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赵洪钧医书十一种》分册之一,是作者数十年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的总结,内容涉及甲西医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各科,以内科、妇科为主,又以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主。全书以近l000个典型病案为主要内誉。对有关理论和防治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其中对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防治滥用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不孕、月经不调、老年病、心因性疾病、虚损以及慢性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尤其有独到的理论见解和易于掌握且效果可靠的治法。大量详细且生动的医案,特别方便读者借鉴。本书适合中西医工作者参考,尤其适合中青年临床医生、特别是中青年中医临床医生阅读。
《赵洪钧医书十一种》11个分册分别为:
《赵洪钧医学真传续:方药指迷》
《希波克拉底文集修订版》
《内经时代修订版》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修订版》
《医学中西结合录修订版》
《伤寒论新解:《伤寒论》的科学反思修订版》
《赵洪钧临床带教答问修订版》
《赵洪钧医学真传修订版》
《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修订版》
《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
《赵洪钧医论医话选》
史载祥序
洪钧兄是我们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1978)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的班长。他的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以及举重若轻的组织能力,给全班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毕业暨学位论文《近代中西医论争史》遭遇的特殊经历,更是在现代中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后续著作如《内经时代》《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伤寒论新解》和《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等,均获国内外有关学界好评如潮。
总之,我原以为,洪钧兄主要在医学史方面造诣深厚,即便涉及中西医临床,也只是在理论方面探索不已,及至看到《医学中西结合录》,才惊奇地发现,赵兄在中西医临床各科都有卓越的疗效。书中约800个生动的验案,证明了他的临床功夫非同凡响。
书中的突出成就举不胜举,只要你肯认真读一遍《医学中西结合录》,便知吾言不妄。赵兄的临床著作还有《赵洪钧临床带教答问》《赵洪钧医学真传》和即将出版的《方药指迷》。据我所知,国内同行还没有人涉及如此广博的临床领域且如此出类拔萃。
当然,洪钧兄不仅仅是一位医学匠人,他的仁爱之心和诚信济世的大医情怀,也饱含在上述著作当中。我相信,当代医界必将从中获得全面的教益。学苑出版社决意出版《赵洪钧医学全集》,此书必将和更多的读者见面,实在是我国医界的一大福音。
2019年3月14日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陈东枢序
洪钧先生潜迹乡里已经很久了。
不少中医同道,大概已经忘记了这个不该忘记的人。
两年前,《思考中医》的热销,一度让埋头业务因而有点孤陋寡闻的我有些吃惊,甚至心灰意冷。因为我自认为是喜欢读书的,而拿起《思考中医》却读不下去:朴素的中医学竟然被玄化得如此陌生。直到有一天,看到洪钧先生发表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的评价《思考中医》的文章,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同调。更令我高兴的是,又听见洪钧先生的声音了。先生的那篇文章在网络论坛里广为流传,自然褒贬不一。关于其中的学术争鸣,甚至一些比较尖刻的语言,现在都已忘记了。至今萦绕于怀的是,一个网友写道,要关注洪钧先生这个新人。看来不少人不知道洪钧先生那时已经年过花甲,更不知道他意气风发、特立独行的过去。
洪钧先生是我非常敬仰的学者。当年读研究生时,他的《近代中西医论争史》被导师指定为必须精读的作品,我还托好友从先生处寻得《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内经时代》等。十年前读的书,具体内容大多忘记了。谋生以来,很少有静心读书的机会,赵先生的著作也没有温习。然而,至今难忘当时的兴奋无以言表,只觉得每一页都有新的信息。先生的博学、睿智、严谨、敬业、正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余年前,自己年少轻狂又喜附风雅,夜读唐诗,每每拍案叫绝,经常博得寝室学友的哂笑。为何句而拍案,早已忘却,但当时大呼痛快的情形还令人怀念。如今,面对先生的这部《医学中西结合录》书稿,仿佛又回到当年激情满怀、因一本好书而欢欣鼓舞的时候。
原来,辞去河北中医学院的公职之后,先生一直在故乡行医。
本书就是先生的一生心血所集。一年前,先生在电话中约我为这部著作写个序,犹豫再三,未敢动笔。如今,此书即将出版,先生还是盛情相约,只能不揣浅陋而为之,正所谓,事到万难须放胆了。
