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历来是各国检疫、监测和防疫的重点对象。本书从口蹄疫预防与控制的实际出发,结合近年来防制中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口蹄疫的流行概况、危害性、病原学、流行病学、临诊表现、诊断检疫、免疫预防、疫情控制与扑灭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术图书。本书适于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农业院校有关师生阅读参考。
在人类和口蹄疫斗争的一百多年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尤其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又有了一些新认识和新思路。本书在历年来口蹄疫防制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吸纳了口蹄疫研究的**成果和防制经验,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等有关法规为依据,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术,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适宜于畜牧、兽医、防疫、检疫、公共卫生以及畜禽养殖和畜禽产品加工等方面不同层次的人员阅读。
第一章 口蹄疫的流行概况及其危害性
第一节 口蹄疫的主要特征及其流行概况
一、口蹄疫的主要特征
二、口蹄疫的流行概况
第二节 口蹄疫的危害性
第二章 口蹄疫病毒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 口蹄疫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理化特性
一、口蹄疫病毒的基本形态
二、口蹄疫病毒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三、口蹄疫病毒的理化性状及免疫学特性
第二节 口蹄疫病毒对各种理化因子的抵抗力
一、温度、干燥
二、辐射、超声波
三、酸碱度(pH值)、化学消毒剂
四、二价离子、脂溶剂
五、蛋白变性剂、蛋白酶
第三节 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及抗原特性
一、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
二、口蹄疫病毒的抗原特性
第四节 口蹄疫病毒的培养特性与增殖过程
一、口蹄疫病毒的培养特性
二、口蹄疫病毒的增殖过程
第五节 口蹄疫病毒的变异现象
一、温度敏感变异
二、抗胍变异
三、培养特性变异
四、重组
五、毒力变异
六、抗原变异
第三章 口蹄疫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易感动物
第二节 传染源
一、患病动物
二、带毒动物
第三节 传播途径
一、传播媒介
二、感染门户
第四节 流行过程的一般规律
一、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二、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周期性
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四章 口蹄疫的临诊症状与病理变化
第一节 口蹄疫的临诊症状
一、口蹄疫的临诊特征
二、不同动物的临诊表现
第二节 口蹄疫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一、口蹄疫的发病机制
二、剖检变化
三、良性口蹄疫的病理变化
四、恶性口蹄疫的病理变化
第五章 口蹄疫的诊断技术
第一节 临诊诊断
第二节 鉴别诊断
一、临诊类症鉴别
二、实验动物接种试验
第三节 实验室诊断
一、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二、样品处理
三、病原分离
四、病原鉴定
五、血清抗体的检测
六、活畜及屠宰品口蹄疫诊断检测方法
七、现代检测技术简介
第六章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我国防制口蹄疫的原则、措施和经验
一、防制口蹄疫的基本原则
二、防制口蹄疫的措施
三、防制口蹄疫的经验
第二节 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措施
一、预防口蹄疫的措施
二、扑灭口蹄疫的措施
三、防制口蹄疫的信息系统
四、防制口蹄疫的应急计划
第三节 口蹄疫的免疫与预防接种
一、动物机体对口蹄疫病毒的免疫机制
二、自然感染康复动物的免疫
三、被动免疫
四、口蹄疫疫苗
五、口蹄疫疫苗预防接种
第四节 口蹄疫的检疫
一、产地检疫
二、市场检疫
三、屠宰检疫
四、运输检疫
五、检疫处理
第五节 消毒
一、消毒的意义及方法
二、几种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三、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四、消毒时应注意的事项
五、预防性消毒
六、口蹄疫病毒污染物与污染场地的消毒方法
第六节 口蹄疫病畜的治疗
一、加强护理
二、被动免疫治疗
三、药物治疗
附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四、国际兽疫局(OIE)A,B类传染病名单
五、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程序(试行)
六、常用消毒剂及其使用办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