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写作教学的秘妙:16位名师教你上好写作课/大夏书系·作文教学 写作教学有效性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提高一线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能力,作者与荣维东、汪潮、施茂枝、魏小娜、余映潮、周一贯、吴勇、何捷、钟传祎等16位名师,就写作课程建设、写作教学艺术、写作教学创新、写作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写作教学的门道与艺术,厘清了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等核心问题,助力一线语文教师上好作文课。 荣维东、汪潮、施茂枝、余映潮、何捷等16位名师,皆系写作教学领域非常活跃的实践与研究专家,颇具影响力。 从课程建设、教学艺术、教学创新、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展现先行者的写作教学成果,引领写作教学研究,推进写作课堂改革。 理念与实践兼顾,既有大学教授层面的理念引领,又有一线名师的实践示范。 跟随16位名师教写作,提升写作教学能力,上出学生喜欢的作文课。
编辑推荐篇章: P52 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训练学 P59 在儿童写作的全过程中实现教学互动 P113 新型媒介与写作教学 探寻全面深化写作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为展示中小学写作教研成果、引领写作教学研究、推进写作课堂改革,2018年《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裴海安主编专门开辟了“访谈”栏目,不辞辛劳,先后对李白坚、荣维东、汪潮、施茂枝、魏小娜、丁炜、余映潮、周一贯、张赛琴等国内十多位知名写作教学专家进行了访谈。这些访谈近日已结集成书,即将出版。承蒙裴主编厚爱,邀我写序,有幸先睹为快。笔者有感于这些受访者每一位都是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先行者和成功者,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求索精神,深深引发了我的共鸣,于是欣然命笔。 中小学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说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说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他们文化底蕴的终极表征都毫不夸张。所以,一线的语文老师也都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但如果问他们在语文教学中所遭受的挫折感,最大的来源恐怕非写作教学莫属了。写作教学高投入、低效益的现实背离,着实令众多教师望洋兴叹。中小学的写作教学有效性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困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在各个学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那么,当前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几年前我曾撰文指出,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主要存在写作教学内容缺失、写作指导缺位、写作教学观念落后、一些作文试题导向错误、写作体式要求失当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写什么”与“怎么写”放在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层面加以反思。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正是围绕“写什么”与“怎么写”展开的。从十多位受访者提供的方案看,他们的解决之道个性鲜明,绝不雷同,也富有成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里就无须评述。但真正给我带来惊喜的是,从整合的角度看,它实际上已为全面深化写作教学改革,从战略上解决写作教学难题的整体方案提供了启示。我想这也许是这本书超越“访谈”、超越受访者经验的意义所在。下面谈谈我在阅读中所获得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写作教学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下称“生本”)的理念。 这句话不应成为口号,而应付诸实践。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不会写作,就必须听老师的,按老师的要求写。这是本末倒置。学生是写作教学的对象,却是写作学习的主体、写作的主体,这两者不能混淆。教师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要坚持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写作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必须体现在学生身上。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丁炜的“学本”理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她主张“学本”应当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之本”“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之本”;“学本”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点,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里的“学本”虽指教学资源,但与“生本”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可接受程度设计写作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而不是相反。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李白坚对新型媒介写作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打破单纯以语言传递信息和以课堂为唯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我们不能简单地只是视为帮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它实际上更是反映了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本质要求。同样,余映潮对学生好作文的期望——情感真挚的作文(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议真事;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说平俗的话),以及邓彤基于学生写作学习需求而开展的“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等,也都是“生本”理念的体现。