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为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政府积极出台各种鼓励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研究/序伦财经文库》系统梳理了近20年国内外有关政府科技资助的相关研究,结合我国财政科技政策的实施现状,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为研究样本,应用倾向值匹配法处理政府资助选择的内生性偏差,从企业微观层面进一步揭示了政府资助的行为动机、科技资助发挥“杠杆效应”的机制和边界,并探讨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政策的完善对策。《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研究/序伦财经文库》对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加强政府资助绩效评价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翟海燕,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山西运城人,企业管理博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科技政策、风险投资。长期从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在《管理世界》《财经研究》《财政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获上海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以及上海政府科技政策决策咨询课题。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概念界定
1.1.4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政府资助的外生性与内生性假设
2.1.2 政府资助的互补与替代效应
2.1.3 政府直接资助与税收优惠
2.1.4 外部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2.1.5 企业异质性的影响
2.2 有关研究评述
2.2.1 以往研究的主要特点
2.2.2 以往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2.3 理论基础
2.3.1 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企业异质性假设与资源基础理论
2.3.4 信号理论
3 研究假设
3.1 政府科技资助的分配与决策
3.1.1 企业参与科技资助的可能性
3.1.2 政府科技资助动机假设
3.2 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的直接效应
3.2.1 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的互补性假设
3.2.2 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的替代性假设
3.3 影响政府科技资助效果的企业异质性因素
3.3.1 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的联合调节机制
3.3.2 管理层持股的调节机制
3.3.3 企业年龄的调节机制
3.3.4 研发基础的调节机制
4 研究设计
4.1 数据与样本
4.1.1 张江园区及其科技资助政策
4.1.2 数据来源
4.1.3 样本分析
4.2 变量介绍
4.2.1 变量选择
4.2.2 变量描述
4.3 研究模型
4.3.1 影响政府科技资助决策的动机模型
4.3.2 政府科技资助影响企业创新的直接效应模型
4.3.3 企业异质性因素影响政府资助效果的调节机制模型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影响政府科技资助决策的动机估计
5.1.1 影响政府科技资助可能性的估计
5.1.2 影响政府科技资助强度的估计
5.2 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估计
5.2.1 不考虑资助内生性时的估计
5.2.2 倾向值匹配法(PSM)估计
5.3 企业异质性因素的调节效应估计
5.3.1 企业性质和规模的联合调节效应
5.3.2 管理层持股的调节效应
5.3.3 企业年龄的调节效应
5.3.4 研发基础的调节效应
5.4 本章总结
6 国内外财政科技政策的经验比较
6.1 国内财政科技政策的经验对比
6.1.1 要素聚集类政策
6.1.2 功能提升类政策
6.1.3 环境营造类政策
6.2 国外财政科技政策的经验对比
6.2.1 集聚项目、人才与金融等要素资源
6.2.2 为企业开拓合作、服务、融资、国际化渠道
6.2.3 营造良好的科技公共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氛围
7 财政科技政策的对策研究
7.1 明确财政科技资助政策的基本思路
7.1.1 建立财政科技资助的财政生态
7.1.2 形成科技资助政策支撑体系
7.2 确立财政科技政策的设计原则与管理机制
7.2.1 财政科技政策的基本原则
7.2.2 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决策与管理机制
7.2.3 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配套措施
8 总结与讨论
8.1 研究结论
8.2 理论贡献与创新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