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理论困惑问题,从西方话语权中的核心理念,或近年来干扰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概念入手,深入剖析其理论渊源、历史背景、中西之辨,以学术讲政治,帮助广大党员明辨这些概念的内涵与适用性,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本书对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强化理论武装,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壮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2018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因此,眼睛明亮起来、头脑清醒起来、态度坚决起来应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习惯和自觉。在继承党的理论创新传统的基础上,在深入回答时代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了其高超的思想引领力。这些都标志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凝心聚力、凝魂聚气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但是正如党的其他许多工作一样,意识形态工作也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一些意识形态理论问题出现的频率要比其他问题高得多,涉及的内容也相对更复杂一些,对待这些重大的意识形态理论问题,怎么看待其理论脉络、建构逻辑、传播规律,从而谋思应对策略?对此,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多位学者进行了梳理,共形成了十二项专题性的研究成果。本书就是这些研究成果集体凝聚的产物。
黄相怀,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政治理论的阐释与解读,偏重于思想和意识形态视角。
刘晨光,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
曾 毅,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政体理论、国家理论),世界政党比较。
孙培军,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与法律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为基层民主与治理、社会运动。
任崇彬,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与法律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外政治制度、西方政治思想史。
石 伟,法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编审,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党内法规制度、智库建设法治化。
张 源,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国家治理现代化、党内法规制度。
郑 寰,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世界政党比较。
唐爱军,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理论。
金成波,法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与法律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宪法与行政法学、党内法规制度。
第一讲如何认清西方宪政民主的内涵、实质与偏颇,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二讲如何超越西方宪政话语的笼子与陷阱,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三讲如何深入认识自由主义民主的理论逻辑和危机根源,在国际比较中更好地认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
第四讲如何认清西方民主话语的基本内容和传播误区,建构中国自身的民主话语?
第五讲如何认清西方平等话语的实质及其传播策略,建构中国自身的平等话语?
第六讲如何看待西方法治话语在中国的传播,建构适合中国自身的法治话语?
第七讲如何认识司法独立话语的中西异同,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第八讲如何理解西方自由话语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在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构建中国自由话语?
第九讲如何认识西方新闻自由的实质,防止新闻自由在中国的误用与滥用?
第十讲如何把握公民社会的具体语境、特定内涵,从而有效辨别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策略?
第十一讲如何正确认识西方人权输出的本来面目,进一步以中国元素重构国际人权话语体系?
第十二讲如何充分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以客观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