是本色当行。这其中的道理,大抵文、诗、词都有不同的气质,韩愈的诗是以文为诗,苏轼的词是以诗为词,虽然都已经到了很高的段位,说起来还是和雷大使跳舞一样。这话很有趣,就像是看武侠小说,一个外行不管不顾蛮干一番,就打得天下英雄束手了。这种气概很是让我钦佩,说起来苏轼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正是如此——这个人是个可怕的天才。除了众所周知的文艺领域,哪怕是制墨、烹饪等,搞起来也不是一般人能到的境界。他自负其才,又常有些满不在乎,考科举现编个典故,说:“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难住了主考欧阳修、梅尧臣。二老后来心心念着问他出典,他却说:“何必知道出处。”意思是我就是偶尔想不起
了编一个,你们当什么真嘛。
和一些作诗的朋友谈起苏轼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称呼,叫苏大胡子。每每这样叫起来,总感觉他本人就像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好朋友,可爱亲切,却也有一点让人挠头。观他的行止,就像那句老话:“唯真名士,能自风流。”寻常之士,或溺于才、或耽于名、或陷于利,举手抬足总会带着那么那么一丝刻意。魏晋之后,能真得“魏晋风流”四字的,本就屈指可数,而这个名单中,恐怕又只有苏轼,能让我们在千载之后,还能亲切地唤一句大胡子老兄。古人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所谓揖让,就是戴了一张社会人的面具,古人有大忠似伪、大奸似忠的说法,这种场合下的待人接物,是断定不了一个人的秉性的;而观于游戏,只有生活之中偶然真性情流露,我们才能说看到了这人真实的一面,这册《东坡小品》所收录的小文小说,恰恰成为我们观东坡于游戏的一个窗口。
小品,最早得名于佛家,佛经的全本叫“大品”、节本就叫“小品”。这个概念被借用到文学,就专指那些篇幅不长又生动有趣的小散文。小品文正名是在晚明。但正名之晚不代表历史之短,如《论语》中《侍坐》一篇,就已然可以说是生动有趣的小品文了。而苏轼的小品文,是小品文历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往前说,东坡文风融合“魏晋之洒脱”、“六朝之隽永”,可谓之承前;往后说,他生活化的取材、不拘套路的写作模式、明达浅近的风格,对明人影响极其深刻,小品文能够在晚明成熟起来,东坡厥功甚伟,这可谓之启后。然而承前启后的苏轼,怕是根本没想过这些。他不过是偶有一念,记于笔端,不成想居然留存后世了。这也如他的词一般,无心插柳,不意竟开一代风气之先。他的这些小品文,内容林林总总,要从其中甄选出能见其性情、对我们当今读者有所教益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有真性情、能体会东坡之心灵者不能为,学养不丰、不具大手眼者亦绝不能办。而本书编者之一的陈迩冬先生,恰恰是一位最佳的人选。首先,他的学养极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著名诗
人聂绀弩先生称他为老师,就连钱钟书先生看到他的《苏轼词选》,也要点头赞赏:“噢,陈迩冬编的!那是有质量的。”更何况,陈先生的性情,在我看来,和东坡先生也是暗合的。他也是一位哀乐过人的真诗人,我尝听闻他的一些轶事,说他晚年脾气不好,又常会为友人
的亡故痛哭失声。我想,他对于东坡精神世界的把握,定然是比其他人更深入了。故而,陈先生虽则选编出了一册小书,但是却能传达出一位最生动鲜活的苏东坡,而这小书的内容,亦绝不小,读者们翻阅下来,一定能得到很多收获。譬如,诗词爱好者们,可以看到他的很多真知灼见。譬如现今很多年轻人学诗填词,往往爱求人修改。东坡在这里记录了欧阳修的一句话:“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又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可谓是当头棒喝,点醒多少迷途之人。又如,书法史上,苏轼列于宋四家,这册书中,他对于书画的议论也极多,若《书戴嵩画牛》一文,谈到戴氏一代画牛大师,对牛的了解尚不如一牧童,令人深思。当然,对佛教感兴趣的,可以从东坡的笔墨间找到很多充满禅趣的机锋妙语;对自然风物感兴趣的,书中有很多东坡的游记;对古人轶事感兴趣的,可以窥见时人如何交游;甚至你可以看到东坡讲述他如何酿酒、作墨……真是说之不尽,也不必说尽。这些丰富无比的内容,都是东坡本人在文字中不同角度的投影。所谓管中窥豹,只可见其一斑。靠这些,我们是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苏轼的。