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对不同海域茎柔鱼生物学进行了比较,第三章对不同海域茎柔鱼种群形态差异比较,第四章基于耳石微结构的茎柔鱼年龄与生长研究,第五章基于耳石微化学的种群鉴定及洄游路线重建,第六章基于繁殖特性及生产数据的产卵场与索饵场栖息地的研究,第七章给出了本书的主要结论以及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提出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2 存在的问题 12
1.3 研究内容 12
第2章 不同海域茎柔鱼生物学比较 14
2.1 材料和方法 14
2.1.1 采样的时间和海域 14
2.1.2 生物学测定 15
2.1.3 研究方法 16
2.1.4 统计检验 16
2.2 结果 17
2.2.1 胴长组成 17
2.2.2 胴长与体重的关系 18
2.2.3 性别比例与性腺成熟度 20
2.2.4 初次性成熟 21
2.2.5 摄食等级 24
2.3 分析与讨论 25
2.3.1 种群结构 25
2.3.2 胴长与体重关系 25
2.3.3 性别比例与性腺成熟度 26
2.3.4 性成熟胴长 28
2.3.5 摄食特性 28
第3章 不同海域茎柔鱼种群形态差异比较 30
3.1 材料和方法 30
3.1.1 数据来源 30
3.1.2 分析方法 32
3.2 结果 34
3.2.1 群体划分 34
3.2.2 群体结构差异性分析 36
3.2.3 耳石形态差异比较 38
3.3 讨论与分析 44
3.3.1 茎柔鱼群体结构差异 44
3.3.2 耳石形态差异 44
第4章 基于耳石微结构的茎柔鱼年龄与生长研究 47
4.1 材料和方法 47
4.1.1 数据采集 47
4.1.2 实验方法 50
4.1.3 数据分析 51
4.2 耳石微结构及其生长的研究 53
4.2.1 耳石微结构 53
4.2.2 耳石的生长 56
4.3 利用耳石微结构研究茎柔鱼年龄与生长 60
4.3.1 年龄 60
4.3.2 孵化日期推测 61
4.3.3 生长模型 61
4.3.4 生长率 64
4.4 讨论与小结 70
4.4.1 讨论 70
4.4.2 小结 74
第5章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种群鉴定及洄游路线重建 76
5.1 材料和方法 76
5.1.1 数据采集 76
5.1.2 实验方法 79
5.1.3 数据分析与统计检验 80
5.2 茎柔鱼不同生活史时期耳石微量元素的分析 82
5.2.1 微量元素浓庋及其与Ca元素的比值 82
5.2.2 不同生长期耳石微量元素与Ca的比值 83
5.2.3 不同产卵群体的耳石微量元素与Ca的比值 83
5.2.4 不同采样区茎柔鱼耳石微量元素与Ca的比值 84
5.3 基于生长初期的耳石微量元素分析茎柔鱼种群结构 85
5.3.1 产卵群划分 85
5.3.2 不同地理群体element/Ca差异 85
5.3.3 不同产卵群体element/Ca差异 87
5.4 利用Sr/Ca和Ba/Ca重建茎柔鱼的洄游路线 89
5.4.1 温度与微量元素关系 89
5.4.2 各生活史时期取样点的年龄及其对应日期 90
5.4.3 不同生活史时期耳石微量元素含量 91
5.4.4 不同生活史时期茎柔鱼的空间分布 91
5.5 讨论与小结 93
5.5.1 讨论 93
5.5.2 小结 98
第6章 基于繁殖特性及生产数据的产卵场与索饵场栖息地的研究 99
6.1 材料和方法 99
6.1.1 数据采集 99
6.1.2 数据分析 102
6.2 繁殖特性分析及产卵场推测 104
6.2.1 雌雄性别比例 104
6.2.2 性腺指标 106
6.3 利用two-stage GAM研究茎柔鱼的索饵场柄息地 119
6.3.1 影响因子的选择 119
6.3.2 模型拟合诊断 120
6.3.3 索饵场栖息环境 122
6.3.4 索饵场位置预测 125
6.3.5 模型验证 126
6.4 讨论与小结 127
6.4.1 讨论 127
6.4.2 小结 130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132
7.1 主要结论 132
7.2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134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35
7.4 下一步研究 136
参考文献 137
附录 基于Sr/Ca和BalCa茎柔鱼洄游路线重建计算程序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