大概很多早就知道先生的人和我一样,此前从未料到他如此精于临床。
本书足以见证,先生数十年身体力行中西医结合,也足以见证先生慎思明辨、从容于中西医之中的智慧。
何以要中西医结合,本书前言已有恳切的交代。结合的结果如何,读者不难从本书近千个验案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本书涉及的理论面广,所举验案完整、详细、生动,特别是先生说理深入浅出,介绍的思路和方法切合临床实用,值得中西医同道参考。所以,我相信,中青年同道结合实践细读本书,便不难成为一方良医。目前,我国也正需要千万个这样的良医。
我一直困惑不解的是,至今有一些铁杆中医对中西医结合颇有微词,甚至还见到一些文章,声称要为曾经学过一些西医知识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洗脑。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岐黄中人一定要抛却门户之见,在坚守中医大道的前提下,借鉴并吸收现代医学知识,以解除患者的病痛为最终目的,才是正途。
先生在前言里说:本书取名《医学中西结合录》显然有意借助先贤(张锡纯)的神光。其实,这完全是因为洪钧先生与先贤精神相通。张先生说: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一介寒儒,伏处草茅,无所谓建树也,而其愿力固不可没也。老安友信少怀,孔子之愿力也;当令一切众生皆成佛,如来之愿力。医虽小道,实济世活人之一端。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我相信,本书读者不仅能学到赵先生数十年实践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更能体会到先生面对每一个病人恫瘝在抱的精神。为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悲天悯人、关心民瘼的情怀。锡纯先生如是,洪钧先生如是,我们亦应如是。
2008年12月22日凌晨写于散人小筑
自序
近代医学大家张锡纯先生是河北人,他的名著叫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本书取名《医学中西结合录》显然有意借助先贤的神光。如此不避附骥尾之嫌,是因为洪钧也是河北人,应该而且自信继承了先贤的学术思想。
怎样概括先生的学术思想呢?洪钧是先生传记和年谱的作者,自信了解比较准确。15年前,洪钧曾以个人名义访问盐山寿甫医院(先生讳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院中同仁垂询办院方针,曾进言曰:寿甫先生的大作名为《医学衷中参西录》,最后行道场所名为中西会通医社,故先生的学术思想应概括为中西会通,衷中参西八个字,贵院自应继承发扬先生的思想。至于救死扶伤,则是先生大著自序开篇即揭明的志向,无论中西医界,均应遵循。
近半个世纪以来,《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印行数量,为近代任何一家之言的医书所不及。此期间,凡入中医之门者,没有读过此书并受其影响者极少。洪钧投身于中西医关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就是受先生和时代的影响。此前曾经写过几本书,主要探讨中西医关系史和中西医结合基本理论。一晃40年过去了,老之已至,有必要把自己的临床见解和经验整理一下留给后人,于是写成本书。
不过,此书取名虽然酷似先贤的大著,内容范围却不完全相同。《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先生的医学全书。他的全部医学理论见解和临床经验都在那部书里。本书则主要是洪钧的临床理论见解和经验介绍。关于中西医关系的一般看法和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见解,请参看旧著《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内经时代》《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伤寒论新解》和《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等。
如上所说,张先生的中西医汇通是衷中参西的。本书讲中西医结合,这与先贤的思想有何异同呢?
洪钧以为,中西医汇通与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和目的完全相同,都是为了最终实现融会贯通,合为一体。至于怎样理解融会贯通,合为一体,当代认识应该和近代甚至二十年前有所不同。本书中随时体现拙见,较为系统的浅见,请参看《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的绪论。
中西医结合存在衷中还是衷西的问题。衷中参西还是衷西参中地汇通或结合,取决于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正在从事的专业。
衷中参西和衷西参中双方共进搞中西医汇通或结合是一件大好事。排斥任何一方都是不明智的。多一些人研究中医没有什么不好。所以,读者认为本书是衷中参西还是衷西参中无关紧要,只要它在中西医临床结合方面值得参考就是好事。
读者不难看出,本书的编排以西医疾病体系为主。这也是本书与《医学衷中参西录》明显不同处。近半个世纪以来,中西医临床结合走的路基本就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目前,不仅医界已经习惯这样做,公众也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所以,这样做不仅由于洪钧的临床结合偏于衷西参中,而且是时势使然。
有的读者可能还是要问:为什么非要中西医结合呢?
