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掌握有限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战略进攻的时间和地点;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后一个关键转折点。本书对整个战役展开了详细的叙述,对于军事读者有比较高的资料的价值。
本书详细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的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对战役双方的策划、部署、战前准备、作战经过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同时也介绍了参战主要将领和部队,是全面介绍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资料性、故事性一体的书稿。。
前 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之大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战争所波及的范围之广、国家之多,在战争中人员死伤之众,财产损失之巨都是史无前例的。在这场战争中欧洲战场的东部战线,也就是苏联和纳粹德国的苏德战场,更是规模最宏大、战况最激烈、死伤最惨重的子战场,在苏德战场上的历次重大战役,基辅战役、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无一不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其中发生在1943年7月至8月的库尔斯克战役,更是以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而永载史册。
众所周知,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能够横扫西欧大陆依仗的就是闪击战,而在闪击战中发挥主导作用和突击威力的就是装甲部队,在当时德军的装甲部队无疑是具有强大突击力的精锐部队,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具战斗力的装甲突击力量,是纳粹德国四处征战最得力的马前卒。在苏德战场上,德军装甲部队也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战争初期一系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到了1943年,经过苏德战场两年多的消耗,德军装甲部队的实力已经有所削弱,但依然还是一支不可小觑的作战力量,在战场上依然还是德军地面部队的中流砥柱。不过在整体的战场形势上,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两场关键性的战役中接连失利,不但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而且开始逐渐丧失战略主动权,苏联也从最初的极端不利中逐渐恢复过来,整个国家转入了战时状态,军队的作战实力也开始稳步提升。眼看战争将要向着纳粹德国越来越不利的趋势发展,因此希特勒决定1943年夏季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一场决定性的进攻战役,来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
毫无疑问,在这场进攻战役中,德军装甲部队依然担当攻击矛头的重任,作为突破苏军防线合围苏军主力的拳头。而对手苏联红军通过两年来的战争实践经验,也开始认识到了坦克部队(苏军将装甲部队称为坦克部队)在作战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大力加强坦克部队的建设,在作战理论、部队编制、武器装备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再加上两年来的实战磨砺,苏军的坦克部队早已和战争初期不可同日而语。
库尔斯克战役的双方都将装甲部队(坦克部队)作为绝对主力来使用,因此也注定了这场战役其实就是两军装甲部队之间的对决钢铁与钢铁的强硬对话。在这样的背景下,库尔斯克战役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苏德双方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中总共投入了400万兵力、1.3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6.9万门火炮和1.2万架飞机,如此之多的兵力和技术兵器,谱写了机械化战争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幕。
在战役期间的7月12日,苏德双方共有1?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对于这个数字目前史学界还存在争议)在普罗霍罗夫卡展开激战,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投入如此之多的坦克,在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坦克大决战的结果,虽然德军坦克的损失小于苏军,但是德军的进攻却被击退,再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最终库尔斯克战役也以德军的完全失败而落幕。从此以后在苏德战场上,德军装甲部队就再也没有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因此库尔斯克之战也被认为是德军装甲部队的谢幕之战,有着德军装甲部队这只天鹅在临终时的美妙歌声的形象比喻。
在战略层面,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宣告了在苏德战场上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从此之后,德军在苏德战场再没有发动任何战略上的主动进攻,而苏军则越战越勇,随后转入了全面反攻,在经过两年的作战后,不但将德军赶出了苏联领土,还一路攻入了德国本土,并最后攻占了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彻底埋葬了纳粹德国,赢得了对德战争的全面胜利。
因此,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库尔斯克战役不但作为最大的坦克战名垂青史,而且还是苏德战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战役,对于苏德战场乃至整个欧洲战场的进程和结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虽然这场战役已经过去了70多年,当年装甲洪流钢铁大撞击的炮火硝烟和坦克轰鸣早已经飘散在历史的尘烟中,但是正所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现在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似乎战争的阴云离我们还很远,但是世界局势仍旧风起云涌,局部战争更是此起彼伏。所以回顾历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为真切地了解战争的残酷,愈发珍惜眼下的和平岁月。
本书从1941年6月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入手,对苏德战场在库尔斯克战役之前的发展脉络进行了一番简单扼要的介绍,以便让读者对库尔斯克战役的背景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随后对库尔斯克战役双方的决策、作战计划、战前准备、兵力部署、战役的发展经过进行了详细深入的介绍,同时对涉及的双方重要将领和主力装备也作了必要的介绍。因此本书堪称是全景式叙述库尔斯克战役的力作,对于研究这场著名的大会战和这段铁血历史是一本难得的史料。
周明
笔名光亭,1971年出生,长期从事军事历史研究,曾任《国际展望》杂志编辑,创办知兵堂工作室,出版过《碧海群狼》《大德意志师》等多部著作,多次担任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军事栏目的嘉宾,现为《老周的深度军事》微信公众号主笔。
李巍
笔名李三万,吉林延吉人,曾留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现代兵器》杂志、《中国国防报》特约撰稿人,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著有《二战十大战舰》《东瀛之刀 日本自卫队》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