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与灯: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学论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研现状,集中呈现近年来在相关教学领域践行的改革与创新,强调将德育工作寓于专业课教学之中,既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反思,也有课堂教学个案的精彩呈现,是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研的一次高水平集中展示。
《镜与灯: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学论集》内容丰富,语言通顺,符合学术规范,充分反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积累和教书育人理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20世纪30年代建系之初,茅盾、赵丹等蜚声海内外的作家和艺术家曾在此任教。50年代有徐思益、林端等中国第一批语言文学副博士以及原苏联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大学阿塔阔孜·艾孜佐夫教授等学者来此讲学授课。八九十年代汇聚了程适良、史震天、陈世明、王堡等一批知名教授在此辛勤耕耘。21世纪以来,高莉琴、刘求长、刘志友、张新武等学术带头人也在各自领域精准发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80多年来,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新疆区域文化与各兄弟民族文学关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徐思益教授在理论语言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描写语法学初探》填补了我国语法科学研究的一项空白,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许和尊敬。陈世明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二十四史西域(广义)资料维文译注”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中亚许多国家翻译成本国文字。2010年,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至此形成了一套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成功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学科“高峰学科”,汉语言文学入选新疆大学校级重点专业。2017年,随着新疆大学被确立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作为优先发展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与公共管理、法学等人文社科门类组成“丝路经济文化与西北边疆治理”学科群。根据教育部刚刚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得B-评价档次,处于同类参评高校的前30qo~400/0,与同处西北地区的兰州大学基本持平。
近年来,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积极发挥传统优势,聚焦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根本宗旨,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在本科教学方面推行系列改革举措,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为实现“双一流”高校优秀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2017年,学院先后两次全面修订本科培养方案,针对传统优势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采取一级学科模式,即汉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三个专业方向的基础课和核心课全部打通,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教育部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执行,课程与课程之间纵横交叉,必修环节与选修环节之间相得益彰,形成若干特色模块。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坚定坚决贯彻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加大“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所占课时比重,除了继续在核心课程中开设“马列文论”以外,还在专业选修课设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原典精读”,这一点应该说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此外针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历史情境与文化现实,我们还开设“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等课程,倡导在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上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以经典文本为载体,构建新形势下各兄弟民族间的“互识、互补、互证”,形成“互为主体、平等对话”的良性机制,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智力支持。
前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研究
重继承,讲创新
——对《美学原理》的几点思考
搭建文化交流之桥,探寻文化创新之路
——以《比较文学概论》为中心
彰显中国特色,深化内在认同
——《外国文学史》使用体会
“开学第一课”:经验与个案
以电影的方式建构和传播良好新疆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导读
新疆地区先进文化名片
——抗战时期新疆学院的话剧创作及演出
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
“教育戏剧”在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戏剧教学
为自己代言
风波
《雷雨》补写
学生学习感言选登
多民族文学课堂
边疆地区“文献学”课程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启之于心,辅之以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初探
以科学研究提升“中国文学史”教学质量
现当代文学史与文学作品课程关系新论
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教学探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与
人才培养目标刍议
谈谈核心性细节在思路教学中的作用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
略谈“文化研究”对外国文学教学的意义
走出理论复述与非东非两
——小议外国文学史教学中的例证设计问题
大学生阅读心态调查:对创新性教育的
一种实践性思考
由深入浅,由浅及深
——高校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初探
球土化视野中的新疆影视文化教学思考
现代影视教育的四个知识层面与任务型教学模式
高校教师视角下大学生经典阅读导引策略
论指导本科生唐诗研究论文的路径与方法
秘书实务教学创新与实践刍议
——以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秘书
实务课为例
名家谈教学
漫谈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访乐黛云教授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
——访刘意青教授
跨文化研究范式与作为现代学术方法的“比较”
——访陈跃红教授
“边缘”的号角:中国比较文学的普及与应用
——访刘献彪教授
书评
巴别塔的坍塌与重建
——《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评介
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型生态伦理
——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后人道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