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细致地写出了当年地下党的组织架构、行动经验、工作原则。地下党的斗争经验,对于今天来说或许遥远,但这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仍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这本书所带来的震撼,并不只是文学层面的。作为一位当年地下斗争的亲历人,百岁作家,作者经历过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地下斗争洗礼后,用质朴的语言回顾往事,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再版序言
《在地下》这本书,是我在白区进行共产党地下斗争时的经验和教训的初步总结,但也可以这样说,《在地下》这本书,是用许多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革先辈和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凝结而成的。为了尽量保持当时的原貌,这次再版对书中的一些提法我未作大的修改。
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前特别严酷的白色恐怖统治下是怎样斗争和生活的。我们虽然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也遭受过成千上万的地下工作者被逮捕和被惨杀的惨状,真叫血雨飞天。我们既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也有惨痛的失败教训。
曾经在白区担任过主要领导工作的周恩来同志说过,我们在白区进行斗争,一没有政权,二没有武装,经费也很少,我们依靠什么?就是依靠正确的路线、坚定的信仰、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秘密工作纪律、灵活机智的战略战术和群众的拥护,以及朋友的帮助才取得胜利的。这本书正是这些原则的体现和记录。白区地下斗争虽然已经过去了六十几年,但是先烈们真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他们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仍然像一面镜子,光辉照人,对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共产党人或者还有参照一下的价值。
目前描述我党的革命斗争历史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多起来了(请允许我向这些把中国革命历史搬上银屏的编、导、演职人员鞠躬致敬),这是好事。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创演人员无亲身的经验,难免有一些不够周详甚至某些错误的描述。这本《在地下》,或许能为从事革命历史创作的作家艺术家,尤其是从事“谍战剧”影视编、导、演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从中寻得一些启发,至少可以减少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缺憾,不致落入胡编滥造的讥评中去。果如此,我不枉四十四年前写此书,出版社也不枉二十五年后再出版此书了。
2012年6月于成都未悔斋
马识途,原名马千禾,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15年,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国文学系。马识途自少年时代起即投身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出生入死,功绩卓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厅长及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科委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直至离休。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革命文艺创作,几十年来写下了近700万字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自1935年起至今,马识途已在全国报纸杂志共发表长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19部,其中,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短篇小说《老三姐》《找红军》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引起了文坛轰动,在经历“十年浩劫”后,又重振精神,接连发表、出版了一系列长篇新著和散文杂文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深得文学界好评。
第一部分
白区地下党工作的一般要领
一、地下党是地上党的配合部分
二、地下党斗争是为了转化为地上党
三、依靠骨干,争取中间,打击敌人
四、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前进
五、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六、积小胜为大胜,造成“第二条战线”
七、精干的党组织,广泛的群众组织
八、发动群众,灵活斗争
九、提高警惕,严防破坏
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
第二部分
白区地下党工作的十个主要问题
一、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二、生根开花,开辟工作
三、群众组织,群众斗争
四、党的组织工作
五、党的宣传工作
六、党的秘密工作
七、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八、武装斗争问题
九、监狱斗争
十、迎接解放
第三部分
白区地下党秘密工作方法
一、领导机关的组织和活动
二、接头联络的办法
三、通信联络的办法
四、“盯梢”和“脱梢”
五、旅行要事
六、伪装与伪造
七、应变
八、拒捕与营救
九、保卫工作 十、党组织被破坏事故的举例分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