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理解为是由海员、货轮、港口和航线编织而成的一个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庞大网络。港口与航线构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点与线,而海员则是奔跑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筑梦英雄。
作者于2017年4月搭乘中远荷兰号远洋货轮从上海洋山深水港起锚,历时21天,航行近8000海里,完成了一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旅,领略了沿线国家的时代新貌,见证了中国航海人的开拓精神,展现了我国海洋经济、海洋技术、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现实成就,展望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
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中国民众了解海洋强国战略,增强海洋意识,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1、一带一路倡议的微观呈现,极具现场感。作者全程跟随中远荷兰号完成了一次远洋航行,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素材,通过对沿线港口、航海技术、海员日常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批可爱的人,讲述了一些感人的事,生动再现了奔忙在一带一路建设一线的平凡英雄们。
2、新华社记者的专业报道与深度评述。作者就职于新华社国际部,曾先后常驻阿富汗、美国,对国际关系问题有独到见解,这决定了他在真实展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面貌的同时,横跨历史与现实,纵深地展现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与未来,有助于更多的中国民众了解海洋知识,建立海洋意识。
一封家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着窗外的圆月,这句诗在我脑海浮现出来。白天,琐碎的事把你挤进了心的深处,夜深人静时,一切都入定了,你就冒了出来,对你的思念涌上心头。此时的你,是否和我一样,目光停留在这一轮明月上?我想会的,一定会的。因为我感觉我们越来越默契,有时会说同一句话,想吃同一个菜,看对方的表情、举手投足,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看着长得比你高的老大,我心中有些喜悦,也有点儿惆怅,时间都去哪儿了 ? 两个人还没好好厮守,总是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在盼望期待的日子里,青春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有了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焦虑。以前我们开玩笑叫对方老蔡老陈,没想到真的变成了老蔡和 老陈。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使你的白发不知不觉间比黑发多了。在家时,每隔一段时间,你就叫我帮你染发,我总是笑着说,你已经是中年油腻大叔了,还要啥好看,你总是说,要注重中国海员的形象。
海嫂们时不时在微信群里吐槽自己的海员老公,但言语之间多是爱和心疼。
刚公休回家的你,傻傻的,啥都不记得了,去买东西刷卡时,竟然忘了密码。天哪,这是你的工资卡!你看电视的时候,拿着遥控器一脸茫然地问:老婆,电视机咋开?
我一番大笑,之后又有点儿心酸,你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之上,在二十几人的船上,在七八个月的漫长航行中,无法跟外界接触,看着过时的信息和旧新闻,能不傻吗?所以,你总是自嘲:刚学聪明,又要上船了。我会埋怨你,回家后也不知道帮助买菜、做饭。但是,如果你真的去买菜了,我反而会担心:你知道怎么买吗?
最难过的时候,就是你又要上船的时候。你拉着行李箱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我虽然自诩是女汉子,却一阵又一阵地鼻子发酸。
幸运的是,现在船上也有网络了,每天抽空能跟你聊上几句。等哪天 Wi-Fi 可以自由用了,我们就能通过视频聊天了。想到以前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候,你一到码头就找电话亭和电话超市,电话卡一张一张地买,电话一通一通地打,直到手里的电话卡都用完。你呢,报个平安,我呢,把家里的事都说一遍。
我掐指算着你们的船哪天靠在上海洋山港,然后不停地看公司网站、船讯网、船达通,搜索有关你所在船的所有消息,准备探船时要带的东西,带得最多的就是吃的。儿子们都知道,要做爸爸喜欢吃的白切羊肉和红烧肉。
探船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准备好几天,就为了见一面,十几个小时后就会被赶下船,哪怕是寒冬的半夜。说是见一面,真的就只见一面,船驶入海港后是你们最忙碌的时候,要迎接各种检查。我只能待在房间里,而你在外面办公,接电话、打电话、签字。我只能抽空站在房间门口跟你聊上几句。虽然讨厌你抽烟,但喜欢看你抽烟的样子、忙碌工作的背影,没想到我的老蔡还是蛮帅的 !
家就是一艘航行在人生旅途中的船,你就是掌舵的船长,我们是你的船员,你带着我们驶向幸福的彼岸。等你退休了,你要带我去看看留下过你的青春、汗水、思念的那片海,逛逛你驻留过的码头。在那里,我要对你说 :谢谢你,老蔡!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你们在负重前行!平凡的我们,做着平凡的事,过着平凡的生活,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安排吗?
