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酷爱文学,终其一生,他几乎没有间断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重要作家和文坛动态的关注,即使在漫长的四十余年《资本论》及其手稿写作时期也是如此。更需提及的是,青少年时代特别是在柏林大学读书期间他还曾经沉迷于文学写作,共创作了100余首诗歌,亲自编订了四本诗集,还撰写了他一生卷帙浩繁的著述中唯1的剧本《乌兰内姆》 和小说《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这些文学作品因其文体形式、探究议题和思想内容与后来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有比较大的差别,因而很少被研究者所关注。作者从思想形成史的视角通过对其内容的一一检视和详尽解读,讨论马克思这些作品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展示马克思思想早期不为人所知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艰辛的探索过程分析这些历练对于马克思后来思想发展的意义
聂锦芳,男,1966年8月生于山西寿阳。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学和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其研究路向新颖而独到,近年来发表的大量关于马克思文本、文献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从文本、文献的角度对马克思思想重新进行的梳理、阐释和评论,有助于矫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读和曲解,提升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准,是这一领域文本研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有:《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1998)、《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2002)、《超*后发展困境》(合著,2002)、《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合著,2003)、《清理与超*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2005)、《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合编,2012)、《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12)、《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主编,2013)等;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目 录
诗 人
爱是什么:青年马克思的体悟和理解
作为理解人性和世界方式的情感:复杂性与局限性基于马克思早期诗作的解读
剧作家
复仇与征服
重构马克思早期作品《乌兰内姆》的故事情节及其人生寓意
小说家
作为文学现代派的马克思:叙述手法、思维方式与思想因素
幽默小说《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