钟传祎探索学科作文,跳出语文教语文,跳出作文变革作文;何捷反对写作教学忽视学情,主张在儿童写作的全过程中实现教学互动,这实际上是“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二者均是典型的“生本”教学。周一贯对“后作文时代”的追求——“写真”还须“求善”“尚美”,实现儿童健全人格的生命发展,则更是达到了“生本”的最高境界。 所以实施写作教学,教师首先要扪心自问:我们在让孩子写什么样的作文(或者说我们要让孩子写作什么)?这一问题实际上是讨论全面深化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的一个必要前提。这个前提不解决,再怎么写都没有实际意义。平心而论,我们当下的写作教学现状,仍是笔下生花(编),锦上添花(好词好句),最后学生是“天女散花”(乱写),严重脱离实际,这与“生本”理念完全背道而驰。我认为写作教学以学生为本,从内容上说,就是坚持儿童生活作文(或儿童生活写作),要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确立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精神,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重在通过学生的视角、学生的语言、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讲好自己的故事、家庭故事、学校故事、生活故事等。在方法上,要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讲解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情境,使他们在整个写作学习活动中都感到自己是自主的、积极的、有趣的。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 启示二:写作教学必须遵循书面语言教学规律。 中小学写作教学是学生学习与运用书面语言的实践活动,必须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的语言特点、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不同学段的写作教学要针对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教学,切忌一刀切。要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恰当处理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关系,帮助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究写作过程。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一般都要经历由模仿、历练,到消化、吸收,再到创造、转化的发展变化,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活中的口语,看似自然形成,但与外部环境联系密切。而教学中的学生语言发展,则更需要教师提供切实的、符合学情的指导和帮助,否则学校教育的教学属性就会丧失殆尽。所以,我反对“学生的作文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写多了,表达水平自然会提高”的所谓“自由作文”。在这一方面,张赛琴、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无疑是范例。 如张老师坚持的“读写教学”之读,一是阅读课文内容,二是研读课文写法,三是品读语言表达奥秘。学段目标明确:第一学段(1—2年级),结合课文例句,着重“句子”读写,能写意思清楚完整的短句和内容连贯生动的长句。第二学段(3—4年级),结合课文例段,着重“段式”读写,掌握“把几个句子连成段落”的常规段式,有条理地安排各段落的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富有特点的典型课文,着重“章法”读写,通过各种写作练写,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谋篇构段的章法。而“读写教学”之写,则是着眼于课文内容、写法、语言而设计的“习作”实践。这符合小学生学习与运用书面语言的规律。 又如余老师,他认为好作文应该有独到的视点,有流畅的文笔,有雅致的语言,有新颖的角度,而且特别需要具有章法之美……这些都需要有范例、范式的影响。例如下面人教版小学1年级的阅读课文《阳光》: 阳光像金子,洒满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更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余老师经过抽象与提炼,发现了咏物类文章构思与表达的一种规律:“先引出事物—再描述事物—最后托物寄意”的写作“三步曲”。小学语文课文中《珍珠鸟》是这样,中学语文教材中《紫藤萝瀑布》《荷叶母亲》乃至《白杨礼赞》也是这样,都表现出“三步曲”式的结构与手法的规律。他认为这种规律一经点示给适当年级的学生,便可以使他们由一篇知一类,习得一定的语感与文感,从而能够在规律的影响下进行自由而比较规范的写作。 从现象看,以上都是两位老师的写作经验之谈,但实质上它们远已超出经验的范畴,而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其实,还有施茂枝“基于心理特征的小学写作教学序列与模式”的研究,汪潮对“读与写互动”的研究,荣维东对作文教学内容序列化的研究,吴勇对小学写作教学训练系统的校本开发研究,郭家海对语言、思维、篇章三个领域写作教学评价的研究,以及魏小娜由“好词好句”引发的全面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明确基本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逻辑联系,说到底也都是对写作教学科学化的探索。经验,并不一定科学,但科学的经验一定是能够复制的。写作教学走向科学化是学科发展在当代的必然选择,写作教学也只有注入科学的元素,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里我再次呼吁,必须提高写作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不光是指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包括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心理规律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写作教学当然不能例外。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材,都包含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而基础知识又包含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所谓理论知识,即指知识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写作教学受教学目标和学生年龄的限制,当然没有必要像语言学家、文章学家那样去专门研究语言规律和文章规律,或者像理科教材那样根据定律、定理,形成脉络清晰、逻辑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但读有读“法”、写有写“法”,写作教学也绝不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没有规律可言的。