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是如何修炼出来的?要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要经常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样的教育根本问题;要积极营造学校教育良好的内外部生态环境;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面对和处理学校管理中的问题;要善于以价值引导和制度设计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一切,都在指向专业化校长,*终的目标是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
大夏书系携手《人民教育》,倾力打造、全新奉献
凭借着深厚的历史财富、广博的教育资源、深远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公信力,《人民教育》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刊,这样的定位保证了本书的公正性。
《好校长是怎样炼成的》中汇集了姚跃林、林卫民、柳袁照等多位校长的管理智慧,为广大一线学校管理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
?《好校长是怎样炼成的》议题广泛,校长价值领导力、课程变革、中层管理、学校危机管理、校长情怀等涵盖了校长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一线校长乃至一线教师成长提供了指导。
推荐文章:
序
P39《校长,如何成为一名专业行政领导》
P89《如何扶正奖励性绩效工资政策》
P155《学校中层的自我定位》
P195《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需综合施测》
办伟大的学校,做伟大的校长和教师翟 博
《人民教育》编辑部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之邀,出版这套丛书,可喜可贺。创刊于1950年的《人民教育》杂志,积聚了深厚的历史财富、广博的教育资源、深远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公信力,被读者亲切地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第一刊。近几年来,《人民教育》杂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宗旨,着力引领读者深入探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出回应,获得读者高度认可。其中,既有对教育现代化、立德树人、教育公平、教育质量观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也有校长领导力提升、学校办学的新经验,还有教师发展的新思路,更有最前沿的学习方式的引介,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从《人民教育》近几年发表的文章中,精选、分类结集成册,既充分发挥了文献的长远价值,便于读者系统阅读,也能够更好地扩大传播面。在当前转瞬即逝的刷屏式海量、碎片阅读背景下,高水平的专业文章更能够帮助读者聚焦关注点,提高阅读的获得感,提升专业水平。具体而言,《人民教育》精品文丛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丛书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对重大教育课题和重点难点问题给出了丰富且可资借鉴的回答,是引领、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珍贵文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论断,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解决好德与才相统一的问题;要让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认真探索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深入研究立德树人的理论,是新时代给基础教育提出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基础教育需要切实承担起一系列重大使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落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培育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全过程,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传承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要重新思考、践行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的标准。坚持育人为本,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校长和教师的专业素质。从单纯以学科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指标转到全面发展的理念上来;从关注少数尖子生的发展转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上来;从过于强调统一步调转到更多关注个性发展上来。《人民教育》精品文丛,正是站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围绕以上重大课题、重要使命,组织国内顶尖专家、优秀校长教师,提供前沿思想理念和脚踏实地的解决方案。《新时代学校使命》一书,由社评和《人民教育》核心议题的前言构成,高度凝练了对当前教育问题的思考,包括教育自信、教育质量观、核心价值观教育、美育、教育活力,等等。《身体教育学》一书,力图借助身体教育学这个最新概念,以整体的观念来推动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中国实践》一书,期待带动整个基础教育质量观的变化,以适应未来对人才和教育的要求。《名校的那些秘密》一书,以活生生的案例来展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管理、课程、空间设计等诸多实践路径。《还可以怎样学习》一书,聚焦近年来学生发展素养目标的变化,以全球视野介绍更广阔、更多样、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好校长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专注于校长的价值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师领导力和沟通领导力等核心要素的实践解读。《老师,你为什么不再进步了》一书,关注教师的成长与高原期突破。《朝向心灵伟大的教师》一书,汇集教育界、文化界及商界名人的成长故事和教育故事,力图为校长教师打开新的窗口,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第二,丛书集中展现了中国教育实践经验与智慧,引导读者建立和提升教育自信。中国教育质量迅速提升的一个重要秘密,就是中小学的每一堂课,都在努力体现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国家顶层设计与一线微观实践高度融通呼应。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美好教育的热烈追求,是中国教育成功的重要动力。纵观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对美好教育的追求,成为教育发展、教育工作者改革创造的重要驱动力。这套丛书中提炼的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的改革经验,无不是在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殷切期盼。与时代潮流合拍,创造高品质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经验。近年来,中小学涌现了一大批好校长、好教师,就在于他们敏锐地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大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养成法治思维,涵养博大的精神世界,从宏观上保障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同时,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突破点,是从主要关注教学方式层面的改进转向学校整体层面的变革,体现了与新时代精神的密切呼应。