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论坛》是湖北大学文学院创办的涵盖中文学科各研究领域的学术辑刊,每年2辑,旨在搭建一个新的学术平台,展示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藉以倡导视野开阔、独立研究的学风,立一家之言,撰传世之作。该刊自2016年开始在我社出版,已经出版了4集,本辑为2018年第一辑,收录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中青年学者的19篇文章。本辑设美学文艺学研究、中国诗学研究、五四研究、沙湖论坛、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六个栏目,各位作者学术造诣、人生经历各不相同,其论文也在思想性、趣味性等方面各有千秋。各篇文章各有侧重,风格各异,从不同视角展现了当下美学、文艺学、中国诗学、语言学等领域的进展。
“书比人长寿”,是费正清给友人、前良友图书公司的编辑赵家璧信中的一句话。赵先生编了一辈子的书,自然很喜欢这句话,便拿来用作他一本书的书名。有人说“书比人长寿”,不过是读书人的呓语,编者不以为然。昔日太史公因受辱而发愤著书,藏之名山,以待后人。显然,他知道,人的肉身终不免一死,但人之魂灵,则可以在文字和书籍中长存。
这便是写作的理由,当然,是真正的写作。
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还有真正的写作吗?还有不为稻粱谋的纯净学术吗?
否定的证据肯定无以计数。但是,在浊浪翻滚的江河里,自有一股清流。本辑组稿过程中,编者接触到几位学者,他们的写作态度,他们给本刊奉献的文字,就宛如沁人心脾的清流,让人心在雾霾的压抑之中,如饮甘霖,这,便是希望的种子。
2017年年底,编者专程去深圳拜见胡经之先生。胡先生1933年生人,在名为“望海之斋”的寓所里,先生白发鹤颜,精神矍铄,谈艺术、谈文化、谈自己“美的追寻”的一生……夕阳西下,编者向先生告辞,先生伫立窗前,邀我俯瞰深圳湾和深圳河,说:“美哉大自然,最美还是夕阳红。”胡先生是中国美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从北京大学到深圳大学,从美学、文艺学的学术研究到深圳特区文化的拓荒与腾飞,均留下了彪炳史册的成就。编者请先生赐稿本刊,先生拿出两份未曾刊发的手稿,说:“我不会在电脑上打字,你帮我打出来,再寄给我看看。”看到先生寄回的修订稿,编者大吃一惊。稿纸上从天到地,修改的文字密密麻麻,许多段落完全重写,篇幅大大扩展,而每一个字都不减娟秀。著作等身的胡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对文字的敬畏未有丝毫的减损,对学术的执着未有丝毫的懈怠。编完先生的《美学论说二题》,仿佛听见先生又在说:“此时,我处在天与地之间,天、地、人联结为一体,真正进入了天地境界。”
本辑编发的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的《学术随笔三则》,均取材于作者研究生涯里的片段遭际,平实的叙述之中,又蕴涵着对知识的悟解和情感的释放,大有阅读文学作品的趣味。王国维曾言:“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日景,日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也。”人文学科的写作,也当如此,情景交融非诗家之专利。冯先生毕生治史,特别推崇梁启超笔端常有炽热的情感。读冯先生辛亥革命研究、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皇皇巨著,此般情景交融的精彩段落,常常穿插于严谨的历史考据之中。近几年来,冯先生身体有恙,多在医院。编者每次去探视,先生总是在一边打点滴,一边写作,病床上,窗台上,到处堆放着反复修改的手稿。他很少说自己的病情,说得最多的是:“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好好研究,把它做出来!”医生说,已经76岁的冯先生在创造生命的奇迹,熟悉冯先生人品和学养的朋友有个精彩的点评:“首先精神立住,才能身体抗住。”妙哉此言,对于学者而言,有了精神的尊严,才有生命的尊严。编者在此为视学术为生命的冯先生祈福。
撰写《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几点反思》的张玉能先生,是蒋孔阳先生三大开门弟子之一,今年也75岁了。在张先生的字典里,大概是没有“退休”一词的。学术会议上,不管是大会发言,还是小组讨论,张先生总是声如洪钟,激情澎湃。德国美学史研究、席勒著作的译介、实践美学研究的切实推进,还有当下理论热点问题的争辩、多种多样的艺术评论等,都是他写不尽的题目。编者与张先生交往几十年,曾好奇地问过,“如此不倦的写作,动力何在?”先生答日:“兴趣。”梁启超在《学问之趣味》里说:“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不为什么’。再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
卷首语
美学文艺学研究
美学论说二题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几点反思
当代文艺思潮史上的周勃
——《周勃文集》代序言
王元骧近期文艺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述评
中国诗学研究
楚歌体论略
江湖诗人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以戴复古为代表
探究中国语言艺术奥义的词学研究
——寄语《词论的成立与发展——以张炎为中心》
论钱钟书的隐喻观
师者与文心
——读《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存稿》
五四研究
英语世界五四运动研究的追踪与反思(二)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
——关于中国近代文学的思想性基础的考察
沙湖论坛
学术随笔三则
永远怀念恩师李先焜先生
在痛感中燃烧的文字
——《学术精神的爝火》管窥
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雷雨》中的悲剧构造
——舞台上演绎的三个时间轴
曹禺戏剧的舞台指示
——从《日出》到《北京人》
匠心求证诗化萧红
——评平石淑子汉译版《萧红传》
语言学研究
从“父母”名称的由来看语根的起源
《音韵一得》音系与获嘉方音
《中文论坛》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