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一先生文集》收录了张道一先生21篇文章,包括回忆篇、教育篇、报告篇和游记篇,分别记录了先生学生时代、中年时代及老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
先生出生于1927年,经历了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时期,在北京市宣传部工作过,当过彭真秘书,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无论在哪个岗位,先生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一生经历丰富,为社会做了不少实事。
我是云南人,白族,1926年12月出生于昆明。整个中学时代六年时间,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我跟随学校疏散到一些县、乡,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的心灵中深深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这种非常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我一生的政治信念起着里程碑的作用,再加上我就读的中学有很多非常进步的校长和老师,引领我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抗日战争使进步文化由一些原在北方和沿海的学校进入当时比较闭塞的云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搬迁到昆明后联合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我这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孩子在1943年考入了这所学校,接受了当时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我在学生运动中加入了民主青年同盟,并在1948年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的生命便和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书收入的这些文章,反映了我生命和工作的几个阶段。
1948年底,我从北平地下党学委的一名干事,被调到市委宣传部工作。1949年春到1959年春,我在市委宣传部工作了整十年,历任干事、研究员、组长、办公室副主任、处长,曾参与创办《支部生活》期刊,担任过首任总编辑。
我有幸在邓拓、廖沫沙、杨述三位部长和大师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对全市宣传员做时事报告。
建国初期的50年代,各种运动不断,我负责时事政策的宣传工作,曾推进各种运动和各项重大政策的实施。我曾是我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实施时北京市宣传贯彻婚姻法办公室的宣传组组长;我曾是我国第一部《兵役法》(义务兵役制)宣传贯彻时北京市兵役办公室的宣传组组长(后来曾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我曾是粮食、棉布统购统销实施时宣传提纲的起草人;我也是北京市宣传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的宣传提纲的起草者。
1959年,我调到彭真身边任秘书,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我离开该岗位,在这个岗位工作前后整七年。
“文化大革命”中,我成为“黑帮”,被施以“群众专政”,被批斗,并下放农村劳动,这不在话下。“四人帮”被打倒后,我有了机会重新分配工作。当时,我患上了“文革”后遗症,害怕再沾党、政的边,因此,我拒绝了重回市委机关,也不听召唤去全国人大常委会,而是选择了到高等学校,窃以为学校会平静养人些。
我在北京语言学院工作期间,最值得提及的,是我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观点。
我力主把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与对中国本土人进行语文教学加以区别,认为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有其特殊的规律,应当作为一个新的学科来对待。
张道一,云南人,白族.1926年12月出生于昆明。1943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旋即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导师朱光潜、威廉·燕卜荪(Willaim Ernpson)。1948年加八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年底调中共北平市学委任干事。1949年2月调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历任干事、研究员、组长、处长,《支部生活》首任总编辑。1959-1966年调彭真办公室任秘书。1966年下放农村。1978—1982年,任北京语言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1983-1987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
回忆篇
巴江边的歌声——回忆歌咏活动
西南联大,我深深地怀念您
关于西南联大学生运动的一些回忆
学生运动中的诗朗诵活动
北平解放前后琐忆
忆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的宣传工作
万众欢腾 盛况难忘——北京市国庆群众游行组织工作琐议
《支部生活》创刊前后
教育篇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
新中国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三十年
美国高等院校的汉语教学情况
坚决地有步骤地全面地改革开创二外建设的新局面
考察美国旅游教育的感悟
对发展旅游教育的刍议
报告篇
在中国共产党北京语言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关于北京语言学院的性质、任务和发展方向的请示报告
关于成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的请示报告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代表团出访美国的报告
游记篇
北美秋色
游览尼亚加拉大瀑布
海湾珍珠——科威特巡礼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