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主要围绕着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相关知识与调研进行阐述。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是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进行阐述,定义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内涵,明确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的目的,叙述了银饰艺术与苗族群体的依存关系。第二章是对苗族银饰的市场分布与制作工艺的调研,叙述了作者在黔东南、黔东、黔南及湘西实地调研的情况。第三章通过与工作人员、苗学专家、银匠通讯访谈以及文献收集、鉴别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苗族银饰的文化与产业价值进行调查。第四章是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进行研究。本书认为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文化资源的丰富与否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民族地区很宝贵的文化资源,开发这一民族特色工艺产品对发展文化旅游、民族银饰产品以满足游客新的审美需求起到促进作用,并提升游客的消费品位,从而带动区域经济与发展,并相应增加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这对于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序
小郑小两口,找我询问过一些问题,因此认识他们。那时候,他们还很年轻,也很谦虚,但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经过一番磨砺之后,现在都有所成就。夫妇共同搞研究,本来就不多,一起研究同一对象的就更少了。一起生活,一起研究,争论的是学术,促进的是情感,堪称学术夫妻,或许学术上的“神雕侠侣”就是这样炼成的。
民族学原本是研究异文化的,但自从费孝通先生开创研究本民族文化的先河以来,民族学的研究理路更加丰富,从而得到他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的赞赏。然而,也使得一部分人误认为只有研究自身文化才能获得深入的理解。对此,费老认为是一个“进得去出得来”的问题,即对于研究异文化的人是一个“进得去”的问题,对于研究本文化的人是一个“出得来”的问题。无论 “进去”与“出来”都是异文化体系间比较研究的问题,只有对本文化与异文化都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建立参照系,更好地研究他文化、本文化或共同的文化问题。郑泓灏的《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正好是对这个问题的探索。
如果说有的民族用金子炫耀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那么苗族则是以银饰打扮自己心爱的姑娘。苗族银饰深深地嵌入苗族社会文化结构,被纳入苗族社会的意义体系。没有银饰的人就不是苗族社会里的人,没有银饰的姑娘也不成其为苗族姑娘,不能提供银饰给女儿的家庭就一定是不称职的苗族家长。
这个精彩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来自一系列的制度机制。苗族姑娘即使出嫁了,也不是“泼出去的水”,以往还要留一份“姑娘田”给她,作为她与娘家往来的用度开销。“土地改革”过后,没有了“姑娘田”,也就转化为增加银饰的分量。最终彻底分离男女继承财产的方式,男人继承房产、田产,女人继承银饰。银饰随着婚姻圈流动,几乎是对等的流入与流出,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因此不用担心银饰的永远流失。这是一种双系继承制度的体现。男人既然得到了不动产,就要为女人动产的不确定性提供可靠的保障,也就是舅权制度存在的......
郑泓灏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学专业水彩艺术教学,现为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美术学教研室成员。近几年主持国家民委项目与湖南省哲学社科项目各一项、湖南省教育厅项目两项,参与国家哲学社科课题2项,湖南省哲学社科项目1项、省教育规划课题与省教育厅课题各2项,主编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绘画基本技能》一部,以及出版合著《视觉传播与文化产业》一部。在《装饰》《高教探索》《贵州民族研究》《四川戏剧》等省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美术作品十幅,多数作品在各类展览中获奖,两篇学术论文获奖。
第一章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的提出和意义
第一节 文化产业概述
第二节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内涵
第三节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的目的
第四节 银饰艺术与苗族群体的依存关系
第二章 苗族银饰调研报告
第一节 黔东南雷山、台江实地调研
第二节 黔东松桃、铜仁及湘西花垣、凤凰、古丈、吉首实地调研
第三节 黔南都匀、贵定、惠水实地调研
第四节 关于湘西山江地区苗族银饰工艺的生存现状及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第三章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研究方法
第一节 工作人员访谈
第二节 苗学专家访谈
第三节 文献收集与通信访谈
第四节 文献鉴别与历史性调查
第四章 实地考察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第一节 吉首及周边苗族银饰工艺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苗族银衣装饰习俗及保护研究
第三节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发展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节 苗族东部方言区银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附 录 地理标志产品黔东南苗族银饰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