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之路》出版后,有许多读者向王宏甲提出这个问题,这里面包含着百姓心中对县委书记刘日蕴藏已久的感情。二十多年来,刘日历尽坎坷,付出的劳动和对社会的贡献有甚于从前,只是鲜为人知。王宏甲以审慎而深情的责任感写出这部《无极之路》的续篇——《永不失望》,因一再感动于天下人们的真情,感动于我们民族代代都有沉潜会通地汲汲于传承再造、一如既往地追求光明的人们。他试图回答读者惦念的追问并详述:任何社会或部门都需要公正的英明的领导者。
在作者看来,政治是涉及最广大人群利益的大学问,不能因具体的从政者令你失望而蔑视政治。不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都不应该失望。作者期望《王宏甲作品:永不失望》能对有志于从政者有点儿熏陶意义,期望中国能有少年立志于长大了当好一个村长、一个乡长、一个县长、一个省长,乃至国家领导人。这并不容易,因为这不仅需要综合性的大学问,更需要有为众人服务的大胸怀和公正之心,尤其是关怀弱者的同情心。
二十年前就有读者问:《无极之路》写的是真的吗?我不知今人读之,会不会更觉得像看一个遥远的神话。 譬如刘日为弄清和解决一个农民上访的疑难问题,曾七下王家庄,力行下访。他体恤百姓上访有诸多困难,认为我们应该下访,把问题解决在乡里、村里,才有乡村的稳定和安宁。今天我写着这些文字时临近春节,依然记得十多年前的除夕夜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我是刘日,给你拜年!”我心里一热,不禁也问:“你现在怎么样?”他说:“我还是一个纯洁的共产党员。”我忽然非常感动!我不明白为什么会那么感动。
王宏甲,福建建阳人,当代文学家。
文艺理论家冯牧先生曾评价,王宏甲《无极之路》的出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正在出现的一个标志”。在人类全部的文字作品中,记言、记事、记人的作品具有最悠久的历史,王宏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了信息时代非虚构文学的一个崭新风格,这种风格奔放着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多学科智识融会贯通的交响,情感与思想并臻,叙事与论述交融,从而拓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创造出一个独特的阅读世界,唤起人们对阅读新的兴趣和愉悦。
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鲁迅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广播文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等多种全国性大奖。《智慧风暴》与《新教育风暴》被认为是作者最具前瞻性的代表作。后者被中央电视台拍成30集电视片,对中国新世纪的教育转型产生重要影响。曾赴韩国出席首届韩日中文学论坛,做《我的中华文明观》演讲;赴法国参加首届中法文学论坛,做《世界需要良知--兼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演讲。
致读者
出版前言
自序
引言
第1章 充满热望的年代
1 1990年6月1日出版
2 语重心长的问候
3 北京的关心和支持
4 广播电台的声音
5 心灵中握着信仰的手
6 五十三集电视报告文学片
7 贫穷不仅是在物质方面
8 金钱买不来的报偿
第2章 一条情感澎湃的江河
1 不能忘记的民情民意
2 飞往无极的信
3 《无极之路》播出后
4 专家的声音
5 到无极去
6 刘日的回音
7 意外,总是意外
第3章 明月在天
路人喜其皎洁盗者恶其光辉
1 河北省委省纪委的支持和意外效果
2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的肯定
3 十四大,河北空缺县委书记代表
4 职业理想
5 调离无极
6 升任副地级干部后
7 一篇未发表的纪实作品
8 45岁的北大学生
第4章 毁誉都把人生推到必须接受严峻考验的前沿
1 当鲜花和掌声远去
2 物价局副局长能兼济天下吗
3 医药与民生
4 无极医药市场调查
5 为药降价刻不容缓
6 为水提价刻不容缓
7 中国阶梯式水价改革的先声
8 为什么致力于主编《公文写作》
第5章 为什么深入研究人口问题
1 奖一放二禁三
……
第6章 为什么汲汲于司法改革
第7章 为什么对反腐败依然充满信心
第8章 邱满囤名誉权案
第9章 一个平民的人生价值
第10章 再论人民观
这位科学家叫爱因斯坦。上面那段话,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写在一封信里的。写信的日子是1917年12月6日,爱因斯坦从柏林给住在苏黎世的亨利希·粲格尔写的信。爱因斯坦并非一时冲动才这么说。1931年10月19日,爱因斯坦在卡普特给波士顿报纸《犹太辩护人》写了一封信,这家报纸当时正在庆贺大法官布兰代斯的70寿辰,爱因斯坦信中写道:“人类真正的进步的取得,依赖于发明创造的并不多,更多的是依赖于像布兰代斯这样的人的良知良能。”
1937年9月,爱因斯坦再次写下:“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看来,释迦牟尼、摩西和耶稣对人类所作的贡献远远超过那些聪明才智之士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二十年前,我听恩师文怀沙先生说过:“一个地主用土地去欺负人是可耻的,一个资本家用金钱去欺负人是可耻的,一个知识分子用知识去欺负人也是可耻的!”先生还说,“一万年以后也要站在白毛女一边,不能站在黄世仁一边。”先生这些话,至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正是这些见闻和经历,让我看到,一切科学技术以及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才能,都如同一个“器”,具有工具的特征,能用来做好事,也能用来作恶。因而在工具之上,在人的才华和能力之上,需要有驾驭能力,制止能力跋扈的东西,这种东西即人的道德精神,人的良心。
产生于头脑的科学技术是客观的,不是神圣的。
我再说一遍:产生于头脑的科学技术是客观的,不是神圣的。产生于心灵的对正义的追求,对公道的捍卫,以及慈悲、怜悯、爱惜、关怀,这些崇善的心灵与信仰,是神圣的。人如果丢失了善的心灵,就会丧失良知,则拥有科学技术,拥有金钱和权力,都会对他人做出可怕的事情来。
人类迷信金钱和权力,由来已久。20世纪最大的迷信,是科学迷信。这是值得警惕的。这是我在20年前认识到的,那时邱氏鼠药名誉权案尚未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