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题旨是研究创造社的翻译问题,中国古代早就有“诗无达诂”之说,也有“离形得似”的艺术主张,对母语的“诗”和文学的理解尚且如此,对翻译的作品怎么能要求它原版复制?如果真的这样,还有翻译的价值吗?本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颇具一般性的理论穿透力。
咸立强,男,1977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平邑县。2006年获得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完成教育部重大人文社科项目子课题一项,现主持教育部和广州市人文社科等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创造社研究》。在《文学评论》
序——不仅仅是翻译
导言
一、创造社翻译研究的对象与范畴
二、创造社与中国现代文学翻译
三、创造社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章 创造社译介活动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个性之窗:初期创造社同人的译介活动
第二节 象征之风:中期创造社同人的译介活动
第三节 马列思潮:后期创造社同人的译介活动
第二章 在对立与冲突中确立自身的译坛异军
第一节 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翻译问题论争
第二节 创造社与胡适的翻译纠葛
第三节 创造社与鲁迅的译介分歧
第三章 创造社三鼎足的翻译观
第一节 郭沫若的译诗观
第二节 成仿吾的译诗观
第三节 郁达夫的翻译观
第四章 创造社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第一节 《流浪者的夜歌》的翻译
第二节 《孤寂的高原刈稻者》的翻译
第五章 郭沫若与《鲁拜集》的翻译
第一节 互文性与《鲁拜集》的翻译
第二节 郭沫若与胡适译文比较
第三节 从《鲁拜集》的翻译看翻译标准的量化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