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发达地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在人地关系理论、土地利用基本竞争理论、耕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地域分异理论、农户经济理论和扎根理论等的指导下,采取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范式,系统探讨了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演变规律。
该书可供土地资源管理、地学、资源环境科学和人文地理学专业的高校师生、研究人员及相关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户已经成为广大农村投资、经营与生产等经济活动的主体和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其土地利用行为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息息相关。基于土地对国家、区域应承担的职能出发,现有研究多围绕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农户土地利用效应、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方法等主题做了大量研究,或从农户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出发,研究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应用农户、经济模型来解释农户种植结构选择、集约利用行为;或从“人一地”关系角度探讨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的互动关系。随着城市化发展,土地功能和农户需求亦会发生改变,在当前土地制度环境下,农户的各种社会需求(如交际、健康)不能不予以考虑。
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把握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形成机理并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在充分考虑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基础上,书中认为应该引用公共管理的“轻触方案”——由过去的约束为主转变为约束与激励并重,在理论上丰富公共管理科学中的激励与控制理论;实践中,可以为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融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农户高效利用土地。宁爱凤同志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择沿海发达地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课题,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广泛调研和刻苦研究,顺利地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本书正是在其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
科学合理地把握农户分化是研究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起点,在这一点上书中对农户和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解释还是较为规范和清晰的;此外,借鉴扎根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进行研究也拓展了土地利用研究视角,丰富了研究方法。本书在宏观上,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和宁波市城市化过程中农业总体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在微观上,运用扎根理论,基于“局内人”视角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进行质性研究,揭示沿海发达地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迁的内在逻辑。本书揭示了现沿海发达地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几种倾向:兼业农户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下降,粮食播种面积缩小显著,农地显性/隐性抛荒现象日趋严重;其土地利用行为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为主;种田大户已成为粮食生产主体,制度刺激是种田大户存在的主要原因;城市化推动农业向都市农业发展,合作社农户是都市农业主体。基于农户调查访谈研究的结论,书中提出了土地确权、尊重农民土地主体地位、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发展农业服务平台及创新农业生产组织等激励农户高效利用土地政策建议。
作为其研究生导师,我十分高兴宁爱凤同志能将本书整理出版以供大家讨论。
宁爱凤,女,1972年生,管理学博士。现为宁波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胡岚优秀博士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与管理、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政策分析。在《理论探讨》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2.2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效应研究
2.3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方法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农户
3.1.2 土地利用
3.1.3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
3.2 理论基础
3.2.1 人地关系理论
3.2.2 土地利用基本竞争理论
3.2.3 地域分异理论
3.2.4 农户经济理论
3.2.5 扎根理论
3.3 分析框架
第4章 城市化发展与浙江农业生产实践
4.1 浙江省城市化发展
4.1.1 浙江省城市化理念变化
4.1.2 浙江省城市化发展阶段与特征
4.2 城市化与农业多功能
4.2.1 城市化与农业多功能变化
4.2.2 城市化过程中浙江省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特征
4.3 浙江省农业生产效率变化
4.3.1 基本效率评价
4.3.2 浙江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4.3.3 不同城市化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4.3.4 1990-2008年浙江省地级市“粮经比”的变化
4.4 浙江省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启示
4.4.1 农业生产的特点
4.4.2 农业生产变化的启示
第5章 城市化发展与宁波农业生产实践
5.1 宁波城市化发展
5.1.1 宁波城市化发展阶段
5.1.2 城市化过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特征
5.2 宁波农业发展政策变迁
5.2.1 “离土不离乡”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政策
5.2.2 “内向走向外向型”经济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政策
5.2.3 “农工一体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政策
5.3 宁波市农业生产发展
5.3.1 粮食产量变化
5.3.2 农业产值变化
5.3.3 农业劳动力变化
5.3.4 农地投入变化
5.3.5 农业土地利用情况
5.4 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趋势
5.4.1 农业生产要素变化明显
5.4.2 规模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间
5.4.3 农业生产率波动上升
5.4.4 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
第6章 宁波市农户与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6.1 调查
6.1.1 调查区域总体情况
6.1.2 调查点分布
6.2 农户基本情况
6.2.1 家庭结构深受城市化影响
6.2.2 调查样本人口年龄状况
6.2.3 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
6.2.4 乡村职业结构状况
6.2.5 农村收入阶层划分
6.3 农户土地利用情况
6.3.1 小农经营与土地规模经营并存
6.3.2 土地由零散向大户集中
6.3.3 土地流转单价较高
6.3.4 土地利用结构分异
第7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调查
7.1 研究对象与内容
7.1.1 访谈对象分布
7.1.2 访谈对象
7.1.3 访谈内容
7.2 访谈实录与编码
7.2.1 一般农户访谈实录与编码
7.2.2 种田大户访谈实录与编码
7.3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共同特征
7.3.1 农业在农户家庭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减少
7.3.2 农业生产从单一粮棉生产→多元化经营→专门化与多元化结合
7.3.3 农户物质投入变化趋势相同
7.4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分异
7.4.1 一般农户土地利用异化
7.4.2 种田大户土地利用分异
第8章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演化机理
8.1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的内在逻辑
8.1.1 制度变化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
8.1.2 城市化、工业化与农户土地利用变化
8.1.3 社会原因与农户土地利用变化
8.1.4 劳动力价格与农户土地利用变化
8.1.5 农产品市场与农户土地利用变化
8.2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结构化分析
8.2.1 1980年代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化
8.2.2 1990年代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化
8.2.3 2000年代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化
8.3 未来农业的发展
第9章 激励农户高效利用土地的制度创新
9.1 制度创新的意义
9.2 进行土地确权,尊重农民的种地需求
9.3 尊重农民土地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9.4 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
9.4.1 流转前风险防范:建立项目信息公开和评价制度
9.4.2 流转中风险防范:健全土地流转市场
9.4.3 流转后风险防范:建立和完善项目实施的社会监督机制
9.5 发展农业服务平台,提高农业服务能力
9.5.1 农业生产前服务平台建设
9.5.2 农业生产中服务平台建设
9.6 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打造效益效率兼顾农业
9.6.1 发展“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农户土地利用效益
9.6.2 发展“公司+农户”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9.6.3 进行农超有效对接,解决农户生产和市场的矛盾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沿海发达地区农户土地利用研究问卷调查表
附录2 一般农户访谈提纲
附录3 种田大户访谈提纲
附录4 浙江各地级市农业投入产出
附录5 1990-2008年浙江省地级市农业生产有效性
附录6 宁波市各区(县)农业投入产出
附录7 1978-2011年宁波市县(区)农业生产有效性
附录8 农户对政策的应激与反应行为结构
附录9 一般农户访谈实录
附录10 一般农户访谈编码
附录11 种田大户访谈实录
附录12 种田大户访谈编码
附录13 种田大户行业进入原因
附录14 种田大户规模变化情况
附录15 种田大户对土地流转满意情况
附录16 种田大户土地投入情况
附录17 种田大户机械化情况
附录18 种田大户兼营情况
附录19 种田大户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政策期待
附录20 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概念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