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即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新材料在学生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结构总是与教材的知识结构密切相连。这种相互联系表现在:一方面,认知结构会对知识的摄取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可以凭借良好的认知结构和这种结构的迁移不断获取新知识;而认知结构不完善则容易产生负迁移,导致难以接受新知识。另一方面,教材的知识结构可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可以产生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建立精确的、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差的教材结构则恰恰相反,容易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趋于模糊、混乱。一些外国教育家也认为,教材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软件。软件不好,再好的硬件也无法发挥优势。我国历代教育家极为重视“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其实质就是重视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去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越是能归结为一般原理,其适应性越强,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由此可见,面对写作教材缺失的现实,现在的问题不是讨论要不要写作教材,而是编写专门的写作教材已刻不容缓。 启示三:写作教学必须坚持交际语境写作,充分发挥写作功能。 写作不仅仅是一种产品、一个过程,还是一种基于社会真实情境的社会交流和意义建构。当前,国内外的写作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写作动机、兴趣,以及写作的实际功能,并将写作置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重视话题、读者、目的等真实交际语境的建构,更深入到写作发生的内在机制。这就是所谓交际语境写作。“文本中心”的写作教学关注的是写作的结果,即“是什么”;“过程教学”关注的是文章如何写出来的,即“怎么写”;交际语境写作则重点关注“为什么写”“写什么”和“如何写”等一系列问题,强化写作的交际功能。很显然,交际语境写作、功能性写作等已成为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语文教学通讯》曾刊登过杭州师范大学任为新老师关于外貌描写的教学实录,就是交际语境写作(或者说功能性写作)的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下面节录部分: 师:写人怎么写?最重要的是通过哪几点来写? 生:写人要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写。 师:那大家试试外貌描写。就写我。你们仔细观察,然后抓住我的外貌特征,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学生仔细观察,概括出的外貌特征是:“高”“瘦”“老”。) 师:简单,不够具体,没给人留下印象——怎么个“高”法呢?“瘦”成什么样啊?“老”到什么程度了?小组再讨论,把我的特点写具体。 (学生经再讨论,形成文字:“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几。但很瘦,估计一百一十斤也不到。老师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 师:能不能把我写得生动一点?可以用比喻句,把你们对我的感觉、想象写出来。 生: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六,站到我面前,像一堵墙。/老师细胳膊细腿,瘦骨伶仃,像竹竿似的。(全场笑)/老师的身板像纸那样薄薄的一片,好像风一吹就能刮跑了。/小脑袋、小鼻子,还有小眼睛——笑起来眼睛一眯就没了。(全场笑)/老师骨瘦如柴,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一笑起来,脸上都是括弧。/老师瘦得像火柴棍似的,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前半个脑袋像鸡蛋。(全场笑) 师:准确、具体、生动,有几句还挺传神,把老师的外貌特征写出来了。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老师为什么那么瘦呢?老师没有老伴。我要去征婚,征婚要写介绍、写外貌。刚才大家把我写得准确、具体、生动,我要拿这些文字去征婚。 (教室里骚动起来,学生们纷纷说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当然不行啊,里面没有用褒义词,用了贬义的、取笑的手法,这样写,看了让人感觉不好。即使有单身的阿姨看到了,也不会来跟老师搞对象的! 师:那应该怎样写? (有学生冒失地站起来:“一米七六的个头,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庞,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师:你们看我的样子,有“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庞,浓浓的眉毛”吗?你这是成心害我啊!到时候人家真来相亲了,还不拿砖头扁我这个骗子…… 我这个外貌特征,要写得准确、具体、生动,但又是相亲用的,要看了让人舒服,应该怎么写? 生:老师个子高挑,有一米七六,身轻体健,风度翩翩,很有魅力。/老师高高瘦瘦的,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他戴一副金边眼镜,目光深邃,气质很好,是大学老师的样子。/老师身材苗条,小脑袋、小眼睛,总是笑容可掬,说话时表情很生动、很有趣,看上去很和蔼,一定是位脾气很好的先生。/老师五十多岁,脸上有不少皱纹,有饱经风霜的感觉。成熟、智慧的男人都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前面写我的外貌,虽然准确、具体、生动,但我听了不是很开心,估计也找不到对象。但你们现在说的,照样准确、具体、生动,我还特别爱听。这样的文字传出去,那些单身的阿姨读了肯定也舒服,会对我产生兴趣,见了面她们也不会说我是骗子。谢谢大家! 老师再实话告诉你们,我最近老爱忘事,做事丢三落四的。咨询了医生,医生说,这是老年痴呆的征兆……我把你们刚才说的写下来备着,将来我万一走失了,找不到家了,别人可以拿你们写的弄“寻人启事”。你们看行吗? 生:(窃窃私语)感觉有点不行……路人没工夫看。要从最简洁、最容易辨认的外貌来写,具体、生动、比喻句什么的都不要了。 师:好,那我们试试看,怎么来写我的外貌特征。 生:五十多岁,瘦高个,戴眼镜,有点秃头。说普通话。/五十几岁,高、瘦,上穿蓝色衣服,下穿黑色裤子。说话带杭州口音。/六十岁左右,高、瘦,蓝衣黑裤,走路有点晃悠,老年痴呆的样子。/身高一米七六,偏瘦,头发稀少,戴眼镜,上穿“探路者”蓝色冲锋衣,下穿“七匹狼”黑色灯芯绒裤子,“匡威”牌子的运动鞋,左小腿有黑色胎记…… 师:今天的三组外貌描写,写出来的差别很大。 第一组,纯粹地抓特征写出我的外貌来,不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有重要信息意义的特征没有抓住,用词也不考虑感情色彩。 