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中国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以快速老龄化为背景

中国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以快速老龄化为背景

定  价:89 元

        

  • 作者:胡耀岭 王媛 刘娜娜
  • 出版时间:2019/4/1
  • ISBN:9787520141161
  •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69.6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9
7
1
8
4
7
1
5
1
2
6
0
1
21世纪将是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时代。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6.15%,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规模达到4.25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8285万人,人口老龄化率将快速升至31.12%,中国将成为世界老龄化程度*的国家之一。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和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双重影响下,养老金收支状况将日趋恶化,养老服务人员严重短缺,未来养老基金收支缺口问题将异常突出。养老资源供需失衡将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养老资源需求刚性条件下,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有效提升养老资源供给能力。本研究应用过程控制理论和时变动态平衡理论,将养老金和养老服务置于包含人口社会经济等要素的总体框架进行统筹分析,对养老资源供需过程进行全面考察,系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养老资源供给需求变动特征,探寻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对养老资源供给需求的影响机理和传导机制,建立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模型,实证研究不同方案下的养老资源供需平衡状况以及养老资源达到供需动态平衡所对应的参量指标。当前养老资源相关政策存在着一些掣肘养老事业发展之处,这不仅会影响未来养老资源需求规模,还将给养老资源供给能力带来严峻挑战。本研究专门对缴费率、替代率、退休年龄等养老资源供需参数指标进行梳理和系统分析,并对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参量指标设置不规范、运行统筹欠缺整体性和资本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作出基本判断。同时,还对养老资源供给需求要素及其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养老金可以通过储蓄进行积累,但养老服务不能提前储蓄,只能由当期劳动就业人口提供,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对养老资源供给需求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养老资源供给需求过程中面临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运行机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证研究模型,模拟不同假设条件下的供给需求效果。围绕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三大目标,提出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路径:从增加养老资源供给能力、减少养老资源总体需求和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等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渐进式缓步提高退休年龄,优化调整参量指标,提高领取养老金资格条件,积极实施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在征缴收入和财政补贴难以挖潜的情况下,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将是增加养老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劳动力人口供给乏力背景下,坚持数量、结构和素质三头并进,不仅依靠增加养老服务人员数量,更需注重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还需将低龄老人作为养老服务人员重要来源。在政策制度建设上,迫切需要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尽快落实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政策,有效扩大养老基金存量规模,体现国有资本的公有属性,由国家承担养老保险转制成本。二是归集养老保险资金全国统筹管理,改革现有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实行养老保险纵向垂直管理,国家设立管理机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三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督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发行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进行监管,溯本清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中介机构的发行承销、评估报告和法律意见进行监督,严刑峻法,防止串通舞弊行为;尤其是对监管者进行监管,提高监管者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准,规诫劝勉,杜绝不作为、乱作为。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