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阅读和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妙趣横生,却也让我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故事中的当事人为什么会如此选择和行为呢?《看故事学经济》正是基于人们的迷惑,以经济学的知识为大家解读、阐释故事里所潜藏的奥秘,通过有趣的故事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有益的经济学知识,做到通达古今、学以致用。如此,我们就会理解以下问题:为什么人们会“敝帚自珍”?为什么许多人有着“先入为主”的情怀?为什么人们强调“门当户对”?为什么聪明如牛顿者也会在股市里被套?为什么南郭先生能做到“滥竽充数”?为什么二桃却能杀死三士?为什么蒋纬国会挨打?为什么大多数人很难做到“忠心耿耿”?为什么某些时候“眼高手低”不是坏事?为什么大学的围墙会被人拆掉?为什么超市里会有不同的计价收费制度?为什么警察会“设伏抓嫖”搞钓鱼执法?为什么跨国公司一到中国就变坏?为什么说“三一迁都”对中国经济来说不是好事?
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作者独特的视角、醇厚的经济学功底、优美的文字中,准确把握中国典故及现实故事背后的逻辑理性和深刻道理。
故事的背后是理性和逻辑。然而,你只有掌握了分析工具,才能明白为何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事。《经济学品故事》一书,通过摘取历史和现实中的典型故事,用故事阐释经济学的道理,用经济学的逻辑来解释故事,让你在明白故事背后的逻辑的同时,也掌握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切入视角、分析方法和运用之妙,从而为你在理解历史典故和现实事件时开启一扇智慧之窗!
唐志军,男,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人,经济学博士。现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社科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南大学两型社会改革建设协同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财经网、东方早报、新浪财经等专栏撰稿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专家成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地方政府竞争与治理、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权力结构及其变迁的经济效应、宏观经济分析。
迄今为止,已经在《统计研究》、《改革》、《南方经济》、《当代财经》、《社会科学》、《上海经济研究》、《财经问题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等期刊发表40余篇专业论文。在《中国发展观察》、《经济学消息报》、《经济学家茶座》、《中国经济观察》、《楚天金报》等刊物发表经济学随笔100余篇。自2012年起,被财经网、新浪财经、东方早报等媒体聘为特邀撰稿人,共发表了100多篇时评文章,这些文章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sohu网、sina网、共识网等国内外多家网站转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谌莹,女,暨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权力经济学
第一篇 历史典故的经济学解读
一、历史典故里的经济学效应
1.“敝帚自珍”的禀赋效应
2.“先入为主”的锚定效应
3.“门当户对”的参照依赖
4.“狐假虎威”的认知偏差
5.“淳于荐才”的类聚效应
6.“失之东隅”的副产品效应
7.“牛顿被套”的羊群效应
8.“伯乐相马”的名人效应
二、历史典故里的行为和选择
9.“杯酒释兵权”的博弈解读
10.“投其所好”的激励原理
11.“破釜沉舟”的威胁悖论
12.“鱼目混珠”的考核困难
13.“滥竽充数”的搭便车行为
14.“朝令夕改”的信用代价
15.“东施效颦”的创新/模仿
16.“二桃杀三士”的反向激励
17.“鸿门宴”的成本决定
18.“烽火戏诸侯”的信息噪音
三、历史典故里的制度和权力
19.“指鹿为马”的绝对权力
20.“文种之死”的专权逻辑
21.“蒋纬国挨打”的权力本性
22.“苛政猛于虎”的政策暴力
23.“中饱私囊”的委托代理
24.“萧规曹随”的路径依赖
25.“焚书坑儒”的思想市场
第二篇 现实故事的经济学解读
一、现实故事中的行为和选择
26.“忠心耿耿”的替代难题
27.“眼高手低”的权衡之道
28.“大学被拆墙”的一厢情愿
29.“离婚失算”的理性难题
30.“建实偏离”的竞争策略
31.“汽车客运站”的价格歧视
32.“唐骏门”的声誉成本
33.“兴盛繁荣”的枪手市场
34.“兄弟算账”的产权界定
二、现实故事中的制度和权力
35.“遍地吃空饷”的制度失守
36.“超市计价收费”的制度安排
37.“高明被黑”的潜规则
38.“克己奉公”的权力健康
39.“局内局外人”的权力失衡
40.“设伏抓嫖”的权力加害
41.“死在编制里”的身份认同
42.“偷逃过路费”的特权影子
43.“万元公积金”的灰色收入
三、现实故事中的政策与趋势
44.“富豪变菜贩”的政企关系
45.“住建部爽约”的改革困局
46.“跨国公司变坏”的环境约束
47.“三一迁都”的经济之痛
48.“货币超发”的恶果潜因
49.“温和刺激”的无须出台
50.“中国式春节”的环境代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