第二组,征婚用的,既要抓住特征,用词上还得是褒义的,要让人看了舒服。 第三组,抓住一眼就能辨识的特征,因为我们的阅读对象是路人,太具体,还有生动、传神就没有必要。这组描写除了抓住我最大的外部特征,还关注我的服装颜色、款式来写,简洁明了,只抓最显眼的,陌生人一眼就能认出。 …… 作文,除了掌握一般作文要求之外,你们也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用;二是这篇作文写给谁看。也就是注意“功用”和“读者”,实际生活中的可以,自己虚拟一下想象的也可以。考虑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写作文的思路和目的就会清晰一点,写起来也方便得多,有趣得多。更重要的是,这个能力学好了,将来走上社会,我们的作文能力就会真的在生活中派上用场…… 这样的交际语境写作(或者说功能性写作)对于习惯了“笔下生花”的写作教学者来说不啻是一针有力的清醒剂。这种写作教学改革的优势在受访者王爱娣那里也得到了证实。她在谈到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写什么”时,就非常强调文体意识:第一种,描述或想象类,比如叙述故事;第二种,个人叙述类,比如自传类的叙事、第一手传记;第三种,说明或解释类,比如信息报告、观察作文;第四种,说理或劝说类,比如解决难题、因果推断等。换一个角度看,这里强调文体意识实际上就是突出功能性写作,强化的是写作的功能。而对于我们作文考试中常用的“文体不限”,教学中的“淡化文体”,她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文体不限”看似一种文体“解放”,而实际上是一种倒退!学生作文容易“四不像”,思路混乱、不讲逻辑、结构随意等现象非常普遍。 目前,尽管我们国内对交际语境写作、功能性写作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已经开始显示其强大的功能。我国前几年的一道高考作文题,要求给违反交规的老陈或举报父亲违法的女儿小陈写一封信,实际上也属于功能性写作。我相信,由于交际语境写作、功能性写作与儿童生活作文(儿童生活写作)理念十分切合,符合写作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必将对我国的写作教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以上三点,分开看,是写作教学改革的战术动作,属于单向突破;但如果把它们综合起来,从写作主体、语言发展、交际语境三个维度进行整体建构,我认为就可以跳出单向突破的局限,形成写作教学改革的战略思考,绘制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的蓝图。 倪文锦 2018年教师节 裴海安,语文报社副社长,《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主编,副编审。兼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儿童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应天津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邀请多次为骨干教师国培班学员授课,经常出席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主编《名师这样教作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新设计新课堂新说课》等优秀图书。获得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组织评选的“优秀编辑奖”“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序 探寻全面深化写作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倪文锦)
第一辑 写作课程建设 中小学写作教学内容标准(荣维东) 中小学写作教学没有内容标准行不行 国外有没有可资借鉴的写作教学内容标准 关于制定中小学写作教学内容标准的建议 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对我国的启示(王爱娣) 写作教学在美国母语课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美国中小学写作课程要求学生写什么 在写作教学的指导方法上,美国老师教什么 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是怎样进行评价的 谈谈写作学本(丁炜) 写作学本的内涵与特征 写作学本编写的意义 写作学本编写的策略 第二辑 写作教学艺术 让“教”看得见,让“写”摸得着(吴勇) “童化作文”的教学主张 让每一次写作教学教得精准有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训练学 儿童写作需要全程指导(何捷) 当前儿童写作教学中的“教学样态” 在儿童写作的全过程中实现教学互动 有无服务一线写作教学的操作方法 关于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张晨瑛) 为何选择“习作能力培养”这一研究领域 如何构建“习作能力培养体系” 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注意些什么 小学写作教学的序列和模式(施茂枝) 研究的初衷是学生易写、教师易教 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怎么看待教学模式 在资料研究中提高作文教学水平(余映潮) 什么是作文教学中的资料研究 进行作文教学资料研究的视点与方法 作文教学资料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第三辑 写作教学创新 从宏大到微型:写作教学范式的重大转型(邓彤) “微型化写作教学”究竟指的是什么 “微型化写作教学”这一概念有何意义与价值 如何有效开展“微型化写作教学” 新型媒介与写作教学(李白坚) 新型媒介对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影响 怎样用新型媒介改进中小学写作教学 展望未来的中小学写作教学 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钟传讳) 为什么要探索学科作文 学科作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如何开展学科作文教学 关于小学读与写的关系(汪潮) 关于读写结合 关于读写互动 关于读写一体化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内容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张赛琴) 第一学段应该重视句子的读写 第二学段应该重视段式的读写 第三学段应该重视篇章的读写 第四辑 写作教学评价 谈谈中小学写作教学的评价标准(郭家海) 当前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国外可资借鉴的中小学写作教学评价标准 如何制定合宜的中小学写作教学评价标准 “写真”还须“求善”“尚美”(周一贯) 从“伪圣化”到“写真”:作文教学开始皈依“初心” “写真”是重要的基础,但还不是终极目标 作文还须“求善”与“尚美” 小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魏小娜) 如何客观评价小学作文中的“好词好句” 小学作文教学亟待聚焦的问题是什么 后记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