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读物。以图文并茂和穿插小故事的形式,全面、深入地展示了著名作家姚雪垠追求奋斗、风雨坎坷、砥砺前行的人生旅程和文学生涯,以及卓越成就。全书贯穿着一位著名老作家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品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勇于追求真理的骨气、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为文学刻苦执着的精神、屡经挫折而坚强如一,以及永不消沉的进取心等。本书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生观的树立,具有有引导、启迪、激励、榜样等积极作用。
一代文学大家姚雪垠的一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一代文学大家姚雪垠》的作者,以亲历亲见和激情之笔,向世人再现了姚雪垠不凡的文学人生,还有他的真性情、真心灵,以及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序
王维玲
在邓州市政协原主席、关工委主任杨德堂的策划下,姚海天和蒋晔合著的《一代文学大家姚雪垠》即将付梓之际,海天同志缘于我和姚老的关系和熟稔,嘱我作序,我怀着惶恐的心情应允下来。
这是一本主要面向青少年的读物,两位作者分别以儿子和采访者的身份,从各自的视角和侧面,通过简明生动的叙述、姚老本人的娓娓话语、名人大家的中肯评说、亲朋好友的深情回忆,以及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291幅姚老各个时期的照片,从而比较全面、具体、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姚老的一生。其爱国、坚毅、自信、睿智、志高、博学、率直、幽默等一代文学大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姚老的风雨人生与辉煌成就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对青少年无疑会起到启迪、教育和励志作用,有利于培养他们从小有追求、有信仰、有抱负、有奋斗的胸怀和精神,从而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我想,这也是出版本书的宗旨和意义所在。
本书通过大量实例告诉读者,姚老的一生是极不寻常的一生,他的文学生涯充满坎坷和艰辛,但始终保持非常坚强的事业心和永不消沉的进取心,从而在逆境中不曾消沉和倒下。姚老还有一句名言:没有人可以打倒我,只有我自己可以打倒我。再加之姚老很强的自信心,超人的毅力,独立的人格,铮铮的铁骨,杰出的智慧,渊博的学问,丰富的阅历、勤奋的精神等突出的性格特质和条件,才成就他的文学事业和《李自成》。
《李自成》是姚老在1957年被错划为极右派、身陷灭顶之灾的情况下写出的。在极其艰难的逆境中,姚老没有消沉,没有绝望,而是抱着坚定的信念、高远的目标,夜以继日地用了9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一卷40余万字的草稿。在下放农场的艰苦劳动的日子里,他也没有一天放下手中的笔,无论春夏秋冬,当劳动一天、极度疲乏、其他右派呼呼酣睡时,他却披衣坐在地铺上,在几块砖头垒起作灯台的小油灯下,以三合板为桌,忘记痛苦,驱走疲劳,忘我写作。这一现象在当时千千万万的右派中,姚老很可能是唯一人。姚老的这种性格和精神,正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毅刚强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身价值、人格力量、人格尊严、人格魅力,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对中国文学事业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我从事编辑工作40余年,有幸做了《李自成》第一、二卷的责任编辑,在和姚老几十年的交往中,我们成了忘年交,使我对姚老和《李自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深切感受到,姚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解剖了明末的封建社会,写出了当时极其复杂的社会矛盾、诡谲多端的宫廷生活以及风云变幻的生活风貌,刻画了一二百个大大小小、有血有肉的人物。《李自成》是名副其实的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姚老完全称得上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达到应有历史高度的几位大作家之一。
姚老写作《李自成》,对自己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某一章节甚至包括几章的一个单元,写得自己不满意,没有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便毫不犹豫地推翻重写,绝不留下遗憾。就是到了晚年,也依然如故,甚至要求更严。比如写李自成和吴三桂、多尔衮生死决战的《决定中国命运之战》单元,有10万字,姚老对口述录音稿不满意,在稿纸上用红铅笔写上作废,又花了大半年时间从头重写,其精神让我十分感动,敬佩之极:为写一部著作,呕心沥血大半生,如此苛求自己,甚至抄写了上万张卡片,其中还有大量眉批和按语,中外作家中有几人?姚老这样做,是因为他处处想的是读者,他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追求艺术上的完美,追求作品的高境界、高格调、高水准。他说的三顺原则,即看起来顺眼,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他在创作上这种求新创新、精益求精、好中求好、优中求优的精神,造就了他和《李自成》。
