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的力量:“河西社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定 价:40 元
当前图书已被 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崔娟 著
- 出版时间:2017/4/1
- ISBN:9787519228514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中图法分类:D432.6
- 页码:19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水滴的力量:“河西社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与实践》以“河西社工”项目为例,从老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从老年大学到文化养老、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与自治功能、新时期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实现机制及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探索、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及探索青少年权益保护服务网络等方面进行社会工作研究。“河西社工”是以社会工作大学生志愿者到街道、社区“挂职”的形式开展活动,以实践锻炼为原则,采取“1+N”的内容,“1”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一条主线,邀请高校教师结合新常态、新形势讲授党课、基层专业等理论课程,强化社区爱国主义及基础服务理念,并和街道、社区围绕社区特色开展辩论赛、慰问抗战老兵、青少年暑期夏令营等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N”即结合基层实际,以体验式服务为主,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养老服务机构实践、社会调研等N种形式内容的活动,让大学生锻炼自我,增长才干。
一、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简介
(一)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社会科学学院办有社会工作本科专业1个,专业建设、评估工作和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绩。目前己毕业学生900多人、在校生302人。学生班级被评为全国、全区先进班集体,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全区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强,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及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铜奖、柳州市首届慈善最具爱心慈善团体奖及其他奖项多项。毕业生在深圳等地深受欢迎并受到表彰,荣获“全国最美社工”、“深圳市五一劳动模范”、深圳市“十佳”社工等荣誉称号。2016年8月,我院校友顾正品、周燕琼、强强被评为全国首批中级督导。
2010年以来,学院与深圳、广州、东莞等10家社会工作机构签定了“校企实习基地”建设协议,2014年学院与柳州市共青团挂牌成立“广西第一个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学院社工教研室老师领办柳州市致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6年该机构正式承接柳州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运营服务项目。此外,学院每年举办“国际社工日”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优秀校友开展学术讲座和专题沙龙,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实务能力。
(二)专业课程及培养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行政学、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学、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等专业课程,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社会问题分析和社会工作能力等为目标,为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团体、社会保障与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培育从事职业社会工作、社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柳州市柳南区河西街道办简介
柳州市辖六县四城区,总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374.80万,有汉、壮、侗、苗、瑶、仫佬、回、水、满、土家、毛南等48个民族。柳南区行政区域面积164.19平方千米,辖1个镇、8个街道、55个社区、20个村。河西街道办公地址位于柳南区河西路15-10号,下辖五菱、中山花园、龙福、宏都、和平、金绿洲、柳工、钢联、富丽嘉9个社区。辖区总人口约6.8万,面积约9平方千米。驻辖区大型企业有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在9个社区都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政务、办证服务大厅、办公网络信息化等硬件设施的领先,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化管理。
目前街道建立各种社区服务网点50多个,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室)7个、卫生服务站4个、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4个、电子阅览室2个、社区图书室7个、托儿所12所、社区家政服务站3个、劳动保障所(站)10个。经过整合和优化,街道已基本形成以街道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二、“河西社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一)“河西社工”项目主题和思路
1.“河西社工”项目主题
“河西社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是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围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平台。该项目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以服务社区、服务社区群众为基础,致力于培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为适应新常态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
2.“河西社工”项目思路
延伸学校“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结合当地街道或社区服务与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培育需求,开展和创新学校“河西社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专业理念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培养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依托“河西社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开展国情民情的社会调查研究,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1.校政、社区、专业三方链接
为了拓展创新学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服务方式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河西社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依托社工等专业优势,由校团委、学院党委与柳州市柳南区河西街道办对接,聘请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为河西街道办9个社区的主任助理。学院专业教师带领各社区团队进入社区,通过对接社区居委会,促进团队成员对社区形态、社团特色、居民组成等的深人认识,从而激发服务意识和实践创新意识。“河西社工”团队运用专业知识、链接资源,协助社区开展社区弱势群体服务,比如社区青少年、农民工子女及社区老年人等社区居民服务。结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多专业学科背景,引进开展家电维修、意外防护、IT服务等综合社区家政服务。
2.阶梯式专业化队伍建设
为了推进“河西社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开展,项目团队推进了阶梯式专业化团队建设。项目团队配备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深老师、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作为督导,协调小分队与社区的对接工作、链接资源以及理论和专业方面的解答和分析。高年级同学担任各社区小分队高级顾问,推动团队的调研工作,指导、督促、落实各社区小分队工作有效开展。
崔娟(1983年-),社会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初级社会工作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研究。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团委书记、柳州市致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广西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柳州地区培训导师、广西社会工作协会和柳州社会工作协会成员、柳州市困境未成年保护项目评估专家等。已发表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和志愿服务主题的文章数十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广西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广西党建项目等,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所带领的“河西社工”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15年全国第二届志愿服务大赛铜奖。曾多次获得柳州市社团“先进个人”的称号,多次被学校评为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
第一章 老树新芽:老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研究
第二章 以文养之:从老年大学到文化养老
第三章 兼收并蓄: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与自治功能研究
第四章 助人自助:在儿童福利院介入专业社会工作的困境研究
第五章 化茧成蝶: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第六章 抱团养老: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的探索
第七章 异乡家乡: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研究
第八章 助苗计划:探索青少年权益保护服务网络研究
附录一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 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的探索访谈提纲
附录四 小学生需求评估问卷
附录五 青少年权益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六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