我看道理很实际也很浅显。
病人要的是疗效,医生的责任是治好病。一套办法治不好,就用两套。两套办法协同得好,就是中西医有机结合。
我相信,绝大多数同道本人、子女和父母得了病,都不会为了信仰拒绝中医或西医。单用中医或单用西医治不好,中西医结合着治好了,是很实际的选择。假如是自己开业,能中西医结合治病,对自己和病人都有益无害。
又,古人云:一事不知,君子之耻。中国的西医完全不了解中医或反之,应该感到惭愧。所以,尽管不可能要求一切同行全面精通中西医,在本职范围内,尽量多了解并掌握一些最邻近的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并融会贯通,不能算是对中国医生的苛求。中国的医家互相了解最方便,没有任何必要画地为牢,自我限制。能结合而不结合或有意无意地排斥中医或忽视西医,对社会不好,对病人不好,对自己不好,对自己的亲友不好,对医学发展也不好,显然很不明智。
洪钧对中西医结合发过许多议论,根本上还是出于上述朴素认识。
读者不难看出,本书涉及的病种远比西医临床教科书所载病种少。病种这么少,称得起中西结合录吗?其中不载的病种读者如何参考呢?
对此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一是本书不是洪钧的全部临床经验总结,纯西医治疗经验或单用西药疗效就很好的病种,一般不在本书介绍;
二是不少洪钧年轻时很常见的病种如疟疾、脑炎、流脑、麻疹、猩红热、脊髓灰质炎等,目前已近绝迹,没有必要再介绍;
三是本书不是在杂志上介绍少见病,故一般不介绍少见病。
总之,书中涉及的都是目前最常见而且比较难处理的病种。这显然对一般临床医家最有参考价值。掌握了这些病种的中西医结合处理方法,对读者处理多数少见、疑难病也有参考价值。不过,洪钧坚信,本书对一切专家包括尖端领域的专家也有参考意义,期待着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从纯科学角度介绍本书,序言该结束了。然而,临床医学从来不是纯科学,她很自然地负载着高尚的人文精神。近来我国医界的一些人明显背离传统价值观念,于是,不仅张先生的学术思想应该继承发扬,他的医德风范更是值得当代医界深刻反省。
先生从医的祖训是润身及人。他自己的宏愿是济世活人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这一道德标准虽然算不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是,读过《衷中参西录》的人必然体会到先生的崇高精神,特别是他的诚信态度。他在故乡时的诊所名志诚堂,终生治学临证没有愧对志诚二字。可惜先生的精神被医界某些人淡忘了。此种现状使洪钧非常不安。
洪钧辞去公职十年,没有工资和福利,只能以医为业谋生,不可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在治学和临证方面都坚守诚信。治学方面的诚信,主要是从不违心地迎合某些流行但自己认为不正确的见解,而且不惮指出前人或时贤的明显错误。临证方面的诚信,首先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是不夸大自己的医疗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固然很难达到,坚守医生的道德底线在保证疗效(病人的第一要求或利益)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则不难。为了坚持诚信治学,洪钧曾经付出极大代价。临证方面是怎么做的,读者从本书中不难了解。
目前,国民卫生保健面临的临床难题和近代大大不同了。比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只有一处非正式提到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和癌瘤也很少提到,而目前高血压、癌瘤、动脉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心脑血管病,早已成为临床医家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洪钧认为,像解决传染病那样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不大可能,但是,中西医协同作战仍然是最好的选择。换言之,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应该中西医结合地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书在何种程度上做到了中西医结合以及有无明显错误,还望读者批评指正。洪钧不反对部分专家致力于不孕不育、男性病、减肥、美容美发等研究,但是,目前危害国人健康最严重疾病,毕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癌瘤、糖尿病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心因性疾病。希望一切有才华的人更多在这方面用力。如果本书对一般中西医道友,特别是有志于中西医结合的青年有些帮助,洪钧就可告慰于先贤如寿甫先生了。
2008年5月赵洪钧于白伏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