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下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心,所以,不可不时时刻刻督促孩子养成良好性格。因为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而决定孩子性格养成的,则是每一位父母。
成功取决于一个人对自身性格的完善,而性格就是改变命运的舵手。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和引导者,我们不能要求孩子的命运会自己改变。只能通过改变孩子的性格,来改变孩子的命运。
《好性格成就孩子的一生》由方州编著。运用了大量古今中外教子的案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而许多著名人物的命运无一不与自己的性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好性格成就孩子的一生》能给各位家长以警示,以启发。
坏性格毁掉孩子的一切,好性格成就孩子的一生! 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塑造的,因此,只要父母们选对正确的教育方法,那么就能够让孩子拥有健康良好的性格。 方州编著的《好性格成就孩子的一生》运用了大量古今中外教子的案例,教你用正确的方法培养成功型的孩子性格。
第一章 告别溺爱:放开手孩子才能自己站稳
1.太多呵护会让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2.不妨让孩子经经风雨
3.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4.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5.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艺术地拒绝
6.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7.让孩子从小学着吃点苦
第二章 春风化雨:沟通引导是培养好孩子的关键
1.让贪玩厌学的孩子养成学习型性格
2.耐心疏导化解孩子的逆反
3.与孩子的沟通要真诚且平等
4.不要打断孩子的诉说
5.注意倾听孩子的“潜台词”
6.做“大耳朵小嘴巴”的家长
7.给孩子一个发言的机会
第三章 防微杜渐:点滴抓起培养孩子良好品性
1.严管不良行为才不会形成不良性格
2.小偷小摸不能姑息
3.用合理的规则帮助孩子学会自控
4.细化家规来塑造孩子的良好品行
5.性格养成无小事
6.从小形成的好性格坚不可摧
7.慎始才能善终
第四章 尊重赞赏:赏识教育成就孩子的完美性格
1.教育孩子要先学会赏识孩子
2.让诚实的孩子获得更多奖赏
3.为孩子大声喝彩
4.赞赏会让你的孩子更成功
5.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
6.换个角度看孩子
7.对孩子的赞赏要因人因阶段而异
第五章 激发鼓励:父母的态度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外在力量
1.为孩子每一个小进步喝彩
2.注重精神鼓励而不是物质鼓励
3.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最喜欢的礼物
4.用“激将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5.努力转化孩子的嫉妒心
6.鼓励孩子大胆冒险
7.帮孩子培养勇敢刚毅的个性
第六章 泼点冷水:让孩子理性正确地认识自己
1.果断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2.在孩子任性时毫不退步
3.在意只会纵容孩子的蛮不讲理
4.让自负的孩子知道自己并非全知全能
5.表扬的同时也要泼点冷水”
6.“泼冷水”不等于粗暴地打击孩子
7.在家中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
第七章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改变孩子的不良性格
1.积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别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自卑
3.帮助孩子走出嫉妒的误区
4.引导孩子告别冷漠
5.培养孩子不惧困难的个性
6.别让孩子变成“小霸王”
7.自私自利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第八章 批评点拨:永远不要让管教缺位
1.训诫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
2.软硬兼施教育孩子
3.孩子无礼不能纵容
4.通过提问让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
5.在温和的讨论中点拨孩子
6.艺术的批评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
第九章 宽严有度:赏罚分明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1.处罚也是爱的表现
2.对孩子进行适度管教
3.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4.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一致
5.严厉打骂教不出好孩子
6.粗暴的教育会让孩子性格逆反
第十章 宽容谅解:高压管制会让孩子远离你
1.父母的偏见会毁了孩子
2.无论怎样都不要嫌弃你的孩子
3.比较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4.孩子的错误也有价值
5.宽容才是最好的教育
6.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7.播种宽容才能收获良好性格的果实1
第十一章 熏陶教育: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
1.家庭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2.以身作则胜过长篇大论
3.孩子在看着你的言行
4.讲故事教育孩子
5.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美好性格
6.用你的行动培养孩子的诚信
4.不要打断孩子的诉说
一些父母在听孩子说话时总是不够耐心,有的甚至不愿意听孩子讲话,总是打断孩子的倾诉。他们可能觉得这样做没什么,然而这样做给亲子关系带来的负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孩子也会因此而不愿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性格甚至会变得抑郁内向。
在一期家庭互动电视节目上,主持人把一位可爱的小朋友请上台,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认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大西洋上空,这时飞机的燃油用完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让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这答案使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主持人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
观众的大笑使孩子噘起了小嘴,眼睛里也有了泪水,这才使得主持人发觉这孩子似乎有无限的委屈。于是主持人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一定要回来!”
