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视角下的庭审
读朝颜的纪实散文《陪审员手记》
尹汉胤
坦率地说,阅读朝颜的纪实散文《陪审员手记》,是个令人心情压抑的阅读过程。其感觉就像是将一个个疮疤残忍地扒开,纤毫毕现地呈现在你眼前。相信作为人民陪审员的朝颜,坐在审判厅中面对着一个个冷漠的面孔、扭曲的人性,聆听着颠覆的亲情、背叛的婚姻……审判时,心中一定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地被各种案例深深触痛着。难能可贵的是,朝颜没有端坐在陪审员位置上,以冷静的旁观者完成自己的职责,而是以作家的强烈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审判中。以文学的视角,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走入每一位庭审当事人的内心,追根溯源地探究着他们的心理。几年中,朝颜锲而不舍地奔波在法庭、监狱,追踪寻访着当事人以及没有出庭的各种涉案人,在掌握了大量案例事实以及当事人生活细节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凝结着作者心力,对当下社会生活具有启示意义的纪实散文。
据朝颜讲,成为人民陪审员的最初缘起,是十几年前购买了一套法学高考教材,准备参加成人考试,以获得法学本科学历成为一名律师。后因种种原因,这一人生目标没能实现,但希望成为一名律师的梦想,却潜滋暗长地牵系着她的心绪。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瑞金市人民法院推荐为人民陪审员,担任这一社会职责,使她能以另一种形式坐在法庭中,从而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然而,当朝颜亲身坐在庄严的法庭,近距离聆听着法官对案件的庭审时,眼前活生生的案例,各种丑恶卑鄙的灵魂,触目惊心的犯罪事实,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在经历了多场庭审,目睹了愤怒、无奈、悲哀、悔恨……众多面孔后,使她清晰深刻地看到了社会肌理的病灶,油然而生的一种强烈使命感,促使她重新定位了自己人民陪审员的角色。她决定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在客观记录案例事实的同时,对案中各种人物的人性成因,变态心理进行一次文学的剖析,以呈现出他们的心路历程。然而,当她动笔写作时才发现,这绝非是一次轻松的写作实践。写作中她才体会到,写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不仅是对作者人性道德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其身心承受力的一次考验。
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伴随着新时代生活的巨大变化,原有的传统观念、生活形态都在发生着嬗变。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社会阶段中,充分暴露出了社会道德严重缺失的问题。阅读朝颜的《陪审员手记》,明显体会到了她在写作这部作品时,内心时时遭际着困惑、痛苦的心理折磨。然而令人钦佩的是她没有退缩,而是以作家的良知、韧力的文学坚守完成了这部作品。阅读了朝颜这部纪实散文后我才明白,朝颜之所以不畏困难,甚至是具有挑战性要写这部作品,其实她是在以文学的形式延伸着法庭的庭审,让更广大的读者通过庭审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了解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弊端,共同面对,引起思考,以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为奴的母亲》中的母亲,恐怕是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着的一个社会形象。母亲含辛茹苦地无私付出,竟培养出了毫无人性的一代吸血鬼。毋庸讳言,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吃穿学习,忽略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心理健康的培养。究其原因,这些父母的前半生,大多生存在获取温饱的挣扎中。艰苦的生活记忆,使他们对下一代产生了强烈的补偿心理。让孩子养成了心安理得地从父母手中获得各种生活资源的习惯,从而严重地扭曲了孩子的心理,最终使众多父母落得可悲下场而悔恨终身。朝颜在讲述这位母亲的经历时,在对这位母亲深表怜悯的同时,也向身为父母的人们发出着自省、自责的警示。
而在《飘萍》一文中,朝颜进一步写出了中国的特有现象,大量的农村年轻人涌向城市打工。而当新春来临时,许多小伙子会领着一个外地女子回乡。这些女子之所以来到陌生的异乡,心中无一例外都坚信着爱情的归宿。然而当生儿育女后,许多青年男女又会各奔东西不知所踪。而那些由不确定婚姻出生的孩子,一出生便不见父母面。朝颜在文中特别列举了美国学者哈洛的一个实验。将刚出生的一群小猴子从父母身边带离,强行关入一个笼子。在隔绝父母环境中长大后,无一例外的都无法融入族群,它们就像是得了精神病般尖叫、哭泣、害怕、抗拒……对此,朝颜振聋发聩地写道:强加于孩子身上的不公,总有一天,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还给世界。如果这些为不幸婚姻牺牲的孩子长大后,全都重蹈了父母的覆辙,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庭审对于婚姻只是一次法律判决,而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却是笼罩在人生阴影中度过终生。我深为朝颜负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写下的这部作品点赞。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在当今社会正被现代科技史无前例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所形成的道德完善,始终是人类社会生活和谐进步的基础,而法律只能是社会最后的一道底线保障。
文学在给予人类美好憧憬的同时,还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呼唤人类灵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阅读朝颜的《陪审员手记》,便弥足珍贵地显示出了一种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