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山珍海味席,难替人间菜根香。一部生命自白的美文集,透过食之味甘、嗅之若兰的寻常百姓家的一珍馐佳肴,看到的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作家对菜根人生的深情回顾,对生命的真情展望。
枕上参悟菜中乾坤
年少时就听说过一本叫做《菜根谭》的书,书没读懂,只记得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那句名言。真正理解这部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先生所撰典籍的精妙之处,人生轻舟已过万重山,反观一生所见所得,愈加喜欢咬得菜根这句话,我写上海人早餐喜欢佐酱菜时,借来做了篇名。
在中国,美食家的称呼好像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由作家陆文夫发明的,在他的著名小说《美食家》中,美食家的面目并不可爱,反而像是好吃懒做贪吃之人,时时想着吃,有得吃要吃,没得吃寻天觅地钻营吃。不曾想,《美食家》这部作品激发出读者们久违的对食物的公开爱慕,爱吃者不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想要过更好的生活成了正当理由。
馋佬胚的好日子开始了,好吃的餐馆遍地开花,食材越来越丰富,去餐厅吃圆台面,回家大鱼大肉都不在话下。直到人吃出三高,吃出那么多贪官,人们才醒悟过来,得科学地吃,过有节制的生活才算上档次。
我写了十多年美食专栏,吃过的餐馆不少,也品过很多地方特色佳肴,但是回过头来,最爱还是朴素的家常菜,这些年的美食生涯就像是觉悟的过程。我在《小菜场忆旧》一文中说: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吃到食物,记起与食物有关的事,都是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是与家人围绕餐桌的回忆。虽然那些年代物资供应匮乏,食物不容易得到,可那些买买买、吃吃吃的细节,还是很清晰地浮现眼前。写回忆性美食随笔时,我发现自己特别快乐,咬得菜根香不是臆想的矫情,而是因回不去倍觉珍贵。
上海老味道与上海洋味道组成这座城市中西并融、海纳百川、杂糅的风格,上海变得越来越文明、宜居。普通百姓喜欢脚踏实地过好小日子,年轻时吃点苦不算什么,一家人相守相望,不奢求,不放弃,每天听听屋里的锅碗瓢盆交响乐是最治愈人心的。
《菜根谭》有言: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工夫。枕上参悟,菜中乾坤,顺便提醒一下,早悟早得道。
感谢作家、书法家管继平先生为拙著题写书名;文史学者张光武老师不吝赐写书评,多有褒扬,受之有愧,封面封底借您吉言金句壮胆,拜谢!
这是我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的第三本美食随笔集,前两本《煮物之味》《烟火气》得到读者们的喜欢,无限感恩。
孔明珠,上海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上海纪实》副主编。出版《孔娘子厨房》《煮物之味》《烟火气》《月明珠还》等专著。2015年获"冰心散文奖"。开设"孔娘子"品牌美食专栏。
难忘那时味道
红乳腐与白乳腐
螺蛳嗍嗍,老酒扳扳
八宝辣酱
臭乳腐与臭卤甏
鳗鱼鲞与春卷
蛋饺如菊花绽放
上海红烧狮子头
外婆的红烧肉
闻到猪肝的味道
宠爱秋冬萝卜
盖浇饭
贺友直家那碗红烧肉
婆家的腌笃鲜
蟹季又再来
咬得酱菜香
鱼丸肉丸,大小丸子
醉的蟹
众筹一头远方的猪
人人都爱小吃
葱油饼,上海弄堂口的乡愁
人人都爱油墩子
又烫又甜梅花糕
甜酒酿的诱惑
盈盈一盏小笼
大馄饨与小馄饨
茶叶蛋情结
桥堍上的萝春阁
奶油,奶油
过新年,吃汤圆
老大房鲜肉月饼
扬州早餐皮包水
到处都是爱面人
觅得江南滋味
江南水八仙
莫干山居食
同里陈家菜
太湖船菜
苏州酱方与陆文夫咸泡饭
碧山节气美食行
苏州过云楼独一桌
太仓电站村饕餮美食
江南运河宴艳遇
坚果东坡羊方
练塘茭白美人腿
徽州二臭
松江新浜荷花宴
南通海鲜甲天下
美人肝和胡先生豆腐
太仓江河海三鲜
风雅美味慧公馆
家乡乌镇土菜
茅盾家乡野火饭
赖声川爱吃的粽香稻扎肉
马云爱吃蒜香咸鱼
青花盘中辣子鱼煲
竹香土鸡
目鱼干蒸鸡
鸡笃豆腐
红烧猪尾黄豆
姜末南瓜丝
霉干菜蒸茄子
臭豆腐干炒鸡蛋
野菜春卷
红烧羊羔
芹菜叶摊鸡蛋
瘤芥菜雪冬
泥鳅烧黄鳝
三珍斋酱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