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出现,可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现象的附属产物。本研究报告选择甘肃、四川、重庆、福建四个省份作为调研点,观察留守儿童的多样化生活状况,探寻不同地区的留守儿童的差异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帮助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引 子
2017年8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留守儿童课题组的几名成员,坐在福建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陈靖姑祖庙广场边上的一个农家乐餐厅包间里,等着吃午饭。东庄镇是著名的莆田系医院的发源地,现在也仍是最重要的基地。和他们坐在一起的有:莆田系医院的鼻祖陈德良先生。他的事迹已经在许多媒体上公开披露过了,现在是陈靖姑祖庙管委会主任。东庄镇QS村的村支书卓先生,村委会主任林先生。陈先生稍微来迟了一步,卓先生用莆田话向他介绍我们的来意,最后一句话是:在咱们这里阿公阿婆带孙子生活太常见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外面的人把这当成一件大事情。
陈先生和林先生也点头称是。
在陪同家访的过程中,卓先生就已数次提到,早年他在外面讨生活时,他的儿子小卓先生也是留守儿童。小卓先生刚出道时,他自己的孩子又沦为留守儿童。只是后来小卓先生成功了,他的孩子才有机会跟去大城市读书,现在干脆又独自远渡重洋去了美国,成了国际反向留守儿童。
现在莆田系中呼风唤雨的许多富二代,大多曾经是留守一代。对于习惯背井离乡的福建人而言,父母与儿女的分别,是一件普通到不值得引起惊讶的事。留守与否,在他们看来并不需要特别的关注。
留守儿童的状况究竟如何?沿海与内地、富裕与贫困、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读书与出家、在家留守与独自外出的儿童的心路历程又有哪些相似与差异?这值得我们一一去仔细探究。
田丰,1979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200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201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位: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任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社会人口学、调查与统计方法、社会分层,青年和家庭研究等。
郑少雄,1984年7月毕业于武汉建材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任教师、记者,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方法、精神治疗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
引子
第一章 留守儿童的文献回顾和研究设计
一 留守儿童及相关概念
二 国外对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
三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
四 国内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五 个体生命历程视角下的留守儿童研究
六 研究设计和调研选点
第二章 一校一家一状元留守儿童报告之甘肃篇
一 背景信息
二 一校SHD三中
三 一家一个留守儿童的大家庭
四 一状元寒门贵子的故事能否上演?
五 留守儿童与命运抗争的农村家庭的代价
第三章 藏区东部儿童的反向留守生活留守儿童报告之四川篇
一 背景信息
二 以宗教为理想生活的斯郎甲布
三 追求清静无为生活的多吉扎西
四 喇嘛庙里的小学员扎西彭措
五 小结
第四章 家庭的不幸与抗争留守儿童报告之重庆篇
一 背景信息
二 关爱下一代,送留守儿童见父母
三 九口之家,四个孩子的苦与累
四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
五 一个人的留守
六 留守的再循环第二代留守儿童
七 两个留守女孩的不同生活
第五章 第一代留守儿童与富二代的故事留守儿童报告之福建篇
一 背景信息
二 侨乡村的留守轨迹
三 团委和公益机构合作下的留守儿童关护
四 莆田系医院发源地的留守儿童生活
第六章 留守儿童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 留守儿童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二 留守儿童是一个残缺家庭问题
三 留守儿童是一个全社会性问题
四 留守儿童常态化和标签化的影响
五 留守儿童区域差异及前世今生
六 帮助留守儿童的倡导和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