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中国工尺谱集成(陕西卷 套装共2册)

中国工尺谱集成(陕西卷 套装共2册)

定  价:1960 元

丛书名:“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编
  • 出版时间:2017/5/1
  • ISBN:9787503957888
  • 出 版 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J613.2 
  • 页码:102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9
7
9
8
5
7
7
5
8
0
8
3
8
  西安鼓乐(以下简称“鼓乐”),流行在陕西关中地区,沿终南山各县城乡,即今之西安城区、蓝田、长安、周至、眉县等地,西安城区是永远的活动中心。据民间记载,晚清及民国时期,这一带有三十多家乐社,而城区内就有二十多家。这是一百多年内*繁盛的时期,不少古庙、名刹、名胜和官衙、街坊都有鼓乐活动,如蓝田的水陆庵、楸树庙、田家村;长安的白道峪、南五台、皇甫村、何家营;周至的仙游寺、南集贤、司竹、鹿马、豆村;西安城区的城隍庙、迎祥观、显密寺、三义庙、太阳庙、东仓、西仓、大吉昌,以及满城的五福堂、清寿堂和布政司、按察司等处,均有鼓乐活动及乐社组织。鼓乐,虽然曾经有那么多乐社,但却分成僧、道、俗三个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所谓僧、道两派,并非宗教音乐,只是各乐社的师承来源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乐社组织与僧庙、道观联系紧密,甚至会栖身于寺院道观、但从其艺术素质来看,它并不完全属于宗教。只能说某一乐社的鼓乐为道家所传,或为僧家所传。不管僧、道、俗各派鼓乐艺术风格的差别有多大,它的传统根源却只有一个。
  西安鼓乐产生于何时,没人能说得清,但西安鼓乐的渊源可以上溯至唐宋却是没人怀疑的。鼓乐能够走过漫长岁月,顽强存活于当今生活中,这是个文化奇迹,这样说并不为过。
  学习继承并不停地努力练习演奏鼓乐的人们,今天被称为“鼓乐艺人”,但他们过去、现在都不是以鼓乐为生计的人。在过去的岁月中,只有城隍庙乐社是以道士为主,常受雇于社会上超度、颂经及丧事活动,有职业性质,所以此类乐社的乐队规模、演奏水平等都非其他乐社可比。总体而言,鼓乐不为丧葬嫁娶作乐。鼓乐操乐者们有自己的社会职业或者根本没有工作,他们的生活甚至是清贫的,但不以鼓乐为生计。他们可能会凑出从牙缝里挤出的一点儿铜板,或者从还算殷实的家私中捐出一笔款项,请师傅来教乐,请人来抄谱,但他们不以鼓乐为生计。他们可能为生计辛劳奔波,在难得闲暇时也要练习韵曲,操练乐器,但他们不以鼓乐为生计!是什么动力让一代又一代人将这个乐种传承下来,保存下去?“就好这口儿!”老鼓乐艺人赵庚辰如是说。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