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开始广泛使用以DDT为代表的化学杀虫剂。它们在农药生产商的包装下看似无害,但是公众对真相一无所知。为此,忧心忡忡的蕾切尔卡尔森写下了《寂静的春天》,将剧毒农药的危害告诉世人:它们会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破坏生态系统,并*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推动了国际社会对剧毒农药进行限制。它催生了现代环境运动,促使我们寻求一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它也因此成为一部人人必读的自然科普经典。
★
吹响环保运动号角的鼻祖之作
蕾切尔·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是*部真正意义上关注环境保护、敦促人类反思的科普作品,也正是它,肇始了现代环保运动,扼制部分人类无节制地破坏自然的行径。借用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的话来说:如果没有它,环境运动也许会被耽搁很久,也许知道今天都还没有开始。
★
常读常新的科普经典,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指定阅读
《寂静的春天》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严谨性,事事核查,处处考据,确保引用的每一处数据都真实可靠,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科普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自然文学作品。它的写作优美,触动人心,能够唤起读者心中对大自然的热爱。正是《寂静的春天》的历史地位和文学性,使得它历久弥新,出版五十余年后,仍旧是人们书架上常读常新的科普经典。
《寂静的春天》还入选了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指定课外阅读书目,无论对于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还是锻炼孩子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典范佳作。
★
译本优美,真正做到了经典移植
译林版《寂静的春天》由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辛红娟教授精心迻译、反复校阅。译文在精准、晓畅的基本要求上,更是将原著优美的行文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中文里,令中文版的《寂静的春天》也成为一段发人深省的审美阅读之旅。
译 序
1907年5月27日,蕾切尔·卡尔森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附近的小镇斯普林代尔。母亲热爱自然运动和文学,对幼年的卡尔森产生了深远影响。童年时期,卡尔森开始对周围的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鸟类习性十分着迷,在写作方面也表现出过人的禀赋。1918年5月,11岁的卡尔森发表了处女作《战斗在云间》,获得当年的散文银奖。此后一年,卡尔森连续发表四篇作品,立下了成为作家的人生目标。1925年,卡尔森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考入宾夕法尼亚州女子学院(查塔姆学院的前身)。后来受到一位富有活力的动物学女教授的影响,卡尔森放弃主修的英国文学专业,投身当时颇有风险的生物学研究。这一改变不仅拓展了卡尔森的智识疆域,也让她获得了更多的写作素材。描绘和表现大自然的强韧、活力、能动性和适应性成为卡尔森一生最大的乐趣。
1932年,卡尔森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学位,因家庭经济原因没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兼职为巴尔的摩渔业管理局的电台撰写海洋生物题材的广播稿,一年后被渔业管理局正式聘为中等水生物研究者,为该机构当时仅有的两名女性研究者之一。1941年,卡尔森以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随笔为基础,写成《海风下》,书写准确深刻,文风优美精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获得广泛的好评。1951年,她的传世之作《海洋传》出版后引起轰动,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后来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卡尔森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不仅因为她的专业科学知识和对广泛题材的整合,更因为她抒情而诗意的文学风格。《海洋传》及其后的热销书《海的边缘》,共同奠定了蕾切尔·卡尔森科学作家的地位。
1958年1月,卡尔森收到朋友奥尔加·欧文斯·哈金斯发自马萨诸塞州的一封信。哈金斯在信中说,州政府启用飞机开展空中喷洒DDT(有机氯类杀虫剂)的灭蚊行动,致使她与丈夫的私人禽鸟保护区中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哈金斯给《波士顿先驱报》写了一封长信,又给卡尔森写了这封信,希望借助卡尔森的影响力,呼吁不要再发生此类喷洒事件。这封信成为卡尔森构思和创作《寂静的春天》的最初契机,她开始深入搜集和整理化学杀虫剂危害环境的证据和有关研究的文献。为了使论述观点和材料准确无误,卡尔森阅读了数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尽量客观地分析有关的科研成果,以防出现违背科学的描写;她反复地推敲过《寂静的春天》中的每一个段落,仔细核对过每一个事例、每一个数字,以免出现科学上的偏差。作为当时已经拥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卡尔森得到众多生物学家、化学家、病理学家和昆虫学家的帮助,得以用文学化的方式将其掌握的杀虫剂、除草剂过量使用,造成大量野生生物死亡的证据呈现出来。著作完成后,得到来自各个科学领域的16位专家的联名确认。
卡尔森以诗人的洞察力和敏感度,感知到恶化的生态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科学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历时四年创作出被奉作生态文学圣经的《寂静的春天》。卡尔森擦亮修辞的武器,综合了大范围的调查,作品简洁而引人入胜,使得求真与务实成为全书的基调,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卡尔森将环境污染的结果与人类行为的事实联系起来,把环保问题提高到人类生存危机的高度,唤醒人们保护生态平衡。本书文笔精美优雅,是科普写作的典范,被人们认为用文字拯救了自然。
卡尔森秉持立真去伪的严谨科学态度,使用大量客观事实,系统、科学地论证了农药中致命的微量毒素,会通过食物链被一级一级放大,或经由风、雨水、河流、饮用水,最终抵达我们的身体;飞机喷洒的杀虫剂不仅铲除了害虫和杂草,毒死了无数昆虫、鸟类、鱼类,也直接威胁着人类,成为自然界的杀生剂。在写作过程中,卡尔森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充分论证了人们为了追求浅近的物质利益滥用DDT所造成的残酷现实。卡尔森明确指出,杀虫剂残留会被土壤、水、植物、野生生物等构成的生命之网所放大,会对生命体和遗传物质造成危害,严重威胁着生命群落的存在,继续滥用必将导致未来某个时刻出现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是荒野中的一声呐喊,引起了极大的震荡,作品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时就引发50多家报纸针对它发表社论和文章。1962年9月,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刊印出版《寂静的春天》,一年内就销了50万册。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读过此书后,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对书中提到的化学物质进行试验,以验证卡尔森的结论准确与否。该委员会
后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报告,证实了卡尔森论题的正确性。《寂静的春天》中提出的警告,唤醒了广大民众,激发了一系列民众运动,迫使美国国内禁产DDT。因其对现代环境保护思想和观点的开创性贡献,卡尔森被盛誉为现代环境运动之母。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数十种文字,激励着世界各国的环保立法。1972至1977年,《寂静的春天》陆续被译成中文,以章节的形式在《环境地质与健康》杂志上登载。197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吕瑞兰与李长生合作翻译的《寂静的春天》中文译本,截至目前已有20余种中文译本,引发了经久不衰的阅读与研究热潮。作为一部用文学形式写成的生态伦理学著作,优美的文学语言和灵活的写作风格给《寂静的春天》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诚如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寂静的春天》前言中说:《寂静的春天》种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而后它成了一股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力量。在春天,我们播下种子,生态理念的种子,期待来日绿树成荫……
辛红娟
于宁波大学
2018年地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