孟子说:“知人论世。”要更深地理解他的情思感慨,就一定要回到他的时代。北宋是历史上极重要的关隘,苏轼所处的时代,又是北宋历史上的最大关隘。北宋神宗时的朝堂间,因为王安石的新法喧嚣不已,那些光芒闪耀千年的名字在党争中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苏轼一生的遭际,正是那个时代的投影。自二十一岁名动京师,一生起起落落,纠缠于党争不可自拔,从黄州到惠州,最后甚至被远远贬到了死地海南岛。清代遗老陈曾寿有一句诗说:“劳劳旋磨蚁生涯。”其实东坡也如你我,在时代面前仅仅是一只磨盘上的蚂蚁,拼了命爬也还是在随着磨盘转动。我们也能透过字里行间,看到末世前夜他最深重的伤怀、愤怒、不甘。像是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里写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自谓闲人,就是不甘之意;更激烈的像是贬官儋州时写给王敏仲的信件中说:“某垂老投荒 ,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 , 次便做墓。仍留手疏与诸子 , 死即葬于海外 ,生不契棺 , 死不扶瞑 , 此亦东坡之家风也。”更是有不平、有孤傲、有绝望。但是东坡之所以为东坡,就在于他不曾像普通人一样沦陷在挫折里,我最爱他贬官黄州后的一篇《书临皋亭》: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起手如记日记,写饭后懒散之状,接下来写目之所及,随手间能得深雄壮阔,进而有玄思,说有所思而无所思。看到这里真能共情他最微妙的失落无奈。然而最后,大胡子老兄还是出乎我意料,惭愧了一把,忧郁之中忽而又多了几分俏皮,让人不禁大摇其头,嘴角又带了笑。东坡的意义就在于此。就算是挫折,我也要带着笑。他就是要告诉我们:放逐到天涯海角又如何呢?他的《在儋耳书》开头写初到儋州的“凄然伤之”,说:“何时得出此岛耶?”但写着写着就想到了古书上写神州大地也是一个大点的岛,天下谁人不是在岛上呢?最后居然“念之可以一笑”。海南之地纸墨缺乏,他就自己制墨,居然还引发了火灾,《记南海作墨》中说:“几焚屋。”却因为得了几百丸佳墨喜不自禁。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把他人眼中的“死地”当成了心中的乐土,依旧以昂扬之态思考着要“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后来甚至于以“死地”为家了,说“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这种精神古来都是少有的。
无论生活的压力多么巨大,总有些人做了我们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在我们悲观绝望的时候表现出超然物外的乐观。天下喧嚣,世人扰扰,可这管不住我荷锸载酒,管不住我种豆南山,管不住我竹杖芒鞋轻胜马!所以宋后的文人们,给他创造的故事最多。这些故事烟火气极浓,嬉笑怒骂甚至出糗无所不有,甚至还给他杜撰出一个玉雪聪明的妹妹来。可能只有这样的妹妹才配得上他这样的哥哥。虽然那些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也不大是宋人的气质,但是这完全说明了,中国人的心底里都有那一个寄托,这个寄托,是魏晋名士,是他苏东坡。据传苏舜钦读《汉书》,以书下酒。见张良刺秦,豪气顿生,饮一杯;惜其不中,又一杯。如此一夕竟饮一斗。我想,以东坡之才学,东坡之精神,这一册小书,也真可以称得上是极好的下酒物了。诸君慢饮。
夜小紫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一日
陈迩冬(1913—1990),广西桂林人。著名学者、诗人,曾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1954年后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审。主要著作有《苏轼诗选》、《苏轼词选》、《韩愈诗选》及《宋词纵谈》、《闲话三分》等。
郭隽杰(1938—),河北饶阳人。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校注《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编著《东坡小品》、《南北朝小品》、《聂绀弩诗全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