这是一个关于倾听的经典故事,如果主持人没有耐心听小家伙把话说完,他又怎么能体会到孩子的真挚和善良呢?如果主持人打断孩子的话,并说:“好了,好了,你这个小家伙!把乘客留在飞机上,自己先逃跑真是个‘了不起’的主意啊!”那么,孩子会觉得多么委屈啊!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在孩子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大人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教,结果曲解了孩子的意思。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A.孩子:妈妈,我看见小偷偷钱,被警察叔叔追着跑,可小偷用一根棒子把警察叔叔打伤了。
妈妈:胡说八道!有空儿写作业去,我没工夫听你胡说!
B.孩子:妈妈,我看见小偷偷钱,被警察叔叔追着跑,可小偷用一根棒子把警察叔叔打伤了。
妈妈:是吗?那多危险啊!
孩子:不要紧。警察叔叔带着伤继续追小偷,后来把小偷抓住了。
妈妈:真好!你在哪儿看到的?
孩子:卡通片里!老师说这叫“邪恶打不过正义”。
这真是鲜明的对比,A情景中妈妈粗暴地打断了孩子的话,可以想象孩子必定是委屈地离去,根本弄不懂妈妈为什么要指责他“胡说八道”。而B情景中,妈妈耐心地听完了孩子的话,理解了孩子的意思,这样孩子以后一定还会乐于和妈妈交流。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倾诉欲通常都比较强烈,他们喜欢说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儿来引起家长的关注。而家长却往往没耐心,没有兴趣听孩子的诉说,随随便便就打断孩子的倾诉,结果孩子就逐渐失去了向家长倾诉的热情,一些孩子还容易因此形成孤僻的性格。
东东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东东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才知道了东东不爱说话的原因。
东东以前是个很活泼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可东东的父亲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东东身上,希望东东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东东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东东说这些话都没用,简直是浪费时间,因此当东东兴高采烈地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东东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高兴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东东一个字也不敢说,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慢慢地,东东在家里话越来越少了,父亲也不让他出去玩,每天放学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渐渐地他的性格也就变了。
如果家长总是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这样下去,家长也就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声。了解不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也不会知道,问题也就不会得到及时地解决,孩子的心理必然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
一个13岁的女孩离家出走了,她的母亲后悔地说:“我不该去打断她的话头,不管她如何滔滔不绝。这样当她长成十几岁的大姑娘时,有事就会和我商量了。”
还有一个孩子说:“妈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只有您肯听我讲,我才能向您学习去听别人讲。”您是否能听得出这番话里隐藏的委屈和挫折?
然而,现在耐心地听孩子讲话的大人越来越少了。一些孩子的父母不是面对孩子主动说话,而是只顾看着报纸或电视随声附和地聊上几句,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的情景。
但是,生活中,我们又常常听到父母叹息说:“孩子大了,有什么话也不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孩子也抱怨说:“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讲明白。”“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这种父子或母子情疏的现象常常困扰着父母和孩子。
用心听,但不急于判断,这是倾听时必须注意的一点。如果父母总对孩子的倾诉缺少耐心,急于判断谁对谁错,但只判断而不用心听,就会切断许多心灵沟通的途径。
假如一个孩子放学后很晚才回家,孩子刚要解释,心焦的父母便开口喝道:“我不要听出了什么事!”这种反应破坏了双方的沟通气氛,更严重的是令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你们如何为他操心:“我们又担心又害怕。”然后让他说明一切,也许孩子有可以谅解的理由呢?
我们都渴望有人听自己说话,在大多数的情形下,人与人不能沟通,就是因为只有人说话而没有人听。如果父母们能对孩子的倾诉多一点耐心,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话,那么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乐于向父母倾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倾听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家长只有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才能看清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