《李自成》是姚老一生中铭心刻骨的心血之作,他的身心和《李自成》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当他写到一些悲壮的情节和人物时,常常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在抽泣中完成他久久孕育的人物和情节。此时此刻,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在他心中发生强烈共鸣,在他的感情上发生强烈的呼唤,深深地触动他的神经。正是他在造化这些人物和情节的过程中,也创造出了属于姚雪垠的小说世界;正是这个打着姚氏烙印的小说世界,引领读者对民族、对历史、对文化、对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更深的遐想和理解、感悟和启示,在精神上美美地品尝了一席盛宴。
《李自成》卓越的艺术成就,不仅使其享誉中外,拥有广大读者,而且得到了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的支持、帮助和赞誉,这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是从没有过的。郭沫若、茅盾、叶圣陶、胡绳、吴晗、夏衍、曹禺、朱光潜、吴组缃、秦牧、贺敬之、任访秋、李治华等众多名人大家,也都给予盛赞。戏剧大师曹禺甚至多次说:现在有红学,我相信将来也会有李学。1990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在给武汉举行的纪念姚雪垠文学创作6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的贺信说:姚雪垠同志是我国最有影响的著名作家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姚老辛勤笔耕,创作丰盛。他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他严肃的创作态度,坚持真理和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认真总结姚雪垠同志的创作经验,对于文学界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繁荣文学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姚雪垠先生的文学成就不仅仅是一部《李自成》,他从19岁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孤坟》起,在文学园地上一直执着、勤奋、艰苦地耕耘了70个冬春,硕果累累。在抗战时期,他以笔为枪,辗转战区,深入前线,创作的近200万字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和鲜明的时代感。其中小说《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胡萝卜》《春暖花开的时候》等,曾轰动一时,载誉文坛。抗战以后出版的反映民国初年河南农村濒于崩溃、土匪横行的《长夜》,则是五四以后第一部反映绿林生活的杰作。姚老一生创作了逾千万字的文学作品,可谓著作等身,成就卓越。
姚老进入八旬之年,他在《八十抒怀》中动情地说:……然而在四年之后,我还要将《李自成》全书修订一遍,对后世的读者更加负责。此后还有久已酝酿的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题材等待我动笔。我还要像一匹老马,驮着重负,趁着夕阳晚霞,不需鞭打,自愿在艰苦的创作旅途上继续长征。中华民族的新文学需要发展,人民需要文学。我不能放下我的义务。为了实现自己晚年的追求和目标,他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写作,直至累倒在书桌旁。他在中风后住进医院的第一天半夜,仍挣扎着从病床上爬起来要写作,以致摔倒在地上,还吃力地说:我要起来写《李自成》,写不完对不起读者。姚老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为追求为事业奋斗不止。这就是雪垠精神!
人们公认,姚老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也是一位思想型的作家。从学者角度,他学养深厚,知识渊博;从文学角度看,他的作品充满魅力,功夫非凡。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作品,都给人一种文学大家的精神韵致。姚老一生,做人,铁骨铮铮,一身正气;写书,贡献博大,成就卓越,他的作品和精神,将为后人所铭记。
姚老一生深爱自己的国家,也深爱自己的家乡,他晚年总想着家乡人民对自己的哺育,家乡生活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的丰厚的土壤,从而做出自己应有的回报。在20世纪80年代,他捐出工资和祖产房,创立了作文奖;90年代,又向家乡捐献了《李自成》手稿和数千件文学资料。姚老在年轻时曾撰文说:我读过莱翁·托尔斯泰的传记,这位伟大作家对于故乡农民语言的种种赞美,我全可以借用来赞美我的父母之邦。姚老的不少作品,都是用质朴简洁、生动形象的家乡语言,反映家乡的生活,歌颂家乡的人民。家乡人说,姚老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对家乡文风的兴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今天缅怀姚老,宣传姚老,传承姚老事业和精神,不仅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而且对当下社会也有现实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说:姚老的为人对后世的启示和教育作用却不仅限于文学界,我希望通过《姚雪垠书系》和《雪垠世界》的出版,在宣传他的艺术的同时,也多宣传他的高贵品格,也许这是当前更需要的。
是为序。
2017年冬
(作者系中国传记学会原会长、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李自成》第一卷及第二卷责任编辑。时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