从这套丛书中还可以看到如国家认同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文化、课程构建与优化、选课走班制度等方面的具体操作经验。这些都是我们的中小学扎根中国大地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基础教育之所以卓越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教育自信的来源,值得学校校长、教师认真研读、借鉴。第三,丛书呼吁教育工作者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办伟大的学校,做伟大的校长和教师。伟大的学校,不是仅仅为升学服务的学校,而是要为学生未来创造美好生活的学校。美好生活,不仅意味着谋生就业能力,也意味着正确的价值观,丰富的精神世界,厚重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伟大的学校,也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还应该是教师的人生幸福所在。教师的幸福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当教师从心底里认同教师职业,才能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之中,也才能获得自身职业价值的实现,收获作为教师的幸福。伟大的学校,善于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帮助教师获得成就感。这也是《名校的那些秘密》等书揭示的秘密所在。伟大的校长,其领导力不仅体现在过硬的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上,还体现为优良的道德品质,更要有教育的定力,习惯于择高处立,寻平处坐,向宽处行,务实,求稳,但内心却向往教育的理想,一切为了民族的未来。伟大的校长,是善于成就教师的校长。李烈感言:当我哪一天不再做校长时,如果老师们在背后这样说:李烈当校长的时候,我们是真的在快乐地工作着,那就是对我最高的褒奖了。伟大的校长还应是优秀的学习者,善于在繁忙的事务间隙,终身学习,反思完善。在工作中,伟大与平庸的区别往往在于能否不断注入生命的激情,能否不断发现心灵伟大的教师和存在无限发展潜能的孩子。伟大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教师是深度参与学生精神生活的引领者。无论是做四有好老师,还是做好引路人,教师自身的精神修养是前提,这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修养、对丰富个性的包容、对人的发展性的充分认识、传递正能量的意识和能力、沟通的艺术、自我情绪管理,等等。善于发现美是他们共同的特质。他们还是一群积极回应环境的人,能够敏锐地发现新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行动来调整自己,跟着时代一同进步。这些伟大教师的特质,读者可以从《老师,你为什么不再进步了》《朝向心灵伟大的教师》等书中充分感受。中国社会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社会转型、技术变革等都给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教育工作者如何看待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考验着我们队伍的素质,更考验我们的学习能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愿读者在这套丛书中,能够充分感知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使命和要求,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脉络,把握学校办学的正确方向和科学规律,发展和培育伟大学校、伟大校长、伟大教师成长的基因,立志办伟大的学校,做伟大的校长和教师,为伟大的时代贡献自己的价值。2018年7月(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
《人民教育》杂志1950年创刊,毛泽东主席为创刊题词。成仿吾、叶圣陶、徐特立、林砺儒等著名教育家为首届编委会成员。1951年被定为中央教育部机关刊。20世纪80年代以后定位于基础教育。曾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深入讨论和思想引导,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专注于政策和理念解读、重要教育思想讨论、实际教育问题解决、国外改革经验等,为中小学提供智库服务。2015年创办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用户达40万+
总序 办伟大的学校,做伟大的校长和教师 翟 博 1
序 新时代呼唤更多的好校长 毛亚庆 7
辑一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从何而来
守护教育的良心 厉佳旭 3
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 姚跃林 8
叩问教育的本质 朱祥烈 11
我有一个芽与露的梦想 王淑芳 14
我为什么越来越不会当校长了 柳袁照 17
校长如何实现价值引领 翁光明 22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从何而来 曾祥琼 27
如何走出办学理念误区 孔凡哲 32
辑二
把校长当作一门学问来做
校长,如何成为一名专业行政领导 林卫民 39
校长职级制改变了校长生态环境 李升全 44
从职务向职业的转身 张景和 48
把校长当作一门学问来做 周 颖 52
校长的学科专业追求会提升管理含金量 周 婷 56
校长应坚持自己的学科专业追求 李 丹 60
管理才是校长的第一专业 李建华 63
辑三
从行政思维转向法治思维
从行政思维转向法治思维 封留才 69
法治思维更多地体现为制度管理 祝 郁 71
以师生合法权利制约校长权力 丁莉莉 75
一部好章程,一所好学校 乔锦忠 79
每位教师都是章程的制定者和受益者 张浩强 83
辑四
谁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如何扶正奖励性绩效工资政策 周 彬 89
绩效考核该如何避免流于形式 陈松信 95
绩效工资考验校长的管理智慧 张洪锋 99
莫让新事物成为学校发展的羁绊 赖高明 102
走出单一评价教师的困局 吴国平 105
谁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以完全组阁制化解学校管理难题 周 华 109
辑五
用课程改变学校
使核心素养落地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标志 任学宝 119
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建设课程 周 颖 124
当学校课程走向深度建构 杨培明 130
用课程改变学校 罗树庚 136
辑六
沟通就是一种领导力
沟通就是一种领导力 赵桂霞 145
中层干部,该不该中规中矩 薛元荣 151
学校中层的自我定位 罗刚淮 155
中层如何更卓越 段安阳 159
我如此投入,怎么还有这么多抱怨 沈茂德 163
辑七
检查评比:从被动应付转化为主动
应对
管得太具体,教育没希望 陈立群 171
由被动应付转化为主动应对 贡和法 174
期待科学民主地评教 李 军 177
检查评比应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段安阳 180
回归教育检查评比的初心 张洪锋 184
将检查评比融入学校生活 王文英 188
辑八
学校危机管理2.0版
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需综合施策 俞伟跃 耿 申 195
家校纠纷中,应如何给学校赋权、确权 侯春平 200
站在互联网风口的家校关系如何处理 林卫民 207
网格化管理:提升学校危机事件处置能力 邓加富 213
辑九
教育公平:校长的情怀与担当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教育集团治理的基础
管 杰 李金栋 王志清 黄 京 219
要鼓励集团内学校个性发展 汪培新 226
打破信息不对称 厉佳旭 232
化博弈为双赢 叶翠微 235
从不需选到不怕选 周 婷 237
辑十
管理标准时代,校长如何走向专业化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怎么用 吴颖惠 241
管理标准时代:从经验式、碎片化迈向规范化、
科学化 任国平 246
做好高中校长,能力为重 沈玉顺 251
专业的校长专在哪里 林卫民 255
坚持标准,还要超越标准 柳袁照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