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固态相变引论、钢中奥氏体的形成、珠光休转变、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脱溶与时效、常用的相恋研究方法、外场固态相恋的影响、新型功能材料中的固态相变及应用。
《固态相变教程/“十三五”高等学校专业教材建设工程》由辽宁工业大学教材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固态相变教程/“十三五”高等学校专业教材建设工程》在经典相变理论的基础上,尽力将本领域的新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如外能量场对相变的影响等;同时也对相变的常用研究方法进行介绍,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相变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材料中相变问题的能力;在重点关注钢铁材料的相变问题的同时,也对特种材料中的固态相变与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固态相变教程/“十三五”高等学校专业教材建设工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适用于材料类硕士研究生“固态相变”课程及相关内容的教学,也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相关科研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教材由辽宁工业大学教材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本教材在经典相变理论的基础上,尽力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如外能量场对相变的影响等;同时也对相变的常用研究方法进行介绍,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相变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材料中相变问题的能力;在重点关注钢铁材料的相变问题的同时,也对特种材料中的固态相变与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本书第1,8,9,10章由李强撰写,第2,6章由刘亮撰写,第3,5,7章由王冰撰写,第4章由商剑撰写,全书由李强统稿定稿。本书较广泛地从国内外近期出版的有关固态相变的专著、教科书和期刊论文等文献中选材,这些文献给予本书作者诸多的启示。本书还选用了文献中的一些插图和照片,在此向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本教材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适用于材料类硕士研究生“固态相变”课程及相关内容的教学,也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相关科研人员学习和参考。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一定存在着不妥或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第1章 固态相变引论
1.1 相变及其分类
1.1.1 相与相变
1.1.2 相变分类
1.2 固态相变特点
1.2.1 相变问题的要点
1.2.2 固态相变的特点
第2章 钢种奥氏体的形成
2.1 奥氏体
2.1.1 奥氏体的组织结构
2.1.2 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性
2.1.3 奥氏体的性能
2.2 奥氏体的形成机制
2.2.1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2.2.2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2.2.3 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2.2.4 剩余碳化物的溶解
2.2.5 奥氏体成分的相对均匀化
2.2.6 非共析钢平衡组织的奥氏体化
2.2.7 非平衡组织的奥氏体化
2.3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
2.3.1 奥氏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2.3.2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曲线(TTA曲线)
2.3.3 连续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TI'A曲线
2.3.4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2.4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2.4.1 奥氏体晶粒长大现象
2.4.2 奥氏体晶粒长大机理
2.4.3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第3张珠光体转变
3.1 珠光体的组织特征
3.2 珠光体转变机制
3.2.1 珠光体转变时的领先相
3.2.2 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3.2.3 亚(过)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
3.3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
3.3.1 珠光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G
3.3.2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图
3.3.3 先共析相的长大动力学
3.3.4 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
3.4 珠光体转变产物的机械性能
3.4.1 珠光体的机械性能
3.4.2 铁素体加珠光体的机械性能
3.4.3 形变珠光体的机械性能
第4章 马氏体相变
4.1 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
4.1.1 切变共格和表面浮凸
4.1.2 无扩散性
4.1.3 特定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4.1.4 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相变
4.1.5 可逆性
4.2 马氏体相变热力学
4.2.1 马氏体相变热力学条件
4.2.2 影响钢中Ms点的主要因素
4.3 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的经典模型
4.3.1 马氏体相变的形核理论
4.3.2 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模型
4.4 马氏体相变动力学
……
第5章 贝氏体相变
第6章 淬火钢帕回火转变
第7章 脱溶与时效
第8章 常用的相变研究方法
第9章 外场对固态相变的影响
第10章 新型功能材料中的固态相变及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