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有绪论和正文5篇13章,内容包括:细胞生理——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代谢生理——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生长发育生理——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环境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植物生理学在农业上的应用——植物生理学与现代农业。本书特设配套数字课程,其上有主要的生理反应配套动画及彩图和重难点讲解音频等,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本书可用做高等农林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也可供植物学科各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科技工作者、中学生物学教师及考研学生参考使用。
《现代植物生理学(第4版)》第1版入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2版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3版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次修订宗旨: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文字简练,便于自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配套数字课程附有各章要点、教学课件、讲解音频、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配有50多个知识点的动画彩图及知识窗等。
《现代植物生理学(第4版)》有绪论和正文5篇13章,内容包括:细胞生理——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代谢生理——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同化产物的运输和分配、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生长发育生理——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环境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植物生理学与现代农业——植物生理学在农业上的应用与展望。
《现代植物生理学(第4版)》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综合性院校及师范院校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也可供植物学科各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科技工作者、中学生物学教师及考研学生参考使用。
由李合生教授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植物生理学》(第3版),自2012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广大读者的认可,被许多所高等农林、师范、科技院校选用作为本科教材及考研主要参考书。由河南大学宋纯鹏、周云和华中农业大学王学路教授翻译的国际权威教材、TaizL.和ZeigerE.主编的巨著《植物生理学》(第5版)中文译本,2015年6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两位植物生理学权威——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和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院士在为中文译本写的序中,称赞潘瑞炽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和李合生主编的《现代植物生理学》等教材均是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材,这应是全国最权威的专家对植物生理学教材的客观评价!同时也是对参与《现代植物生理学》教材编写的25位编委的鼓励和鞭策!“十二五”期间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于2013年人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于2014年在爱课程网(www.icourses.cn)上线。为跟上教学改革和21世纪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步伐,本教材列入了2018年新形态教材建设计划,加强数字课程建设;也为了修正第3版教材中不妥之处和补充近几年来植物生理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遂重组了本教材编委会,对《现代植物生理学》(第3版)进行全面修订。新形态教材的修改方向是纸质内容精简,数字化内容丰富,并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为加强教材网络化、立体化建设,本版采用“纸质教材+数字课程”的形式出版,将丰富的知识拓展内容及动画等置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植物生理学”数字课程网站上,部分资源在书中以二维码形式呈现,供学生自学、参考,拓展知识面。
第4版教材的整体修订指导思想如下:①把植物体内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提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以相互衔接。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入一些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教材内容注意处理好基础知识和学科发展的关系,立足于阐明植物生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拓展介绍相关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④每章后的参考文献有很多重复,整合后统一放到数字课程中。
李合生,湖北省老河口市人,1939年生。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授,原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植物生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多年任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1982年至1984年留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学习和研究植物呼吸代谢生理和抗病生理。1989年至1990年在东京理化学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开展光敏色素合作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和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并著有《英日汉植物学词汇》《英汉植物生理生化词汇》和《魅力无限的田野》等作品。主译日本著名学者瓜谷郁三教授专著《植物逆境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学奎,湖北省保康县人,1965年生,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曾任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植物科技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站)副主任;现任华中农业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药用植物技术协会秘书长等。
曾作为博士后在荷兰国际植物研究开展棉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目前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教学工作和药用植物栽培、育种、种苗繁育及其资源评价研究。先后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发明三等奖以及教学质量奖和教学改革奖等。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
主编、副主编教材4本,其中主编的《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第2版)获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作为完成人建设完成“植物生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各1门;主编、副主编《英汉植物生理生化词汇》《植物生理学复习指南暨习题解析》等。
绪论
0.1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0.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0.2.1 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
0.2.2 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
0.3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前景
0.4 学习植物生理学的要求和方法
I 细胞生理
1 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1.1 细胞壁
1.1.1 细胞壁的亚显微结构
1.1.2 细胞壁的功能
1.2 植物细胞膜系统
1.2.1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1.2.2 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1.2.3 细胞膜的功能
1.2.4 内膜系统
1.3 细胞核
1.3.1 核膜
1.3.2 染色质
1.3.3 核仁
1.3.4 核基质
1.4 细胞骨架
1.5 胞间连丝
1.5.1 胞间连丝的亚显微结构
1.5.2 胞间连丝的功能
1.6 植物细胞全能性及其基因表达调控
1.6.1 植物细胞全能性
1.6.2 植物细胞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调控
II 代谢生理
2 植物的水分生理
2.1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1.1 植物体内的含水量和水分存在的状态
2.1.2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2.1.3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态作用
2.2 化学势、水势
2.2.1 自由能与化学势
2.2.2 水的化学势与水势
2.3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2.3.1 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2.3.2 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
2.4 水分的跨膜运输
2.4.1 扩散
2.4.2 集流
2.4.3 水分的跨膜渗透运动
2.5 土壤中的水分与土壤水势
2.5.1 土壤水势
2.5.2 土壤中水分的移动
2.6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2.6.1 根部吸水的区域
2.6.2 根系吸水方式、途径及其动力
2.6.3 根系吸水阻力
2.6.4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2.7 蒸腾作用
2.7.1 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7.2 蒸腾作用的方式及度量
2.7.3 气孔蒸腾
2.7.4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2.8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
2.8.1 水分运输的途径
2.8.2 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2.9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2.9.1 植物的水分平衡
2.9.2 作物的需水规律
……
III 生长发育生理
IV 环境生理
V 植物生理学与现代农业
参考文献
英汉名词索引