文中的老陈叫陈红丹,是一名海嫂,她的丈夫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旗下中远荷兰号的轮机长蔡建军。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之前,随船报道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中远荷兰号的 20多名海员和他们的家属。
陈红丹在写这封家书的时候,蔡建军所在中远比利时号正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在万里之外的大洋之上,日夜兼程,将一箱箱中国制造 运往欧洲各地。
海嫂张鑫君是一名医生,怀着二宝,临近分娩,盼望着丈夫关磊能够准时回家。关磊曾是中远荷兰号的大管轮,正在从欧洲返回中国的途中。张鑫君对关磊说:儿子现在很听话,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去幼儿园,听说你快回来了见了谁都说:我爸爸要回来了,穿短袖的时候就回来!
老公,你在船上一切都好吧?这段时间,丫头学习又进步了。你就放心吧。每天睡觉前,丫头总要听到我的声音才能入睡。所以,我每天会打电话过去,说上几句话,让她安心。等你回家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开心吧?丫头是海嫂姜丽萍和中远荷兰号水手长何永兵的女儿。女儿的学业是他们两人共同的牵挂。
海嫂黄丹是一名教师,丈夫刘方元是中远荷兰号的三管轮。结婚不久,刘方元便上了船。黄丹在信中说:女人的心,有时很大,大得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有时却很小,小到只能住下你一个人。
……
嫁给海员,就是嫁给了他所在的船舶。海嫂们守候着家的港湾,是海员千里之外的牵挂,也是他们的支撑,幕后的英雄。听说我在写一本关于海员的书,海嫂们非常热心,纷纷与我分享她们与海员的生活和故事,言辞间流露真情,充满温情,彰显出伟大的奉献精神,也绽放出别样的芳华。
由于职业特殊,海员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他们献身祖国的航运事业,用平凡的身躯,书写新时代的伟大,在助力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国建设的征途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我想,借用在采访中海嫂们赐赠的家书为《海洋强国的脊梁》一书作序,再合适不过了,而我也深感荣幸。谨以此书,向她们表达我最真诚的敬意和谢意!
闫亮
2019 年 5 月 18 日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就职于新华社国际部,现任拉美总分社总编室副总编辑,曾先后常驻阿富汗、美国,著有《撕裂的天堂:聚焦阿富汗战争10周年》《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中国移民美国纪事》。
序言:一封家书 / Ⅰ
引言 / Ⅴ
第一章时代传奇:续写历史的荣耀
第一节 中远荷兰号:对脸 29 名海员/005
第二节 以海强国:从牵星过洋到丝路扬帆/015
第三节抵靠宁波舟山港,重拾那段共通的海丝文化/028
第二章 深蓝使者:筑梦勇士的坚守
第一节 起航:从海道辐辏到海铁通道/041
第二节一名老海员,一世海丝情/047
第三节茫茫大洋:淡水从哪里来?/055
第四节 难忘利比亚撤侨:站在浮动国土之上/062
第三章 丝路航道:逐鹿大洋的角力
第一节 夜航南海:穿越中国海上生命线/077
第二节 强国的通道:角力南海/088
第三节 中国-东盟:共奏跨海和声的智慧/094
第四节 从马六甲困境到冰上丝绸之路/104
第四章 深蓝力量:海洋强国的支撑
第一节 以日月星辰为伴,与惊涛骇浪共舞筑梦海丝的大力水手/122
第二节 颠簸在印度洋上/128
第三节 与索马里海盗擦肩而过/138
第五章 丝港浮沉:海洋文明的重构
第一节 过苏伊士运河记/155
第二节 希腊比港:海丝上的明珠/165
第三节 古希腊人:历史回廊中的海上民族/177
第四节 增强海洋意识,重塑强国文明/184
第六章 海洋世纪:强国之路的探寻
第一节 深海极地探路:海洋科技为先/200
第二节 拓展蓝色空间:做强海洋经济体系/208
第三节 守护蓝色家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15
第四节 深化全球海洋治理:拓展蓝色朋友圈/222
附录:感谢信 / 231
后记:一次随船,一世情缘 /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