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 工 业 出 版 社本书融合经典TRIZ与可拓创新方法,依据创新问题求解过程,构建IASE(I—识别,A—分析,S—求解,E—评价)创新方法,即将TRIZ与可拓法的各种创新工具按照问题识别、分析、求解、评价的各个阶段进行重组,并根据问题类别或学习难度建立工具选择策略。这些创新工具包括发明技巧、技术进化法则、物场分析、功能分析、裁剪、科学效应、资源分析、多屏幕法、金鱼法、小矮人法、STC算子法,以及可拓建模、拓展分析、可拓变换、优度评价等,并给出专利申请文件准备、创新发明实例等。
本书可作为大学生创新类课程、TRIZ与可拓创新方法培训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类人员进行创新培训、创新实践的参考书。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国务院提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政策,表明创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各高等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显得非常迫切。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理论的支持,目前世界上的创新理论多达300余种,TRIZ与可拓创新方法是其中成体系、可操作性强、应用广泛的创新理论。TRIZ是苏联科学家阿齐舒勒于1946年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揭示了创新思维的扩展与收敛路径,以及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分析和求解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运用这一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至今已应用在设计、研发、制造、安全、可靠性等领域。可拓学是由中国学者蔡文于1983年提出的一门原创性横断学科,它以形式化的模型为基础,探讨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及开拓出新事物的方法,用于解决矛盾问题。可拓创新方法主要通过可拓建模、拓展、变换、优度评价四个步骤获得创意。目前,可拓学已进入许多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书以初学者的视角,融合逻辑式与心理式教材组织的特点,构建了IASE(问题识别Identification、问题分析Analysis、问题求解Solving、方案评价Evaluation)创新方法。IASE创新方法融合经典TRIZ与可拓创新方法,按照创新问题求解过程,将TRIZ与可拓法的各种创新工具按照问题识别、分析、求解、评价的四个阶段进行重组,并根据问题类别或学习难度建立工具选择策略。这些创新工具包括发明技巧、技术进化法则、物场分析、功能分析、裁剪、科学效应、资源分析、多屏幕法、金鱼法、小矮人法、STC算子法,以及可拓建模、拓展分析、可拓变换、优度评价等,并给出专利申请文件准备事宜、创新发明实例等。
本书的具体特色体现在:①创新方法集成,让学生了解更多创新工具及其选择策略,激发学生创新;②以学生生活和专业相关的实例解释创新工具的应用,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应用;③以CDIO(C代表构思,D代表设计,I代表实施,O代表运行)问题驱动创新工具的应用教学,按照PTPS(Problem设问、Teaching讲授、Practice实践、Summary总结)组织教学过程,在每个小节的知识点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讲解知识点,并辅以专业应用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创新技巧,最后给出练习题,便于学生及时应用创新工具,形成一个学练结合的闭环学习链;④设置了专利申请与规避、创新发明实例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创新思路与设计方案。
本书由江帆、陈江栋、戴杰涛共同编著。在此感谢陈玉梁、王一军、区嘉洁、吴青凤、萧仲敏、董志权、陈显明、黄尊地、常宁、张斐、田君、卢浩然、何华对本书提供的帮助。
本书是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TRIZ简化应用方法及案例研究”(2015A030402009)成果的总结,在此非常感谢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本书还得到了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项目(粤教高函〔2014〕97 号)的资助,以及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与发明”(粤教高函〔2017〕214号、粤教高函〔2019〕28号)、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创新与发明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1709k20)的支持,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构建融合TRIZ与可拓创新方法的IASE创新方法,并结合日常生活与设计专业的相关实例进行各创新工具的说明与应用。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请读者指正,有问题和建议,请发送到邮箱:jiangfan2008@126.com。
编者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创新与发明1
1.2创新方法发展与现状3
1.3常用创新方法简介6
练一练16
第2章机械发展史与IASE创新
方法17
2.1机械及其分类17
2.2机械发展史18
2.3创新问题求解思路24
2.4IASE创新方法25
练一练27
第3章问题识别28
3.1概述28
3.2可拓建模28
3.3功能分析34
3.4因果分析39
3.5物场模型47
3.6问题识别工具的选择策略50
练一练51
第4章问题分析53
4.1概述53
4.2功能导向搜索53
4.3拓展方法55
4.4矛盾分析与标准参数62
4.5不知所措(How to模型)66
4.6纵横驰骋(多屏幕法)67
4.7三亲六故(STC算子法)71
4.8物尽其用(资源分析法)74
4.9问题分析工具选择策略77
练一练78
第5章问题求解80
5.1概述80
5.2可拓变换80
5.3发明技巧86
5.4矛盾求解方法102
5.5一般解与标准解109
5.6科学效应库117
5.7技术进化方法123
5.8去粗取精(裁剪)134
5.9异想天开(金鱼法)137
5.10各尽所能(小矮人法)139
5.11完美无缺(最终理想解)141
5.12问题求解工具选择策略143
练一练143
第6章方案评价146
6.1概述146
6.2理想度方法146
6.3优度评价方法150
6.4理想优度评价方法156
6.5方案评价工具选择策略159
练一练159
第7章专利申请与专利规避设计160
7.1专利的概念与种类160
7.2专利申请流程163
7.3专利申请文档准备164
7.4专利信息及其利用173
7.5专利实施174
7.6专利侵权与专利规避设计175
练一练178
第8章创新与发明案例179
8.1吉他挂饰椅的设计179
8.2黑板擦的创新设计183
8.3多用直尺的创新设计186
8.4往复运动机构的创新设计188
8.5提高流体研磨效果的方案设计189
8.6提高吸尘器清洁效果的方案设计192
8.7多功能椅子的创新设计193
8.8石块搬运车的创新设计194
8.9稻谷收集车的创新设计200
练一练202
参考文献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