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这部传记,围绕作者刘继文的老父亲近百年的人生经历,着重描述老父亲勤俭、奋斗、尽职尽责地工作、真诚帮助他人的事迹,着力表现了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的老父亲,爱党爱国爱集体,公而忘私,善良有爱,负责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
刘继文先生是我20多年前在乡镇工作时的同事,彼此间有很深的感情。当时他的做人处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其文笔在基层党政干部中也是好的。后来他被调到县劳动技校担任主要领导,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工作上很有成就,而且自己也晋升了高级讲师。他退休后,为了纪念自己故去的老父亲,并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原有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广泛走访调查、多方查找资料,精心谋篇布局、日夜斟字酌句,历经3年时间的辛勤耕耘,创作了一部40多万字的长篇传记文学,名为《老父亲》。去年年底,作者带着厚厚一大摞打印的《老父亲》书稿找到我,让我提提意见,并为之作序。我虽然对文学创作了解得不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情意难却。
我接过书稿后,尽管各方面事情比较多,还是被作者的精彩内容吸引着,挤时间读了一遍。读完书稿,我对老同事心生敬佩。我为书中“老父亲”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而难过和流泪,为“老父亲”逆境求生、抗争黑暗的顽强拼搏精神而折服,为“老父亲”在新社会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而深受教育和感染,为作者有如此高雅的情怀和坚韧的毅力而感动,为作者文学创作的长篇处女作成功写就和自己能成为这部大作的第~位读者而十分高兴。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按照人物性格和生活逻辑进行~定的艺术加工。《老父亲》的创作严格遵循传记文学的要求,是一部思想性很强、艺术性可嘉、充满正能量的文学作品。“老父亲”所表现出来的竭尽全力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热爱集体、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诚实无欺、讲求信用的诚信精神,团结邻里、守望相助、先人后己的友善精神,较好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老父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在自强不息、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诸多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父亲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大公无私,从不多花集体一分钱,只有让自己吃亏,绝不让集体和他人吃亏。老父亲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铺张浪费的好作风,值得学习和发扬。《老父亲》在记述家教家风方面着墨不少,特别是老父亲把对子孙的疼爱融于严格要求之中,注重言传身教,防微杜渐,教育引导孩子走正道。可以肯定地说,作品在促进家风建设和青少年家庭教育方面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老父亲》在记载农村干部带领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历程的同时,展现了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历程,从不同侧面诠释了新时期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也是这部作品的难能可贵之处。
可以说,《老父亲》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书;是一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好书;是一部弘扬廉洁自律精神和务实、扎实工作作风的好书;也是一部弘扬好家风、好家教,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好书。《老父亲》方言使用较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这部书值得一读。
