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叵测?
是否真如此?
三百多年前,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法国人在一部名为Maximes一书中做了至今依然令人回味无穷的解答。
它的中文译本就是拿在你手中的这部书,这个法国人就是弗朗索瓦·德·拉罗什福克(Francois La de Rochefoucauld, 1613—1680),一个法兰西古老家族的后裔,1613年9月15日生于巴黎,其父是普瓦图(Poito)省省长,家世显赫,可见一斑。
拉罗什福科15岁时与路易十三的一位有权的朝臣之女结婚,并获马西亚克亲王的头衔。16岁进入军队,很快成为谢弗勒斯(Cherneuse)公爵夫人的情人,同她一起参与宫中的阴谋,成为王后的同路人。当时法国时黎塞留(Richelieu)红衣主教的天下,柔弱的路易十三容许黎塞留统治他的王国,因此宫廷斗争激烈。年轻的拉罗什福科曾密谋并拟定计划将王后迁至布鲁塞尔,发动武装政变。不料,密谋流产,被黎塞留下令投入巴士底狱。当局对这个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似乎并未过于认真,仅让他尝了一个星期的铁窗滋味。
黎塞留和路易十三相继死后,摄政的是有奥地利血统的安妮(Anne)王太后,她选择马萨林(Mazarin)继承红衣主教之位执政,并且成了他的情妇。拉罗什福科依然与当权者为敌,其间,他爱上了孔代王子的姐姐隆格维尔(Longueville)公爵夫人,并同她生有一子。隆格维尔公爵夫人是投石党中的核心人物;投石党嫉恨中央集权,在1649年引发了内战。期间,拉罗什福科不惜与国王的军队作战,甚至求助于同法国作战的西班牙军队。在同王室军队的作战中,他为招募作战部队而负债累累,使得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他在韦尔都邑(Verleuil)的城堡夷为平地。
内战中,拉罗什福科的脑袋挨了一枪,差点儿失明。之后,他怀疑情妇另有所欢,便同她断绝了关系。由于投石党缺乏远见,在5年混战后,被王室的军队平定。隆格维尔公爵夫人被迫进了修道院,拉罗什福科则弃政从戎,重新拿起了武器,成为为新国王路易十四而战的士兵。新王宫为他提供了平静生活的舞台,在那里,他颇受敬重,尽管他已无意在政坛上驰骋。不打仗的时候,他就消磨在法国特有的沙龙中,德·拉斐特(La Fayette)夫人成为他的新情妇,在她的沙龙中,他与莫里哀、布瓦洛、波舒哀、高乃依、拉·封丹时常会面,谈文论赋,他们也愿意接受他的“合理的”悲观主义,欣赏他的谈吐。他们评价他:“是一位颇有才智之人,足以在国是中担当大任。”可惜他的运气不佳,在政坛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沙龙明星。
1664年,他的言论被好事者以《道德之警句箴言》(Maximes; suivies des Reflexions diverses)之名在荷兰出版发行,在巴黎引起轩然大波。尽管此书仅是从作者的书信及流传的言论中辑录而成,漏洞百出,但依然成为众之所爱。
1665年,作者亲手编订了一套完整可靠的版本发行,一时畅销至极,甚至惊动了远在雅典的克里斯蒂娜(Christime)王后。1666年,他又做了第二次修订,之后,他又分别修订了3次。
1667年,他患了痛风病,不得不离开部队,此时他已54岁,不幸接踵而至,1670年,他的妻子离世,1672年其母又离他而去,两个儿子战死在强攻莱茵河的争渡中,长子在此役中身负重伤。1679年,其情妇隆格维尔夫人也不幸亡故。
1680年3月17日,他在拉斐特夫人的守护下与世长辞,结束了他传奇而又浪漫的一生。
尽管《箴言录》篇幅短小,但语言简洁明快,文笔生动优美,表达准确传神,犀利的笔触直击人的灵魂。其版本之多、影响之大波及至今。从诞生之日起,就产生了两种极端的评价:翻译者认为他揭露了人性之恶,是剖析人类行为动机的经典之作;反对者指责他败坏了道德。无论哪一种声音,都不否认它是值得一观的书。它的生命恰与它的篇幅成反比。
《箴言录》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全世界流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名人,诸如司汤达(1783—1842)、马克思(1818—1883)、哈代(1840—1928)、尼采(1844—1900)、纪德(1869—1951)、爱因斯坦(1879—1955)、鲁迅(1881—1936)等,这个名单可以轻松地罗列下去,而且在民间广泛流行,成为格言警句,融入到人类进步的血液之中。
《箴言录》并不是我们时常所见的那些集结在一起的警句格言,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训诫式的语言,而完全出于作者亲身体验后的深刻思考,是心灵之悟、心声之语。它既没有展示建立所谓思想体系的企图,更没有张扬某种教派主义的意向,它仅仅是分析、描述、揭示、袒露,除此之外,你稍加留意就会从它独特而又优美的文字间(无论它被译成何种文字,只要译者忠实原著)感知到热情,尽管它是以情不自禁的忧虑和失望的语调显现出来,但无不展示出对人的热爱。他的感叹,并不是出于对人性之恶的鼓励,而是出于对人性之恶的忧患:“看看你们的脸吧,还有多少污迹没有擦干!”(引自《文爱艺诗集·1998—1999年卷·雨中花》)
《箴言录》所展示的精妙之悟,需我们展卷领悟。来吧,跳过我这乏味之序,进入其中吧。
爱你,就该指出污迹所在!这就是此书的内核。
作者介绍:弗朗索瓦·德·拉罗什福科(Francois La de Rochefoucauld, 1613—1680),法国思想家,著名的格言体作家,也是家世显赫的巴黎贵族。早年热衷政治,但得罪当权者遭流放外省,之后又卷入政治斗争。拉罗什福科晚年将关注重心转向文艺沙龙,著有《回忆录》及《道德箴言录》两书,后者更被后世誉为法国文学及思想经典之作,对司汤达、马克思、哈代、尼采、纪德、爱因斯坦、鲁迅等诸多后世哲学家及作家影响甚深。
译者介绍:文爱艺,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生于湖北省襄樊市,从小精读古典诗词,十四岁开始发表作品,共出版各种著述200余部。所著、译、编图书,连获四届“中国zui美图书奖”,部分作品被译为英语、法语、世界语等文种。他的诗被誉为“用诗建造的可以对话的青春偶像”“是精神家园中与人共同呼吸的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