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无障碍阅读珍藏版 套装共4册)》介绍老子和庄子的思想精髓。
《老子》洋洋五千言,文字简约而意境深远,被誉为“道家精要之书”。
《庄子》,先秦散文之典范,其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其论说诡谲神秘、奇妙瑰丽。
读《老子》,感受“无为”的智慧;读《庄子》,体悟自由的美学。
《老子》又称《道德经》,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称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担任东周王室的柱下史。相传,东周末年,老子归隐,在途经函谷关时,遇到了守关的长官尹喜。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遂留下这五千余字的《老子》。该书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上篇《道经》、下篇《德经》。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却不妨碍《老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学说。在《老子》中,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将道看作万物的本原。道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却是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运动不止,垂示给人很多迹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就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人们要通过德理解道:道是独立不改的客观规律,无所不包,周行不殆,对任何事物而言,都是绝对的,不可能被超越的。而任何事物对道而言,都是相对的、有限的,都有正反两面,且正、反皆可相互转化。一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对中国哲学影响匪浅。
《老子·庄子(一)》:
道经
第一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多言数穷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不争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
第十章 明白四达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不惊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物或恶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宜戒轻躁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 常德乃足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
《老子·庄子(二)》:
德经(续)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治国烹鲜
第六十一章 各得其所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为大于细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不争之争
第六十七章 持保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矣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民之轻死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功成不处
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庄子
外篇
《老子·庄子(三)》
《老子·庄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