刘继文,男,1950年11月出生,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人;大专学历,高级讲师;曾任临朐县辛寨公社党委秘书,临朐县营子乡党委组织委员、副乡长、党委副书记;1994年12月调临朐县技工学校任校长兼党委书记;2010年12月退休。
苦难童年
第一章 一条多余的生命
阳光不进的阴冷屋
没有席片的炕角上
急盼难得的半瓢米
无奈无助的忠桂姐
枣树底下的婴啼声
第二章 父母双全的苦命童
好人总要有好报
老主惆怅与难耐
深夜急访张三灵
善心义母养育情
第三章 一担挑着的家当里
最后一次坐箩筐
巴窝地里鞭炮声
北沟遇险义母救
提着蒲鞋进了村
黑暗挣扎
第四章 背井离乡术生路
父子话别“无人区”
千里寻亲清原县
招工所里中圈套
一块大洋巧脱身
煎饼铺里得真情
集合点上遇惊险
第五章 躲不过的横祸
借宿炮楼遭遇绑匪
绑架异乡束手待毙
一筹莫展等待撕票
深山石窟不见天日
第六章 聚粮岗上多磨难
日夜为伴的疯子哥
老主母煎熬祈祷
岗楼哨卡巧周旋
万丈险崖智逃生
第七章 落入魔掌儆苦力
牛佃户收留相救
镇山门再次落难
鲁老爷重点掌控
牛佃户再次搭救
第八章 半阴半阳里的挣扎
树底藏身等夜逃
鲁家深林历险恶
绕过家丁躲哨卡
第九章 磨难过后有归期
机智逃出国统区
解放区里见晴天
县府驻地姐弟情
久别团聚话感恩
旭日增光
第十章 走在支前队伍里
支前随时准备着
主动请缨支前路
真情实感在战区
支前完工不表功
第十一章 被盗耕牛归失主
牝牛被盗在深夜
路边牛粪断时间
北关路口夺耕牛
第十二章 为民除客捣赌点
奉命捉赌
两进赌点
一网打尽
苦心禁赌
第十三章 买国债一马当先
大河无水小河淘
牙缝硬省两万元
陪嫁麟囊被掏瘪
第十四章 父女勤开荒一家两劳模
增收的热议
苦干在荒野
荒茔展新绿
热心集体
第十五章 互助组里罗助人
老李家的一栏粪
张三婶的麦场里
第十穴章 伟华社为家
吃住在社
重责守岗
为民平安
第十七章 秋收奋战在他乡
事往好里做
地瓜不能埋
花生全归公
苦战冰凌
第十八章 冰凌里的突击队长
寒冬星夜苦奋战
填饱肚子再大干
冰凌水里火热情
第十九章 连釉转里的连心釉
备战备土破冻层
人梯托载运输线
连续作战心连心
人困马乏精神壮
第二十章 家麾里的陌生入
只见奖状未见人
先到家的冰凌裤
春节办年迟来人
第二十一章 深槽严寒里的苦战
苦战覆盖层
激战截流槽
隆冬堵险泉
第二十二章 嵩山工地哥俩红
异口同声立承诺
同甘共苦显身手
携手并肩俩先进
第二十三章 县长关怀心领情
县长接见受感动
转正指标让他人
终生永志励后代
一心为公
第二十四章 公而志私的大队长
不要补贴工
公事不公费
半袋虫咬麦
误时自留地
女婴病夭折
第二十互章 大队长的春天
被窝里催芽助长
地瓜育苗伴火炕
精管小麦丰产方
春耕春播显身手
千里百担一亩苗
第二十六章 大队长的夏天
三夏生产火热情
烈日炎炎头遍地
高温酷暑绿肥战
雨夜除险战洪灾
第二十七章 大队长的秋天
备肥备播拉序幕
疯狂灭茬突击战
镢头牛犋闹秋耕
造墒抢播水耩耧
通宵达旦晒瓜干
第二十八章 大队长的冬天
规划梯田忙
宣战贫瘠地
征服失败田
冬夜无休闲
第二十九章 大队是的一天
早起哨声伴
日西吃午饭
下午风好使
晚上连轴转
第三十章 蒹职桑蚕技术员
大植桑
大蚕场
大消毒
大饲养
大丰收
第三十一章 兼职烤烟技术员
精心起垄
精心育苗
精心施肥
精心管理
精心烘烤
第三十二章 大队长和他的打井队
大口井——贫水区里挖滴泉
大土筐——装不尽的膨润土
大浇罐——血水交融救命桶
大蓄水——深层密岩创奇迹
第三十三章 大队长和农业机械化
决心走进机械化
决心抢鞍促购马
决心一举全配套
决心用上拖拉机
心底无私
第三十四章 大队长的办公室
四次变迁解急需
流动现场办公地
账本遭灾平风波
支委改选早退会
第三十互章 大队长的爱国情怀
五万斤小麦先国家
决不昧收国家钱
抗洪修路送煤车
无偿出地为国家
第三十六章 大队长的挂心事
贫弱的大秀家
心上的关东哥
第三十七章 三劝王小浑
劝学——小浑到校
劝架——小浑更浑
劝归——小浑成家
第三十八章 在病魔缠身的日子里
战病魔自强不息
强支撑亲帮邻助
振精神好友相伴
第三十九章 大队长的律己篇
一支钢笔的反思
一捆秸秆的往来
一个烧玉米的记忆
一个鲜瓜扇耳光
第四十章 老父亲的宋班车
麦穰场里做门卫
羊肉馆里当伙计
苹果买卖摆地摊
毛驴车上赶四乡
牧羊忙碌留欣慰
父爱如山
第四十一章 老父亲的小四舍院
狭窄的小院
和,谐的小院
拥挤的小院
冷落的小院
第四十二章 老父集的爱子篇之一
急救心如焚
东河父子乐
尴尬见真情
初行三日夜
酷热聚真爱
第四十三章 老父亲的爱子篇之二
走失娇儿心欲碎
窗夕卜静待疼爱子
第四十四章 天伦之乐租孙情
菜园里的祖孙乐
祖孙牧羊蓝天下
喜寿之年曾孙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