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研究和论说中国小学(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史的专题著作。全书以绪论形式阐述了小学涵义的演变、小学传统的特点及小学历史的分期后,分章论说了自周秦至清末时期,小学的发端、创立、发展、转折及终结的历史;对小学的基本内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在小学发展史上单有成就和影响的学者,均作了必要的介绍和阐说;对小学研究的成果,作了有益的借鉴和吸收。
胡奇光 男,1935年生,祖籍温州,生于平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録
修訂本前言
緒論
一、 小學涵義的演變
二、 小學的基本内容
三、 小學傳統的特點
四、 小學歷史的分期
第一章 小學的發端先秦時代
一、 古人關於文字起源的討論
二、 孔子定名分與墨子正名字
三、 《墨經》的語文符號論
四、 名實之争與荀子《正名篇》
五、 古書訓詁的萌芽
第二章 小學的創立兩漢時代
一、 書同文與字書的出現
二、 小學因古文經學以立
三、 訓詁書之祖《爾雅》
四、 《禮記》裏的社會方言
五、 揚雄奠定小學的基礎
六、 許慎《説文》是文字學寶典
七、 鄭玄研究小學的方向
八、 《釋名》開探索語源之先河
第三章 小學的發展六朝隋唐時代
一、 言意之辯由玄學及文學
二、 從俗字書到字樣學
三、 孫炎反切與梵文拼音學理
四、 四聲·平仄·詩律
五、 《切韻》與南北讀書音的統一
六、 守温字母與等韻源流
七、 從儒家義書到佛家義書
第四章 小學的轉折宋元明時代
一、 與近代白話文學相適應的語言觀
二、 由《廣韻》進而探求古音
三、 《中原音韻》是普通話音系的歷史源頭
四、 古文字、六書學與民族文字的創制
五、 從右文説到《通雅》
六、 文章作法裏的語法觀念
第五章 小學的終結清代
一、 由音韻文字通經子百家
二、 古音學的發明: 從顧炎武到章太炎
三、 戴震與詞源研究的演進
四、 以段玉裁爲代表的文字學研究
五、 以王念孫父子爲代表的訓詁學研究
六、 阮元論語言與文化
七、 姓氏、稱謂、避諱
八、 方言俗語的尋源
九、 虚字·辭例·《馬氏文通》
十、 小學後殿孫詒讓與古文字學
結語 奔向現代的語文新潮
初版後記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